近來數個港人移民的熱點都有選舉,除了英國的地方選舉,澳洲和新加坡也舉行了國會選舉,而最受關注的則應該是加拿大的國會選舉。移加港人在這次加拿大選舉中的參與,特別是鄭敬基的國會議員競選,的確十分值得關注。 在網上看到不少移加港人因為這場選舉吵架,其中不少已經移居加拿大多年的港人移民,不滿新近赴加港人的政治立場,認為他們過於依賴個別港人網紅的政論解讀,輕視主流加拿大人的判斷,未能表現與加拿大社會的融合。 其實即使同一族群,選舉中有不同立場本來就正常不過。新舊移民的判斷不一樣,也是在所難免;老移民過去當過新移民,新移民有天也會變成老移民,不妨「放長雙眼」讓時間作證。唯一要介意的,是對民主制度的捍衛:難得千里迢迢來到一個民主社會,如果胡亂相信甚至散播一些破壞民主制度的言論,例如對選舉公正提出欠缺證據的指控,則這些人恐怕真的不值得留下來。 移民參政的難度 說回鄭敬基的國會議員競選,這次他代表保守黨參選,不過沒有被派到他一直經營的社區,而要他到一個保守黨本來支持度較低的選區出選,引起一些移加港人朋友的議論,被認為是當了「砲灰」。政黨出選機制從來都是選舉中的難題,由黨中央主導往往帶來黑箱作業的批評,但如美國一樣採取黨員民間初選則容易走向極端,讓奇形怪狀的候選人出線。移民要走上參選之路,不單止得花心思時間摸清當地選舉模式的實際操作,最後往往依靠天時地利人和加持才能順利出選。相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來說,移民要參政,難度可不少。 第一個門檻是能不能夠參與。不少選舉制度事先排除了移民的參選權,例如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要是「天生美國人」才能出任,後來入籍的都不可以;所以除非修改相關條文,否則移民成為美國總統的機會是零。美國的開國先賢要這樣設限,背後固然有其時代背景的考慮。 今天的台灣亦有類似的情況:本來按《港澳條例》規定港人在台設有戶籍滿十年便可以參選公職,不過近期台灣政府解讀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算「外國國籍」,而港人大多因為《基本法》而自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加上中國政府不接受取得中華民國身份為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原因,如是者大批移台港人也就因「雙重國籍」而自動失去了參選權。...
極右政治在西方世界捲土重來,是近年的一個重要和令人憂心的現象。 我目前主要生活在英倫,對此發展自然特別關注。我也曾在《綠豆》這專欄裡,發表過一些文章討論這課題。早些時候,在倫敦的公立圖書館裡,我找到了一本關於英國極右的專著,閱讀後覺得獲益良多,也有不少感受,希望在這篇短文裡跟大家略作分享。 我讀的那本書,英文原名是Angry White People: Coming face-to-face...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對諾貝爾和平獎恨得牙癢癢,認為自己在中東以至烏克蘭的外交成就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對於自己仍未收到諾貝爾委員會的賀電大感不公。另一邊廂,過去幾年有多位香港民主派人士亦曾經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包括黎智英 、黃之鋒、何桂藍、鄒幸彤和李卓人,究竟他們又會否有一天收到諾貝爾委員會的喜訊? 有人詬病諾貝爾和平獎難以預測,究竟由挪威國會委任的五人委會員採用什麼標準篩選?或許從一位香港人甚少談論,但曾經是接任聯合國秘書長熱門人選,現時出任東帝汶總統的若澤・拉莫斯・奧爾塔(Jose Ramos-Horta)獲得和平獎的經歷,可以看到這個獎項的價值,更可以了解一個弱小邊緣民族在強鄰壓境底下如何保存文化和成功獨立。 帝汶島是印尼一萬七千多個島嶼之中位於東南端的一個海島,西半邊屬於印尼,東半邊就是東帝汶的國土,南面距離澳洲只有六百多公里。東帝汶現今人口只有140萬,幾乎全體信奉天主教,印尼是全球最大的回教國家,人口是東帝汶的200倍,國土面積比它大120倍;在經濟上東帝汶屬於低度發展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1500美元,澳洲比它高40多倍,所以東帝汶名符其實是挾於印尼和澳洲兩個大國之間。 東帝汶自16世紀起成為葡萄牙殖民地,直至1974年葡萄牙發生康乃馨革命,從獨裁政權走向民主體制,隨後撤出分佈亞非的殖民地,東帝汶於1975年宣布獨立。 但印尼總統蘇哈圖在得到美國總統福特和國務卿基辛格默許之下,以防止共產勢力崛起為名,在僅僅九天之後便揮軍佔領東帝汶,開始了持續24年的非法統治,期間共有十萬至二十萬人因戰亂或饑荒死亡,令東帝汶人口比起佔領前減少近三分之一。...
2025年4月重遊德國黑森林。這景象儘管多年來看了不知幾多次,但仍然看不厭。尤其是春天的黑森林,不同層次的綠色:青葱嫩葉、淺綠草地、墨綠樹林,蔚藍天空,加上燦爛陽光,便是大自然的樂土。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來德唸書,那時因為空氣污染,黑森林出現慢慢死亡的現象。幾十年過後,似乎人類拯救大自然的努力有點成績,這樂土仍在。 ...
在香港夏季的潮濕酷熱中,女性囚犯被迫穿長褲參與日間活動,而男性囚犯則可以換上短褲。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針對這一政策提出司法覆核,認為懲教署的服裝規定構成性別歧視,不僅違反平等原則,還因加劇酷熱環境下的不適而涉嫌不人道對待囚犯。她提出的挑戰提醒我們,囚權不僅是免於酷刑的權利,更是在監禁中獲得公平與人道待遇的基本保障。 國際人權標準:囚權的法律基石 囚犯權利的保障根植於國際人權法。《世界人權宣言》第5條禁止酷刑及不人道或侮辱性待遇,奠定了人性尊嚴的基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第7條重申此原則,第10條強調即使是被剝奪自由者亦應受人道對待,第26條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基於性別的歧視。《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要求消除女性在監禁環境中的不平等待遇。 1990年聯合國通過的《囚犯待遇基本原則》第1條已明確表示規定,囚犯應享有與自由人同等的核心人權,除非因監禁必要性受限;第2條亦同樣提出禁止任何因性別等身份施加歧視。2010年制定的《聯合國女性囚犯待遇準則》(Bangkok Rules)針對女性囚犯,第19條要求服裝適應氣候並尊重尊嚴,避免性別差異加重負擔。 梁國雄的長髮 鄒幸彤的司法覆核並非孤例,梁國雄(長毛)亦曾因男性囚犯須剪去長髮而入稟申請司法覆核。梁國雄於2011年衝擊立法會遞補機制論壇,2014年被裁定刑事毀壞及擾亂秩序等罪成,判囚4周,入獄時被剪去長髮。根據懲教署《工作守則》第41-05條,男性囚犯頭髮須「盡量剪短」,而女性囚犯無此限制。他被迫剪去標誌性長髮,遂提起司法覆核,指控政策違反《基本法》第25條(法律面前平等)及ICCPR第26條,構成性別歧視。...
英國家庭電費將顯著上升,非因俄烏戰火重燃,亦非天然氣價格波動所致,而是為配合政府邁向「零碳排」的氣候政策,全國配電網絡須作大規模升級。工程浩大,開支以數十億英鎊計,惟政府無意由庫房或企業負擔,反將重擔轉嫁至民生——以電費加徵名目,普羅大眾被迫埋單。能源監管機構Ofgem日前公布新規,要求九家地區配電公司投資重建其網絡。此項升級計劃預定於2028年啟動,並持續至2033年,旨在為配合英國邁向2050年零碳排的氣候目標,應對因電動車及電力供暖普及而大幅上升的用電需求。預計至2050年,全國用電量將較現水平增加一倍以上。Ofgem網絡價格監管總監Steve McMahon估計,需投入數千億英鎊。電網收費將節節上升所謂「配電網絡」,即負責將高壓輸電系統輸出的電力,轉送至千家萬戶的地區性基建。這九家配電商分區壟斷,且多為外資掌控:倫敦與東南英格蘭由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持有的UK Power Networks掌管;東北則屬巴菲特的巴郡(Berkshire Hathaway)旗下Northern Powergrid營運;西北則屬日本關西電力;蘇格蘭兩區由西班牙能源巨擘Iberdrola旗下的Scottish Power經營;其餘地區則由SSE與National...
加拿大國會大選剛結束,執政自由黨在卡尼( Mark Carney )領導下勝出大選;在野保守黨成績沒預期那麼差,但黨魁在自己選區丟失議席;第三大的新民主黨大敗,黨魁引咎辭職。卡尼上台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打算如何與特朗普(Donald Trump )...
在英國,教師有工會且勢力頗大,路易士老師在此地就親身經歷過兩次為爭取合理薪酬的罷課。在香港則「罷課」仍不「罷學」,堅持要給學生公民教育,可見華人老師使命感特強,權利感則較輕。然而,當我們說英國工會真「厲害」時,也時會抱怨會費不輕。但細心再想,比起血,二三百英鎊其實又算什麼? 歷史就是血的教訓。其一個不能不說的案例是「托爾帕德爾烈士」(Tolpuddle Martyrs)。先說說背景: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君主制被推翻,統治階級被送上了斷頭台。英國的地主和政府看到這樣的情況後,對勞動階級產生強烈的猜忌,並抱持著集體意識,決心不擇手段鎮壓任何組織抗議的行動,更不容許勞動階級成立工會。 英國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令部分人富起來,但也導致大量工人處身於貧窮,只能獲取低薪,他們開始組織工會(trade union)為自己爭取權益。政府擔心工人階級在英國發動革命,遂對他們的抗議行動進行了嚴厲的懲罰。政府尤其顧忌「大英國民綜合工會」(Grand National Consolidated...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初次跟小善見面,是她準備回去原生地 —— 韓國。大學畢業後她在家鄉工作幾年,偶然機會下找到來英工作的機會,便與丈夫和孩子離開家鄉到英國去。最初很理想地,她先好好工作,丈夫在家帶小孩。但隨著孩子長大及經濟有壓力,一個人的收入應付不了一家的生活開支,丈夫開始嘗試找工作,惟找了兩年也無果。最後,一家人決定離開英國,回到韓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