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酷愛古建築的另一半同行,常有意外收穫。9月6日初秋,我「掹衫尾」參加工程師學會的「倫敦大火」導賞團,又有機會出城走走。 真慚愧,在倫敦留學前後四年,只有坐地鐵途徑Monument紀念碑站,卻從沒到訪豎立站外202呎高的大火紀念碑。導賞團由皇家規劃師學會資深成員Lester叔叔帶隊。從建築、城市規劃的視角,又是長知識的好時機。 下而上的大火敍事1666倫敦大火(Great...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聯合國發表演說,期間就烏克蘭戰事於社媒發布修訂立場,首次提出烏克蘭可以戰鬥下去,收復全部被俄羅斯侵佔領土,歐盟和北約會給予支持。他又指俄羅斯是紙老虎,他對普京非常失望,這個立場明顯有別於過去他要求俄烏立即結束戰爭,烏克蘭須放棄國土換取和平。 美國改變對俄烏戰事的基本立場,與近日發生的連串事件有關。首先是多個歐盟國家與俄接壤邊界遭到無人機侵犯領空,令歐洲防務安全響起警鐘;其次是俄羅斯黑客向歐洲主要機場發動資訊攻擊,令多個機場航班混亂。這些挑釁動作令歐盟諸國有理由根據北約聯防機制,要求美國介入一起對抗俄羅斯,而特朗普也公開表示,應該把入侵歐洲領空的無人機擊落。 如果普京策動這些挑釁是想歐盟退縮,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實際效果卻是適得其反,令歐盟決心加強對俄的經貿金融制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便公布了一系列的強化措施,打擊協助俄羅斯走私石油出口的影子船隻和中介公司。 另一個相關事件是俄羅斯國內燃油供應短缺,零售油價大幅上升,許多油站出現斷供,仍有供應的則大排長龍,引起廣泛民怨。俄羅斯是產油大國,為什麼會出現燃油斷供和漲價?原來與烏克蘭的無人機攻擊有關,據追踪俄烏戰況的新聞網站報道,烏克蘭的無人機成功炸毀了多個俄羅斯煉油設施,加上俄軍徵用了大量燃油予軍隊使用,造成俄國內燃油供應緊張。俄國雖有嚴令禁止國民把煉油廠起火圖片上傳,但無法禁止國民把各地油站大漲價或停供(價格顯示為零)的圖片傳播,這些圖片直接暴露了俄國內部困境,特朗普的紙老虎之說,並非憑空杜撰。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支持烏克蘭作戰下去直至收復全部國土的帖文裡,雖有提及北約會給予支持,但並無提到美國軍事介入。外界的理解是美國將扮演後台支援角色,供應先進武器、科技及情報,但在台前出面抗衡俄軍的,將會是烏克蘭及歐洲國家的軍隊,具體安排如何仍有待觀察。外界預料,今個冬季對戰事走向十分關鍵,俄軍計劃趁寒冬把濕軟平地變硬發動攻勢,烏克蘭的無人機防線將備受考驗。 特朗普就烏克蘭問題發表修正立場,切合歐洲盟友期望,但他的聯合國演說也為這些盟友帶來一些困擾。因為他要求歐洲彷效美國,放棄發展新能源,擁抱石化能源,又指歐洲不應開放門戶,讓非法移民湧入,這些主張雖迎合歐洲部分右翼政黨訴求,但始終不符合歐洲社會主流看法,反移民取向還較有市場,放棄新能源卻是強人所難。 不過,歐盟在這些問題上很難反駁特朗普,因為歐盟成員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仍大量購買俄羅斯能源,明顯違反歐盟及美國的對俄制裁政策。▌[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世界上最著名的草地(meadow)在哪裏? 如果你記得李天命教授的語理分析思考方法,你或者先會分析一下問題,首先,什麼是草地? 由於時間關係,我已預備了解釋︰草地是指一大片有草和野花的開放地帶,通常是天然或用作放牧、收割乾草之用。我還可以給你多一個線索,Mede是來自古英語 "mæd",意思也是「草地」、「牧草地」、「平原」。 那世界上最著名的草地(meadow)在哪裏?想不到,開估吧。 答案來了︰Runnymede。 你或會挑戰問...
英國、澳洲和日本近期都明顯出現高漲的排外情緒,這些地方都是港人移居熱點,在此潮流下應如何自處是一個現實問題。社交媒體時代總是最極端的說法才能吸引注意,於是正反都找出對方最不合理的那個來當稻草人鞭打:你說他是聖母病發,他說你是希魔再世。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政客在極端化也就更無底線。冷靜下來,退一步想想:合理的移民政策,真的無法存在嗎? 本欄過去已多次指出,港人若以為擁抱排外觀點當個「模範移民」就可獨善其身恐怕是十分短視:其一是排外政策只會變本加厲,美國在驅逐無證移民後,又提出大幅收緊合法移民的簽證,仇恨政治永遠要找敵人;其二是日常生活當中根本不會分得出誰是「模範移民」,結果只會變成種族主義,各種港人被誤中的事件已越來越普遍。情況就正如過去有些港人一聽到普通話就假定對方是中國移民,連帶台灣遊客也被波及一樣。 誰在做戲賺取注意力 這兒不是說要求限制移民的聲音都是不合理的。除了極少數的原教旨主義者之外,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同一定程度的限制實為必須。千百年來,人物交流是社會進步的來源,歷史可作見證;但外來人物毫無限制的湧入,不考慮目的地的乘載能力,則可以完全毁掉當地社會。真正的爭議,從來不是一刀切的說支持或反對移民,而是如何開放或如何限制。回到胡適的那句老話:少談點主義,多討論問題。可惜現在借扣帽子賺流量的網紅太多,太少人談具體的政策。 談具體政策,才可以搞清楚誰只是在做戲賺取注意力,誰才是真正要解決問題。例如之前談過的美國現況,略為想一想便不難發現移民局的突擊搜查只不過是做給政黨支持者看的昂貴表演,因為沒有處理後面的經濟結構;遣返了一批移民,又會有另一批的逾期居留者填補。結果只是讓某些人看新聞的時候感覺良好,最後卻還是回到起點,甚至變得更糟糕。 近日針對南韓在佐治亞州投資的工廠的突擊搜查就是這樣的案例。移民局高調拘留了數百人,表演做完了,後來卻被傳媒揭發原來有被拘留者是在美國合法工作的。南韓政府不甘受辱,隨即派專機接回國民。這樣下來,南韓在美國的投資隨即變成政治炸彈。本來這些工廠落成後可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現在全數叫停。當執政者樂於表演,網民只靠短片理解世事,大家都尋求即時快感,則出於良好意願的政策都終也只會淪為鬧劇。 分析政策利弊...
在巴爾幹半島旅遊,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城市中隨處可見的頹垣敗瓦。戰爭雖然結束已逾三十載,但廢墟依然散落街頭巷尾,毋須刻意尋覓。有些外觀雄偉的建築,細查之下,原來昔日是商場、學校、醫院等民生設施,如今卻默默無聞,像是被時光遺忘。說得詩意一點,它們猶如城市的紀念碑,提醒世人別忘戰爭帶來的創傷;然而現實地想,如此狀態也是無可奈何。我猜「探廢」這類旅遊活動,應該不會流行,因為廢墟太普遍,反失卻獵奇心。巴爾幹的外地遊客,總會不自覺地追蹤戰爭的痕跡。例如在摩斯塔爾(Mostar),走過的老橋(Stari Most)是克羅地亞軍隊炸毀後重建而成。途經一座墓地,碑上的離世年份,全都定格在 1993 年。墓園不遠處還有一所種族清洗紀念館,記載著那段慘烈的歷史。在死亡與生活之間尋求平衡到了波黑的首都薩拉熱窩,A 半開玩笑地說:「歡迎來到地獄!」當時氣溫高達 35 度,濕度只得...
第二十封信 20.2 生命回顧與個人歷史的重要性 明慧,讓我與你分享關於個人歷史保存重要性的一些思考。研究表明,個人歷史保存對心理健康、身份維護和代際連結具有根本重要性。個人歷史保存服務於多個關鍵功能:通過身份肯定增強心理健康,為家庭創造有形遺產,保存文化知識,並通過智慧傳播為老年人提供目標感。 生命回顧和回憶活動顯著改善老年人的抑鬱、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這些益處通過整合生活經驗、解決過去衝突、增強連續感,以及從積累經驗中積極創造意義來運作。 現代遺產保存方法包括回憶錄寫作、口述史專案和數位多媒體方法。研究表明,回憶錄寫作刺激認知功能,同時創造有意義的家庭遺產。口述史專案對文化保存和可及性特別有價值。數位生活故事書即使對有記憶困難的老年人也顯示出積極結果,通過多感官參與強化自我感。...
美中兩大國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就TikTok美國平台出售予三家美資企業合組的公司,達成框架協議,特朗普說將致電習近平敲定交易。 中國找到與美抗衡方法 美國和許多國家達成了關稅協議,但和中國的談判卻是曠日持久,如果只是談一個稅率,為什麼要談這麼久?《紐約時報》最近有一篇文章指出,那是因為中國用對了策略,找到美國的痛點,並且善於彌補或掩蓋自己的弱點,所以能夠持續與美國抗衡。 在談判期間,中國一直承受高達30%的貨品進口美國關稅,以及諸多美國科技產品禁售中企限制。這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的確造成了打擊,但中國在過去半年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大幅增長,足以彌補對美出口下跌的衝擊。這個大幅增長是北京刻意扶持鼓勵下形成的,也反映中國企業近年努力轉移生產鏈至境外的作用。 在過去數輪談判裡,北京藉著嚴格管制稀土、電磁等物資出口,成功令許多歐美大企業的生產被打斷。汽車、電腦、手機等高產值商品都非常倚賴這些稀有物資,而中國控制了國際市場大部分的供應,美資大企業緊急向特朗普施壓,令白宮不敢以超高關稅對付中國。據美國媒體披露,在剛結束的第四輪談判前,中國企業停止向美國農場購買大豆,改為向巴西等國入貨,這舉措令美國中西部豆農損失巨大。此外,北京還因應國內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取得突破,主動要求中國各大科技企業不再使用輝達芯片,希望徹底擺脫對美國高端芯片的倚賴,令白宮的科技禁售令形同虛設。 拋出TikTok控制權 除了施壓對抗,北京在第四輪談判裡,也向美國拋出了甜頭,就是TikTok美國平台的控制權轉移。TikTok在美國有一億七千萬用戶,這平台的政治影響力異常巨大,美國政府絕不容許中方持久控制平台。...
2025年9月10日,美國右翼保守派評論人 Charles James Kirk(Charlie Kirk)在猶他州一場校園演講中遭到暗殺。Charlie Kirk以言論大膽、立場鮮明聞名,生前常就種族、宗教及LGBTQ等議題發表具爭議的言論。 筆者認為,Charlie...
早餐桌上看似普通的一片芝士、一顆煎蛋、幾片蕃茄,加上一杯牛奶,卻折射出當前英國經濟的現實。三年前,這樣的早餐成本或不到3英鎊;如今,同樣組合已逼近5英鎊。這並非偶然,而是勞動力成本、氣候變化與稅費政策共同推動的結果。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最新數據,2025年8月消費物價指數(CPI)為3.8%,與7月持平。然而,食品及非酒精飲料的通脹率卻由4.9%升至5.1%,連續第五個月上升,創18個月新高。這意味著,即便整體通脹暫時穩定,家庭餐桌上的日常成本仍在顯著攀升。 食品價格上漲的背後因素 這一波食品價格上漲的背後,既有結構性因素,也有短期衝擊。結構性因素主要是長期累積的成本壓力與制度性約束:例如,最低工資(National Living Wage)逐年上調,使零售與餐飲業的人工成本持續上升;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及其他勞動保障費用增加,也使企業固定支出增大。這些成本難以短期消化,只能逐步反映在貨架價格上,形成持續上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