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在近期觀察到的幾個個案中,二十多歲的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往往圍繞在「關心與不回應」之間。部分子女表達不滿:「我媽對我的事沒有興趣,我把旅遊照片傳給她,一個 emoji 都沒有,完全沒有回應。但見面時她卻又會埋怨我沒有跟她分享近況。」另一位年輕人則質疑:「我媽好像不太在乎我,她從來不會關心我的生活,也不會主動聯絡我,是否我要求太多?」...

  • 最近,我和太太到了柏林一趟。這個曾經是上世紀納粹暴政的心臟以及冷戰最前線的火藥區,對學習政治、歷史和人文學科的我,自然是深具意義。 我們抵達的頭一天,便前往了在離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 Gate)不遠的「歐洲遭殺害的猶太人紀念館」(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 在巴爾幹地區旅行時,特別是在一些遊客相對較少之處,當地人總愛問外國人如何看待他們的國家。在波黑每次被問這個問題,我只要說出一個答案,對方的眼睛就會發亮,彷彿你真的很懂的樣子。 我說:「我喜歡波黑的 Ćejf。」 對方就會說:「呀,想不到你連這個也知道!」 接著他們請你描述何謂 Ćejf,這是一個陷阱,因為無論如何回答,他們都不會收貨。唯一能令波黑人滿意的解釋,就是強調這個字無法用其他語言來解釋。 我喜歡這種「迷失在翻譯」的概念,難以用其他語言準確表達出來,例如丹麥語中有所謂「hygge」、克羅地亞語的「fjaka」、西藏語的「le」,或香港語的「hea」,都是難以在三言兩語之間完全解釋清楚的獨有概念。...

  • 2025 年 9 月中旬,美聯儲如市場預期般降息,黃金價格應聲飛漲。9 月 23 日,黃金現貨價攀上每安士...

  • (作者按 :《夕陽西下幾時回:給年老明慧的二十封信》構思開始於2017年,香港仍在「太平盛世」年代。我想退休之後,是回應《將上下而求索》的時候了。但真正執筆是2020年之後,幾經波折,至今才完成。 《鏡遊集》讀者不一定看過這本半世紀前的小書,是以將實體書《給年老明慧的二十封信》剛寫好的序和一封長信刊出,讓大家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實體書希望明年中在台灣出版。) 序 在時代裂縫中尋回人之為人 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遇見「明慧」,那時我們都年輕、倉皇,對世界充滿饑渴卻又不知如何張口;半世紀後,我遠走英倫,她依舊在風雨飄搖的香港守望。我們以書信重新搭起一座橋 ── 二十封長短不一的信札,鋪展成今日你手中的《夕陽西下幾時回...

  • 跟酷愛古建築的另一半同行,常有意外收穫。9月6日初秋,我「掹衫尾」參加工程師學會的「倫敦大火」導賞團,又有機會出城走走。 真慚愧,在倫敦留學前後四年,只有坐地鐵途徑Monument紀念碑站,卻從沒到訪豎立站外202呎高的大火紀念碑。導賞團由皇家規劃師學會資深成員Lester叔叔帶隊。從建築、城市規劃的視角,又是長知識的好時機。 下而上的大火敍事1666倫敦大火(Great...

  •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聯合國發表演說,期間就烏克蘭戰事於社媒發布修訂立場,首次提出烏克蘭可以戰鬥下去,收復全部被俄羅斯侵佔領土,歐盟和北約會給予支持。他又指俄羅斯是紙老虎,他對普京非常失望,這個立場明顯有別於過去他要求俄烏立即結束戰爭,烏克蘭須放棄國土換取和平。 美國改變對俄烏戰事的基本立場,與近日發生的連串事件有關。首先是多個歐盟國家與俄接壤邊界遭到無人機侵犯領空,令歐洲防務安全響起警鐘;其次是俄羅斯黑客向歐洲主要機場發動資訊攻擊,令多個機場航班混亂。這些挑釁動作令歐盟諸國有理由根據北約聯防機制,要求美國介入一起對抗俄羅斯,而特朗普也公開表示,應該把入侵歐洲領空的無人機擊落。 如果普京策動這些挑釁是想歐盟退縮,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實際效果卻是適得其反,令歐盟決心加強對俄的經貿金融制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便公布了一系列的強化措施,打擊協助俄羅斯走私石油出口的影子船隻和中介公司。 另一個相關事件是俄羅斯國內燃油供應短缺,零售油價大幅上升,許多油站出現斷供,仍有供應的則大排長龍,引起廣泛民怨。俄羅斯是產油大國,為什麼會出現燃油斷供和漲價?原來與烏克蘭的無人機攻擊有關,據追踪俄烏戰況的新聞網站報道,烏克蘭的無人機成功炸毀了多個俄羅斯煉油設施,加上俄軍徵用了大量燃油予軍隊使用,造成俄國內燃油供應緊張。俄國雖有嚴令禁止國民把煉油廠起火圖片上傳,但無法禁止國民把各地油站大漲價或停供(價格顯示為零)的圖片傳播,這些圖片直接暴露了俄國內部困境,特朗普的紙老虎之說,並非憑空杜撰。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支持烏克蘭作戰下去直至收復全部國土的帖文裡,雖有提及北約會給予支持,但並無提到美國軍事介入。外界的理解是美國將扮演後台支援角色,供應先進武器、科技及情報,但在台前出面抗衡俄軍的,將會是烏克蘭及歐洲國家的軍隊,具體安排如何仍有待觀察。外界預料,今個冬季對戰事走向十分關鍵,俄軍計劃趁寒冬把濕軟平地變硬發動攻勢,烏克蘭的無人機防線將備受考驗。 特朗普就烏克蘭問題發表修正立場,切合歐洲盟友期望,但他的聯合國演說也為這些盟友帶來一些困擾。因為他要求歐洲彷效美國,放棄發展新能源,擁抱石化能源,又指歐洲不應開放門戶,讓非法移民湧入,這些主張雖迎合歐洲部分右翼政黨訴求,但始終不符合歐洲社會主流看法,反移民取向還較有市場,放棄新能源卻是強人所難。 不過,歐盟在這些問題上很難反駁特朗普,因為歐盟成員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仍大量購買俄羅斯能源,明顯違反歐盟及美國的對俄制裁政策。▌[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世界上最著名的草地(meadow)在哪裏? 如果你記得李天命教授的語理分析思考方法,你或者先會分析一下問題,首先,什麼是草地? 由於時間關係,我已預備了解釋︰草地是指一大片有草和野花的開放地帶,通常是天然或用作放牧、收割乾草之用。我還可以給你多一個線索,Mede是來自古英語 "mæd",意思也是「草地」、「牧草地」、「平原」。 那世界上最著名的草地(meadow)在哪裏?想不到,開估吧。 答案來了︰Runnymede。 你或會挑戰問...

  • 英國、澳洲和日本近期都明顯出現高漲的排外情緒,這些地方都是港人移居熱點,在此潮流下應如何自處是一個現實問題。社交媒體時代總是最極端的說法才能吸引注意,於是正反都找出對方最不合理的那個來當稻草人鞭打:你說他是聖母病發,他說你是希魔再世。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政客在極端化也就更無底線。冷靜下來,退一步想想:合理的移民政策,真的無法存在嗎? 本欄過去已多次指出,港人若以為擁抱排外觀點當個「模範移民」就可獨善其身恐怕是十分短視:其一是排外政策只會變本加厲,美國在驅逐無證移民後,又提出大幅收緊合法移民的簽證,仇恨政治永遠要找敵人;其二是日常生活當中根本不會分得出誰是「模範移民」,結果只會變成種族主義,各種港人被誤中的事件已越來越普遍。情況就正如過去有些港人一聽到普通話就假定對方是中國移民,連帶台灣遊客也被波及一樣。 誰在做戲賺取注意力 這兒不是說要求限制移民的聲音都是不合理的。除了極少數的原教旨主義者之外,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同一定程度的限制實為必須。千百年來,人物交流是社會進步的來源,歷史可作見證;但外來人物毫無限制的湧入,不考慮目的地的乘載能力,則可以完全毁掉當地社會。真正的爭議,從來不是一刀切的說支持或反對移民,而是如何開放或如何限制。回到胡適的那句老話:少談點主義,多討論問題。可惜現在借扣帽子賺流量的網紅太多,太少人談具體的政策。 談具體政策,才可以搞清楚誰只是在做戲賺取注意力,誰才是真正要解決問題。例如之前談過的美國現況,略為想一想便不難發現移民局的突擊搜查只不過是做給政黨支持者看的昂貴表演,因為沒有處理後面的經濟結構;遣返了一批移民,又會有另一批的逾期居留者填補。結果只是讓某些人看新聞的時候感覺良好,最後卻還是回到起點,甚至變得更糟糕。 近日針對南韓在佐治亞州投資的工廠的突擊搜查就是這樣的案例。移民局高調拘留了數百人,表演做完了,後來卻被傳媒揭發原來有被拘留者是在美國合法工作的。南韓政府不甘受辱,隨即派專機接回國民。這樣下來,南韓在美國的投資隨即變成政治炸彈。本來這些工廠落成後可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現在全數叫停。當執政者樂於表演,網民只靠短片理解世事,大家都尋求即時快感,則出於良好意願的政策都終也只會淪為鬧劇。 分析政策利弊...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