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獲邀出席活動,開場前和主辦方寒暄,問到我來台灣已有多久。屈指一算,發現活動隔天剛好就是我來台滿三年。移民研究中的適應和融合有時會談得有點抽象,放在個人身上卻又無比甚至有時過於現實。來到三周年的關口,我也不免俗地回想自己這段日子是如何成為台灣人的。 甚麼是台灣人 在此之前,首要回答的固然是:甚麼是台灣人。回憶在桃園機場下飛機的那一刻,雖然是在疫情期間的緊張狀態,但所有機場工作人員都溫文有禮,滿滿「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經典印象。當然,在台灣的時間久了,知道人情味的另一面就是沒有邊界感;香港人很強調個人邊界,在台灣卻常常遇到完全不把保護個人資料當作是一回事的時候,許多在台港人常常氣得冒煙。 所謂經典印象,往往同時也是刻板印象,現實的台灣當然複雜得多。例如台灣是亞洲同婚第一,但在此的背後卻是性別平權在社會中的各種鴻溝。在官方論述和公眾議論中,我見到的是進步的觀念,早前公眾在奧運選手性別爭議的取態和對變裝皇后比賽的支持可見一斑。不過一旦脫離了一致對外的同仇敵愾,來到台灣內部的性別議題,從傳統男校的低俗言論,到耳聞目睹各種婆媳關係中的父權打壓,每次都驚訝為何某些台灣人可以如此落後保守。 相對於「把自己變成更像台灣人」,看到台灣社會本身的複雜性,可能才是真正認識和融合於台灣社會的起點。要成為台灣人,不用硬設一個「要怎樣做才算是台灣人」的準則,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和台灣人一起同笑同哭同成長。 許多的一瞬間感應 如是者,「覺得自己是個台灣人」往往是許多一瞬間的感應。對我來說,整過過程大概就是承租了第一個住處,在新居第一次用洗衣機洗衣服開始。從滾筒開始轉動的那刻起算,我知道我在台灣留下來了。之後就是一個又一個單獨來看微不足道,但放在一起又好像是通過了一個又一個成為台灣人的「哨站」:第一次洗牙、第一次進醫院、第一次報警、第一次補衣⋯⋯...

  • 學步之事,眾人大多遺忘,然我卻記憶猶新。因少年時遭逢車禍,雙腿骨折,送入深切治療。家母說我病榻時,腿裝骨骼外固定器,狀似打釘,頗覺駭然。當時莫說步行,連床上轉身亦不能。事發後十一日,物理治療師及助手攙扶,腳亦無法伸直。 原來短短十餘日未下床,肌肉已萎,關節僵硬,腳不能伸。所謂重新學步,首先練習伸直雙腿。治療師料需一周,我卻一日成之,見我一日伸直雙腳,驚異其事,每見醫生護士病者均大讚後生仔果然不同。 實情因為同一車禍中,要好同學斃命,我心急欲赴見其最後一面。心知若腿不伸直,出走無望,於是夜間勤苦練習,忍痛伸腿不輟,卻不敢明言。翌日雙腿雖然伸直,卻始終無力,終未能出席喪禮。 重新學步最大體會,步行看似簡單,實際步驟繁多—— 必先雙腳與肩同寬,足尖朝前,保持平衡,踏步邁進;待前足著地,後腿微彎,再推步助力,如此類推。 尚有一點至關緊要,動作縱然簡單,然而只消十天躺平,任何今天看來易如反掌之事,亦易陷入困厄。正因日常堅持,才保前進動力。今日堅持即使看來輕於鴻毛,實際意義卻重於泰山。...

  • 去年我在日本金澤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展覽的主題是《大地之相》,是我在民航客機三萬呎高空拍攝大地的相片。成功的關鍵在於我選擇了合適的座位,通常我會選擇靠近機尾的窗口,這樣能更好地俯瞰大地。 然而,並不是每次乘坐飛機我都能選擇到理想的拍攝位置。即使是窗口位,若坐在機翼旁,往往無法看到下面的景象。但從幾萬呎高空俯瞰雲層,欣賞機翼與天空的變化,以及不同時刻的雲彩、月色和陽光,也是一種獨特的美感。 第十張是我2020年7月18日最後一次離開香港往倫敦途中拍攝,之前從未有見過如此景象!之後也沒有。這張相片承載著我對那個獨特時刻的懷念和悲傷心情。 ...

  • 前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囚權倡議組織「石牆花」創辦人邵家臻,於2025年1月10日因胃癌離世,享年55歲。他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為人權保障、尤其是囚權議題,作出重要貢獻。隨著《國安法》的實施,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轉變,人權保障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立法會監察機制的弱化、公民社會空間的縮窄以及資訊透明度的降低,使得人權議題越來越邊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邵家臻對人權保障的倡議行動及對公民社會的貢獻顯得尤其珍貴。 人權倡議與立法會的質詢權 邵家臻在擔任社福界立法會議員期間,發表《改善香港在囚人士權利及監獄環境建議書》及《懲教署檢討投訴及監察機制建議書》,為香港在囚人士的權利及懲教制度的監察,作出了多項深刻及詳盡的建議。例如針對監獄環境的酷熱問題,懲教署加速安裝風扇、為在囚人士提供飲用冷水,以及容許囚友自費購買散熱毛巾等,這些具體改善工作歸功於他鍥而不捨的跟進,以及在社會上持續引起公眾對囚權的關注。而去年發生的囚犯被虐事件,亦反映邵家臻及張超雄要求政府成立監察懲教署的獨立機制並非無的放矢。 邵家臻多次在立法會上針對人權相關議題提出口頭及書面質詢,要求政府正面回覆和公開相關的數據。包括在2018年旺角衝突案後,向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問,會否就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以及2020年就政府外判員工的待遇向政府提出書面質詢。即使邵曾於2019年因「佔中」案被裁定兩項煽惑罪罪成,判囚8個月,他在獄中仍嘗試就「過勞死」的議題向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 提出質詢的權力 立法會議員擁有向政府官員提出書面及口頭質詢的權力,這一機制是監督政府行為、促進政策透明的重要工具。通過質詢,議員可以要求政府公開相關數據,揭示潛在的人權問題,並推動政府採取改進措施。例如,針對監獄制度中的酷刑或不人道對待,議員的質詢能夠迫使政府披露實際情況,從而引發公眾關注並促進相關政策的改革。 對於人權研究及倡議而言,「可取得的信息」是釐清事實、揭示真相的重要前提。立法會的質詢權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沒有議員的積極質詢,許多政府數據以及關於監獄和執法部門的問題將被官方報告遮掩,難以進入公眾視野。這些官方數據不僅是民間監察政府的重要依據,也為國際人權組織和本地團體提供了實證基礎,推動人權議題在全球討論和探索應有的保護措施。...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相信是特朗普二度就任美國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後便簽署一系列行政法規、派軍隊駐守美國墨西哥邊境,嚴打非法偷渡,並試圖廢除憲法明文保護的在美出生即享美國公民身分的權利;他又廢除拜登政府的清潔能源政策,鼓勵開採石油及生產燃油汽車,並退出國際氣候公約;此外,他針對主要貿易伙伴威脅大增關稅,逼迫加拿大和墨西哥讓利,要求TikTok的母公司ByteDance出售最少一半TikTok股權,又要求巴拿馬交還運河。這一系列舉措,彰顯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以傳統保守主義為骨幹,以強權威迫為手段,以功利短視為特色。 嚴打非法移民 特朗普嚴厲打擊非法移民,平情而論,確實獲得大部分美國人支持,包括許多拉美移民,這是因為近年墨西哥邊境的偷渡問題極其猖獗,而且背後有販毒集團操控蛇頭謀利,甚至遠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公民,也懂得循墨西哥陸路非法入境美國,長期做地下黑工,等待大赦入籍。 美國人渴望終止這個混亂狀況,以合法移民配額取代非法偷渡,確實無可厚非。特朗普首度當選時欠缺經驗,提出在邊境建高牆阻非法偷渡,收效甚微成為笑柄。如今二度執政,封堵政策趨於周密,一邊派軍隊駐邊境威攝偷渡客,一邊煞停非法移民庇護申請,加快即捕即解,同時宣布境外販毒集團為恐怖組織,以各種反恐法令對付偷渡源頭,甚至試圖廢除出生即享公民權規定,此一舉措最終未必能獲最高法院認可,但至少可以製造短期混亂,阻遏藉非法入境產子舉家移民美國。 長遠而言,美國若要維持國力,必須匯聚世界一流人才,嚴限非法移民措施必須輔以適當的合法移民政策,才能去弊生利,若矯枉過正,變成閉關鎖國,則美國不再是民族大熔爐,不再是做夢者天堂,其創造力將日走下坡。 保守與新思潮 特朗普的限制非法移民舉措,雖然打著以合法取締非法的正義旗幟,但骨子裡也有著保護白人主導美國的意思,防止有色人種因生育較多而支配美國。這個暗含種族及宗教色彩的保守意識形態,在特朗普其他新政中表露無遺,最明顯的就是打擊跨性別自由,宣布美國今後只有男性和女性,即不承認雙性及跨性別,這個主張無疑會獲得較保守的、重視傳統的美國人支持,包括大部分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但卻與現代自由思潮牴觸,也不符合大多數年青人的性別自主理念,可以視為一種世代之爭。...

  • 像伯克姆斯特德城堡(Berkhamsted Castle)這樣的一個城堡,這麼多年一定經過春風秋雨。 曾在1066年參與黑斯廷斯戰役(Battle of Hastings)的莫爾坦伯爵羅拔(Robert, Count of...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我跟Alex 第一次見面,他身上散發著一股強烈的失落感。16歲的Alex 跟媽媽美儀來到英國差不多一年,媽媽愈來愈擔心Alex...

  • 美國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返回白宮當日即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奠定多個政策領域的基調,特別是在移民和能源方面。雖然暫時未對任何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但特朗普很會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逼使貿易夥伴讓步。中美矛盾仍將是未來四年的焦點。 儘管特朗普總統在選舉前後多次宣布與關稅相關的計劃,但他在上任首日並未實施任何新關稅。相反,他提出了「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議程。在演說中,特朗普警告,將對外國徵稅與加徵關稅,並計劃設立對外收入署(External Revenue Service)來徵收這些關稅。特朗普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評估中國是否履行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該備忘錄還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指示聯邦機構評估《美墨加協定》(USMCA)的影響,以及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或其他市場)的非法移民與毒品流入進行多項貿易審查和調查。所有審查的結果預計將於2025年4月1日前提交。 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他考慮於2月1日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以遏制非法移民流入及芬太尼貿易。他同時指出,政府仍可能對所有進口商品實施普遍關稅。...

  • 有人籌謀行程,往往以未知恐懼為軸,過度憂心,未行已放棄。常遇人談西藏之遊,所言皆為高原反應;又有問印度之旅,所問者皆與強姦新聞相關。 計劃固不可少,若毫無準備,穿夏衣登雪嶺,或外遊不買保險,出事後徒添煩惱。然而計劃行程,最忌過度推敲未知,過猶不及,恐懼不測,遠超實際。 當初跟人說起打算去西藏開店,眾多所問,多是負面否定。有沒有黑社會、有否貪污枱底交易等。想來想去盡是開店之難,然當初友人疑惑,全未發生。反在經營屆年,遇正西藏「三一四事件」,局勢驟緊,迄今未平。而後手續頻新,如香港人最初跟居民委會員登記,後來國安通知手續出錯,須如外國公民般於外事辦公室登記,來回六七次未能辦成。種種混亂,難以名狀。 遭遇波折,只能逐一處理,略覺煩心,亦不以為難關。開始時隨意而行,終結時隨心而止。當初預見之擔憂尚未發生,發生之困局當初未能預視,提前過度分析,恐終無法成行。計多則生疑,疑多則棄夢。人所畏者,常非失敗,而是疑慮。 筆者絕非抗拒籌謀,但欲避免過度盤算。即使有計劃必要,亦避其成為憂慮之源。樂於過程,即不以難測為憂。如同市中漫步,行步即目的,樂於浪蕩,故不愁寶山空回。樂在其中,過程即意義,故不介意徒勞無功。 照片:尼泊爾安納盤娜大本營附近茶館,外望風景雲霄壯觀,攝於 2023 年11 月...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