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The jockeying for seats in the December...
恒生銀行近年深陷商業房地產貸款泥沼,10月9日,母公司匯豐控股突然宣布斥資1,601億港元,以高出市價三成、每股155港元的代價,收購餘下36.5%股權,將這家老牌華資銀行私有化。此舉既是匯控重組香港業務的一筆,也像為一個甲子的輪迴劃上句號。 匯控除每股155港元的收購價外,並承諾如常派發第三次中期股息每股1.3港元(10月23日除淨),誠意可謂十足。是次私有化將消耗匯控約165個基點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惟匯控同時宣布取消未來三個季度的股份回購計劃,料CET1比率可維持於14%至14.5%之間。 一箭三鵰 若言匯控此舉意在「掩飾恒生壞賬」,未免失之武斷——匯控本已持有恒生六成多股權,恒生的信貸風險早納入集團報表;而且即使退市,恒生仍須遵從金管局規定披露業績,無所遁形。然則說私有化與壞賬全無關聯,又恐太過天真。早前有報道指,匯控要求恒生出售高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的商業房地產不良貸款,當中包括英皇國際等借款。 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五年後,香港樓市亦難獨善其身。大灣區概念雖盛,惟租金下滑、估值續跌、貸款抵押比率(LTV ratio)普遍逾百,信貸風險評級亦屢降;恒生就此類貸款的撥備僅17%,一旦出售不良資產,虧損勢須即時入賬,短期業績與信譽難免受挫。 恒生中期業績顯示,該行貸款總額8,197億港元中,一成七(約1,397億港元)為商業房地產貸款。其中,內地相關貸款159億港元,呆壞賬率高達55%(約87億港元),若加上11.9%的次等貸款,問題資產佔比近三分之二;至於香港地產貸款規模雖更龐大(1,238億港元),惡化程度亦不遑多讓,呆壞賬率超過兩成,次等貸款近12%,而信貸損失準備僅42億港元,顯見撥備不足。管理層已言明下半年情況不容樂觀,勢須增撥信貸損失準備。...
破土來稿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亦歡迎讀者投稿分享。 ) 香港立法會日前以壓倒性票數否決政府提出,為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設立登記制度的建議。早在2023年,終審法院已裁定政府有責任推行該制度,並給予政府兩年時間完成相關工作。如今在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中,竟然破天荒地否決了政府的建議,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首先,這一事件突顯了「愛國者治港」下的立法會缺乏代表性的本質。當局在2021年設立此立法會時,聲稱它將具有社會代表性。他們指出議員在職業、生活經歷(涵蓋香港、內地及台灣)以及立法會經驗方面具多元性,包括資深人士與新晉成員。因此,當局表示,立法會能「全面地」反映民意。(註一) 在投票結束後,港澳辦宣稱立法會代表「主流民意」。(註二)官員引用立法會自身進行的一次簡短公眾諮詢結果,據稱在逾一萬份意見書中,有八成反對該項建議,是「明確、直接的反映民意」。換言之,官員並非援引對於這個議題的某種模糊的民意概念,而是聲稱這是實際的公眾意見。...
美國是否正在套用北京的威權手冊? ——香港自由被瓦解的經歷,為美國的民主倒退提供警示。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亦歡迎讀者投稿分享。 )...
破土有聲
收看節目 英國政府計劃修訂《引渡法》,將香港由「條約地區」降為「非條約地區」,改用個案酌情機制處理引渡請求。2020 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英國已全面暫停對港引渡條約。外界憂慮,此舉或為政治案件引渡開後門,透明度低,令在英港人感到不安。修例時機敏感,亦引發更多疑問。 港大前公法講座教授陳文敏,剖析修訂背後條文細節。 ...
收看節目 在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的路易士老師,在綠豆寫專欄,引來了讀歷史的莫宜端的興趣,想知道在英國,孩子是如何學歷史科。細問女兒,才發覺老師會將學生的個人經歷與國家的歷史連結,比起在香港的課程有趣得多。而令莫宜端長知識的,還有歷史不只讀英國歷史,竟有被殖民前的西非小國歷史,引起莫宜端對歷史課如何塑造學生世界觀的思考。萬一有缺口,誤解和偏見,往往在這裡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