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至6月期間,我有機會前往台北參與一些學術活動。抵達台北的5月20日,正好是他們新當選總統的就職典禮。臨行前我在家中想到,不如帶上張君勱在1946年為推廣中國當時制憲的努力而寫成的《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一書,在旅途中重讀一遍。 追尋民主憲政的沉重代價 1946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在南京國民政府主催下,於國民大會三讀通過,張君勱是主要的草擬者。憲法在1947年底正式在中國實施。後來國民政府在內戰連連失利,最後敗走台灣,蔣氏政權於國共兩黨軍事對峙下,以緊急法令凌駕了此憲法的部分條文,變相繼續實行威權統治。 但隨著1980年代後台灣的黨禁解除,民主化逐步在當地推行以來,張君勱草擬通過的這份憲法,在經過歷次重大修正後,至今還是台灣民主政治上的憲政根據,也是自晚清以來130多年的中華立憲史上,唯一成功通過和仍在實施的中華民主憲法。張君勱因此被稱為是「中華民國憲法之父」。 民主憲政的追尋,在中華大地上不單是荊棘滿途,投身者往往更要付出重大的代價。張君勱這位為國民政府立憲的中華憲法之父,在1949年內戰勝負分明時,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為頭等戰犯。敗走台灣的國民政府對他也並不友善,例如在立憲以前,因為他的主張、組織政黨活動和言論等,國民政府便曾派遣國民黨特務人員把他禁錮了一個多月。張君勱也曾經受到當權者的暗殺威脅和軟禁等對待。追尋憲政民主者被執政者視之為是公敵,這在近現代的中華大地,屢屢發生。 劃時代的成果 如果我們不只以短期現實政治的得失論一個人的成敗,我覺得張君勱先生在近現代中華政治歷史中,他對民主憲政的堅持及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說是劃時代的。...

  •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今年四月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每七個英國成年人就有一個擔心無法應付日常開支,包括能源開支、信用卡欠款及市政稅(Council Tax)。工黨在為數不多的選舉承諾中,高舉國家能源公司(Great British Energy,GBE)可減少家庭能源開支每年300英鎊的口號,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不過,以英國政府過往投資核能項目的例子來看,這大概就只是經不起推敲的選舉口號而已。英國燃氣及電力市場監管局(Office of...

  • 有年歐遊,火車偶遇巴西作家與美國遊客,言談之際,遊客好奇問作家著作的「title」。巴西作家不諳英語,困惑此詞,遊客反複唸著:「What’s the TITLE of your book?」作家仍茫然,遊客語塞,不知從何表達。我不禁插口道:「What’s the...

  • 致親愛的你: 這5年,你經歷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強壯了很多。 我知道,這一切都很不容易。 辛苦你了。 謝謝你當初的勇敢。我知道你從來都不算是很有勇氣的人,更一點也稱不上勇武,但你勇敢地走到前線,面對警察的武力,你內心雖然害怕,但也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和戰友手足站在一起,一同作戰,一同對抗不公不義。...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罕有地以強烈語氣批評中國,指北京藉斷電和盤查出席者來破壞美國使館辦的多個民間交流活動,又煽動反美情緒,他對較早前四名美國教師在吉林遇襲表示擔憂。 另一則是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指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因財困而加大了對企業漏稅的偵查,倒查時期最長的竟達到30年,而且全國超過20個省份出現了「警稅合成作戰中心」,以警力打擊瞞稅漏稅行為。有分析指大查稅運動導致民怨銳增,商人和中產階級加快出逃。而日本經濟新聞亦引述一研究報告指,中國在2024年迎來了全球數目最大的百萬富翁外流潮,有錢人湧向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 美交流活動屢遭遏制 北京政權對美國駐華大使館盯得很緊,這本來不是新鮮事物,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在三藩市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雙方明確同意加強各領域的民間交流。伯恩斯近日的專訪內容,無異於指控習領導的中國政府不守信用,元首會晤時說要加強民間交流,但當美國駐華使館試圖推行交流活動時,卻屢屢遭到遏制,有數十次大小衝突。 例如舉辦音樂會,場地方突然取消租場,指使館預訂之日會停電,但該日之前和之後日子卻電力正常;參與了使館活動的人遭到執法當局盤查恐嚇;使館對外發布信息平台遭到嚴格限制;而中國的網絡上又經常出現煽動民間仇外情緒,令身處中國的美國人憂慮人身安全,吉林的美國教師遇襲事件更備受關注。伯恩斯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官員兼學者,對中國尤其熟悉,若沒有白宮授意,不會輕易發表這番激烈控訴。 相信激烈衝突陸續有來 就在美國駐華大使公開指責中國搞小動作破壞民間交流之際,中國官方媒體英文《中國日報》也在報道美國入出境部門刻意刁難中國留學生,指近日有4名赴美留學或出席學術會議的中國學生,入境美國時被帶到小黑屋裡扣留盤問十多小時,質問他們是否中共黨員,其中三人更被遣返,當事人均為理工科背景,其中二人研究人工智能。報道又指美方近年滋擾盤查了30多名電腦相關專業的中國留學生,被扣留時間最長的達到5天。美國媒體也報道了這個趨勢,美國之音於22日發表題為「理工科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會有問題嗎?」的報道,引述一位在華盛頓一大學做半導體研究的中國博士生說,已經6年沒有回家鄉北京了,前幾年碰上疫情,這兩年則是擔心一旦回國,再入境美國時會遇到困難。...

  • 英國首相辛偉誠宣布在7月4日大選,我們不如就花些時間研究一下英國的民主路,或者投票時更有歷史感。帝國時代的英國,其實已陷入革命的邊緣,因為18世紀末有兩場顛覆世界的重大革命︰在美國,殖民地的人民推翻了英帝國,建立了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法國革命理念席捲全國,引發人民推翻法國國王、君主制度和貴族階層。在英國,有些人認為這些革命是偉大的,但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革命是危險的。英國最終沒有走上革命路,而是改革之路,你可說是幸運,但卻有其歷史軌跡。 貧窮與民主1832年的改革法案(The Reform Act),就創建了67個新選區,並擴大了縣選區的財產資格,包括小地主、佃農和店主。它也在市區賦予所有每年支付10英鎊或以上租金的戶主和一些房客選舉權。即使這樣能給予更多男性投票權(但卻是正式地排除婦女參加議會選舉投票),但其實仍只有3%的人口可以投票,這對工人階級幾乎沒有帶來改變。他們仍然沒有投票權,而且他們生活在貧困中。把民生和政治權利分開其實是不實際的。沒有議會代表、沒有投票權,又怎可以幻想有人會以政策保障你的生活呢?若你沒這種幻想,貧窮或者就是你追求民主的動力。英國在1830年至1832年間進入經濟蕭條時期,找工作非常困難。蒸汽動力紡織機等新技術又使成千上萬的熟練工廠工人失業。1834年,議會通過了新的《濟貧法》(English Poor Laws),將最貧困的人,例如失業者,送進救濟院(workhouses)。《濟貧法》名義上確保了貧困者在救濟院得到住宿、衣物和食物,而進入救濟院的兒童也會接受一些學校教育,但所有在救濟院的窮人都必須每天工作一定時數,變相是「服役」。許多人認為這是政府將貧窮變成一種「非法行為」,窮是要被罰的。但窮往往是人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啊! 六大訴求此時,憲章運動(The Chartist Movement)開展了。櫥櫃工人威廉·洛維特(William...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在香港的時候,小芳跟老爺奶奶相處沒有問題,很多時是在過時過節才會見面,平日各有各的生活,丈夫小文自己一人偶爾回父母家探望。後來小文決定跟小芳帶著孩子一起移民到英國, 夫婦二人同心合力,也慢慢適應這邊的生活,小文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而小芳則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小文的爸爸身體一直不好,最後在留院期間過身了。 小文是家中獨子,二話不說便邀請媽媽過來英國一起生活。 小芳也同意小文的安排,也著手幫忙處理事務。...

  • 幼年時週末無所事事,午間電視無播卡通,惟有賽馬與體育節目,臥視天花旋轉風扇,時光漫長有如定格。那份沉悶和孤獨,乃童年遙遠回憶。有時自問,也許正是對這種寂寞的內化排斥,是以喜好讀書寫字。當初寫作不為分享,僅作日記記事,及至網絡興起,才有機會發布校園回憶及遊記等文章。說到旅行者之修養,寫作應是其一。外人以為旅行多彩絢麗,實情常伴隨不安、焦慮與孤單,即使資歷日增,還是無可避免。猶記得於「九一一事件」翌年到訪阿富汗,起行前問清情況,得知人身安全才出發。然當年配套不多,戰後生活費高昂,旅費有限,雖換來甚深體驗,卻倍感身心消耗。於喀布爾所居旅館簡陋,四壁一窗,晚間電力欠奉,只靠石油氣燈光照明,幸有紙筆相伴,書寫日夜得失,渾然不知時日,宛若「心流」(flow)。入心流者,思如泉湧,寫字速度追趕思緒,有如人筆合一。為記清晰,須細意觀察,幾近正念(mindfulness)。寫作亦為思辯,釐清觀點,時刻保持開放心境。書寫教人樂觀,偶爾遭逢不順,如遇盜賊報警,亦能趁機記下當刻細節,體會不同警局快慢節奏,在逆境中總能有所得著。間中讀回昔日遊記,遠事如新,猶讀他人行跡,聆聽往日想法,像聆聽三方感受,除能自省,更添同理與包容。以紙筆直面內心世界,應對孤寂,整理混亂思想,在迷亂中尋找意義。若言旅行是人生,寫作則是對人生的深刻洞見。於筆者而言,長途旅行最重要技能,書寫必然是其中之一。 照片: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居住的旅館,名叫 Zar Negar Hotel,22...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