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 近日台灣移民署因應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鼓吹武力統一,取消其居留許可並限令離境。這宗新聞對許多港人移民來說大概會覺得是事不關己,如果不是幸災樂禍的話。然而細想之下,港人移民其實也是時候想想如何應對針對移民社群的疑慮;在台港人固然要想,到其他地方的亦不見得可以免疫。 言論自由從來不是沒有限制,危害社會的言論在各地都會被明文禁止。不過言論自由的界線,和許多社會規範一樣,都是各處鄉村各處例。移民在此的第一重困難,自然是對紅線的掌握。這點對港人移民同樣適用。有些港人在香港的時候自恃是多數,習慣各種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而不自知,移民到了因為經歷過種族撕裂而對相關言論特別敏感的社會,如果仍然保持自己的一套然後聲稱當地的要求是「玻璃心」,則未免沒有入鄉隨俗。見到一些港人移民在歐美社會因為歧視言論而遇到麻煩,還要反過來指責當地是「左膠國家」,只好慶幸不是人人會讀中文,否則惹當地人討厭的程度只怕和上述的台灣案例相距不遠。 政府執行政策的尺度 當然,台灣的案例還有其特殊性:移民的原居地政權或移民所代表的群體,和當地的主流社會衝突,以致移民本身被視為潛在的疑慮對象。在台港人恐怕在這件事情上感受至深。2019年的時候台灣政府有過許多「撐香港」的言論,然而隨著中國政府對香港政府運作的介入日深,台灣政府難以再把香港和中國大陸作差別對待,港人移台無論是政策或執行上亦出現不少波折。 成為被疑慮的對象,過程不一定很有道理,要作辯解往往亦不容易。早兩年有不少港人因為「國安疑慮」而定居台灣遭拒,其中不少個案的解說相當無厘頭,例如在公立大學短暫工作也成為拒簽原因;雖然這些案例後來被監察院查明,原來只是移民署「為爭訟便利」而沒有詳細說明所有原因,例如投資移民本身的個案問題,但在港人社群中帶來的誤解和傷害已難挽回。 面對衝突,移民本身固然應當尊重當地社會的紅線,凡事有所分寸。與此同時,政府若要把紅線變成政策,主管機關的解釋必須有理有節,不作過度干預。近日台灣的案例得到輿論普遍認同,皆因台灣政府這次劃出的紅線十分清晰:談統談獨都可以,但不能「鼓吹戰爭」,並援引《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相關條文為此原則背書。換句話說,政府表明不是要針對個別移民社群,也不是要針對思想,而是「鼓吹戰爭」此一特定行為,也就是說對事不對人。這樣的界線普遍輿論認為適度合理,相關案例在此也是證據確鑿,沒有冤枉好人。 反過來說,當政府執行政策的尺度不一,被針對者難免會感到不服氣。例如當移台港人發現自己被視為潛在風險,另一方面卻見到退休軍官將領能到中國大陸出席統戰活動,不免懷疑所謂對國安疑慮的重視到底是真是假。相對來說,早前賴清德總統提出檢討港人移台政策,是放在十七條針對社會各階層的因應策略中提出,港人移民並非唯一針對的對象,就未有引起相關政策研究者的普遍反彈。...

  • 當你在空中放下一個蘋果,它就會掉在地上。對佛教徒而言,輪迴就如地心吸力等自然現象一樣理所當然。雖然並非人人都要有宗教信仰,更不是每個宗教都相信輪迴,但在佛教的世界觀中,不論上座部抑或大乘,兩者均視輪迴為毋庸置疑的基本前提。 在佛教中,輪迴的牽引力量非常強大,卻非絕對不能改變。好比那顆掉下的蘋果,若遇上風吹,縱然終會落地,但著陸位置會有所改變。同樣道理,即使難以擺脫輪迴,但可以透過行善積德、持守戒律、修心養性等方法,影響來世投生的去向。每個生命都可以投生到不同境界,有善有惡,有好有壞。佛教將此歸因於因果律,稱為「業」,是輪迴運作的基礎。 留於輪迴救度眾生 為何會不斷輪迴?佛教解釋說,因為我們被蒙蔽了,看不清事物真相,總是追逐慾望,產生貪念、憤怒和迷惘,即所謂「無明」,猶如身處黑暗狀態。要完全擺脫輪迴,需要極高的證悟,即使做善事,亦只能稍為改善來世的境遇,凡夫俗子很難離開這個循環。 那麼有沒有人能擺脫輪迴?佛教認為,那些看透生命真相,達到最高修行境界的成就者,就能擺脫輪迴。上座部佛教的阿羅漢與大乘佛教的佛陀均屬此類成就者,他們不再被慾望和迷惑所困,獲得極高證悟,因此能超脫生死,進入涅槃。 在大乘佛教中,其教義認為一些修行者,雖然已達到超然的境界,本已擺脫輪迴枷鎖,卻因慈悲而繼續投胎,留在輪迴中救度眾生。他們能夠自主決定投生之處,選擇合適的父母。 藏傳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分支,在藏傳佛教中,部分高僧大德能預先說明自己下一世會在何處出生,這種能力被視為修行有成的明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成就者包括達賴喇嘛、班禪喇嘛等。藏傳佛教徒視達賴喇嘛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轉世者的自主性是教義核心,當這些高僧留下清晰的預言,說明自己來世會在何處出生,或表明不會在某些地方出生,這些意願都必須受到尊重。...

破土漫畫

破土來稿

  •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2025年3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大幅削減美國全球媒體署(USAGM)預算,導致美國之音(VOA)全體員工休假,並終止包括自由亞洲電台(RFA)在內的多間傳媒機構的聯邦營運資金。這一決定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尤其是針對其背後動機、涉及利益衝突、以及對華語地區新聞自由與知情權的潛在衝擊。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以「減少聯邦官僚機構」為名,要求USAGM及其他六個機構將營運規模縮減至最低程度,並指責這些傳媒存在「激進宣傳」傾向。根據美國之音官方數據,其2024財年預算約為2.7億美元,僱員超過2,000人,以48種語言向全球播送節目;自由亞洲電台則以華語及其他亞洲語言為主,長期向中國、北韓等資訊封閉地區提供獨立報導。然而,這項命令簽署後,美國之音1,300多名員工被停職,RFA的資金也被凍結,顯示特朗普政府急於推出並執行相關政策。 此舉與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有密切關聯。馬斯克早在2月便公開批評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稱其為「激進左翼的自言自語」,並主張關閉這些「每年浪費10億美元納稅人資金」的機構。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帖子顯示,DOGE人員已進駐USAGM,負責審查預算和經營細節,這進一步佐證了馬斯克在此次決策中的影響力。特朗普政府將此視為實現「美國優先」政策的一部分,但其具體執行似乎深受馬斯克的理念驅動。...

  •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現在世局亂七八糟,主要是因為全球格局出現了二戰後的根本性變化。在二戰後重建的世界秩序中,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擁有主導地位,在全球產業、貿易和能源分配中都佔據主導位置。因為有這樣的超級大國地位和相應的好處,美國也為全球安全提供了一定支持,並承擔了相關費用。但特朗普上台後,不願再為全球安全買單,主要跟他「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理念以及想徹底改變美國傳統外交政策有關。 在他看來,美國作為超級大國,長期以來在全球安全上投入了大量資源,但回報卻不匹配,甚至被盟友「佔便宜」,損害了美國自身的利益。以下五點可以解釋他的立場:...

破土有聲

  • 收看節目 在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的路易士老師,在綠豆寫專欄,引來了讀歷史的莫宜端的興趣,想知道在英國,孩子是如何學歷史科。細問女兒,才發覺老師會將學生的個人經歷與國家的歷史連結,比起在香港的課程有趣得多。而令莫宜端長知識的,還有歷史不只讀英國歷史,竟有被殖民前的西非小國歷史,引起莫宜端對歷史課如何塑造學生世界觀的思考。萬一有缺口,誤解和偏見,往往在這裡萌生。

  • 收看節目 難得有香港劇團山長水遠來英演出,莫宜端在友人的熱心幫助下,一家人出城,參加了這個可說是「香港人打氣活動」。身處英國,但放眼盡是香港人,舞台上說的是熟悉的廣東話,就是這樣,莫宜端過了「又喊又笑」的一個晚上。感動的不單是台上一個又一個香港故事、勾起了莫宜端對家人的想念,還有在英港人這群體的連結,說實是互相療傷的過程。▌[英倫筆端]作者簡介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