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特朗普政權與哈佛大學的衝突不斷,首先是中止哈佛取錄國際生的資格,然後是中止數十億美元的聯邦政府研究撥款,最新發展是勒令所有外國使館暫停海外留學生赴美的簽證面見安排,直至引入新的申請人社交媒體言論背景審查。這連串舉措是為了確立由政府督導的政治言論審查制度,改造美國大學的精神面貌,剔除政府眼中的激進分子。 針對美國一線大學政治清算及改造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後,針對美國一線大學的政治清算與改造已經開始。切入點是大學校園彌漫反猶太人精神,令猶太裔學生感到不安全,部分大學生更發起激進的非法示威,封鎖校園破壞公物,公然支持哈馬斯恐怖組織,藉此聲援巴勒斯坦人。聯邦政府點了數十家大學的名字,說要作深入調查,並針對哈佛、哥倫比亞及普林斯頓這三家著名的長春藤大學,藉醞釀取消研究撥款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改變大學管治架構、按政府督導對校園師生作持續的政見審查,交出過去校內學生參與違法活動的詳細資料等 哥倫比亞大學答應了政府的要求,校長對內解釋時嘗試淡化新政策的影響,引發爭議後請辭下台;哈佛大學沒有答應,但自行採取內部清理措施,促使中東研究中心和神學院領導層改組,這兩個部門過去高調支持巴人反對以色列揮軍加沙、終止了醫學院與西岸一家巴人大學的合作,又廢除了過去聘用人員時須遵行多元、公平、共融的守則,改為須支持公開對話,並按國土安全部要求提交了一些學生犯法的資料。不過,國土安全部認為哈佛交的學生資料不夠充分,所以決定取消哈佛錄取國際生的資格,哈佛立即入禀法院,獲法院頒令暫時凍結政府的取消收錄國際生資格決定。 雙方將於今夏對簿公堂,就聯邦政府禁令是否合憲合法展開訴訟。哈佛大學校長發公開信予全校師生,說哈佛必須錄取國際生以維持多元文化及頂尖學術水平。 或造成寒蟬效應 美國政府與哈佛大學就錄取國際生引起的衝突,很難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就算訴諸法院,最終也可能是互有勝負。聯邦政府一方的弱點,是一竹篙打一船人地趕絕哈佛國際學生,就算哈佛過去縱容反猶情緒,危及猶太學生,甚或如特朗普幕僚所指,某些哈佛研究單位和學者與北京過從甚密,有被中共滲透操控的國安風險,只需要依法啟動調查。調查機構可以是執法部門,也可以是國會的專責委員會,只要查獲實據,便可檢控入罪,或遞解出境,完全沒有需要強制所有國際生中斷學業,更沒有理由禁止國際學生日後自費入讀哈佛。...

  • 在英國,不難找到有關一、二戰的紀念碑。先來點背景資料。1914至1918年有一戰,被稱為 “the Great War”,並不是因為它很偉大,而是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這已是史上最大、最具規模的戰爭,涉及多個大國、持續多年、傷亡慘重。最重要的,是當時並沒預料到會有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沒有用數字編號。而在1939至1945發生的二戰,通常會在戰爭紀念碑一併紀念。 我們會記住他們 路過倫敦的諾斯伍德(Northwood),在鐵路站附近就看到諾斯伍德戰爭紀念碑(Northwood War...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這已經是小寶第五次入院了。每次的原因都不相同,上一次是全身抽搐,這次卻是無法行走。惠珍每次都陪她到急症室等候,一等就是一整個晚上。她們對醫院的情況已經相當熟悉,幾乎每個月都會在急診室渡過幾個晚上。每一次醫生都會安排檢查,但總是找不出原因。有趣的是,每當惠珍接近崩潰的邊緣時,小寶又會突然好轉。 惠珍說:「我真的有點崩潰,每次都要去急症室等候。我英文又不是很好,跟醫生描述小寶的病情時,總是擔心表達不準確,害怕他們不會讓小寶住院治療。每次都讓我心驚膽戰。」然而,小寶卻坐在一旁,輕鬆自在地聽著媽媽的話。 彷彿只有彼此...

  • 最近去了摩爾多瓦旅行,到訪一處曾為獨立政治實體的地區——「加告茲自治領土單位」(Autonomous Territorial Unit of Gagauzia),這裡原為「加告茲共和國」。與摩爾多瓦其他地區不同,街上最常見的並非現代摩語的拉丁字母,而是俄文的西里爾文字招牌,又或是俄、摩語混雜並存。當地居民大多說俄語,部分人還能說加告茲語,據說與土耳其語有九成相似。 吃過晚飯,沿著昏暗的街道步回旅館,忽然遇上一對母女向我打招呼,詢問我的來處,答是香港人,那位母親邀請我喝咖啡。我猶豫片刻,倒不是擔心,只是本來趕著回旅館寫文。不過轉念一想,旅途中雖然遇過不少善人,但像這樣初次見面就主動邀請我去喝咖啡,確實不多見。 不要辜負難得的善意,我便答應了。...

  • 意大利的紀念墳場是19世紀中的現象。之前人死後多埋葬在教堂內或教堂周圍,因為死亡是基督宗教最關心的問題。逝去的人是等待耶穌的最後審判為永生或永死,因此接近神的殿堂最為重要。但隨時代變遷,教堂不能承受死亡人口帶來的壓力和衛生設備不足,墳場需要改革。 1804 年 6 月 12 日頒布的《拿破崙時期聖克魯敕令》制定了一些與公共衛生保健相關的規則,規定指定的埋葬場所與住宅區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

  • 俄烏停火談判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強力介入下開啟,但分歧大爭拗多,特朗普對歐盟領袖私下表示,普京看來尚未預備停戰;另外特朗普向美國國會提交了減稅增支法案,涉及金額多達3萬億美元,令金融界憂慮美國債務愈趨失控,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息率上升,股市也受壓下挫。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已有四個月,他的主要對內和對外政策已出台,其中最重大的有三項:對全球大幅增加關稅,填補財政赤字及促使投資與製造工序回流、大幅減稅及增加開支,落實競選承諾,以及即時停止烏克蘭與加沙的戰火,讓世界恢復和平。如今看來,這三大舉措都面對不少現實難題,無法快速取得成果。 三萬億巨款法案只是第一步 三大舉措中,最有可能快速實現的是通過3萬億巨款法案。特朗普形容這法案「又大又美麗」(One Big Beautiful...

  •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OBR)周四發表對 2025 年 4...

  • 若問誰最後一個在英國被處死的女人,答案是露絲‧艾莉絲(Ruth Ellis)。 她是誰?容後細表。若問為何被處死,則更要慢慢訴說。 先交代嚴重情節︰露絲‧艾莉絲在1955年在倫敦漢普斯特德 (Hampstead)的一家酒吧外,近距離向大衛‧布雷克利(David Blakely)連開五槍,最終被判謀殺罪成,並在霍洛威監獄(Holloway Prison)被絞死。...

  • 英國執政工黨提出移民定居年期要求從5年延長為10年,雖然未有說明BNO簽證持有人會否受影響,亦未知何時才會生效,但已引起移英港人廣泛關注。早前保守黨亦曾提出移民制度改革,雖然澄清建議不適用於於BNO簽證,本欄當時已指出不能對後續政治影響掉以輕心,結果僅僅三個月後便見到執政工黨跟進。 早點看破免站錯隊 回想當保守黨提出建議的時候,一些移英港人以「反正保守黨又不是執政黨」來自我安慰,但從宏觀來看已經敲響警號。英國社會整體向右轉,極右的改革黨在民調和地方選舉中節節勝利,保守黨要回應,工黨同樣也要回應。各黨的具體建議或有分別,但在社會大勢之下,朝向收緊恐怕是大勢所趨。 一些移英港人雖然自己也是移民,卻支持限制移民的政策,甚至是極右的改革黨,通常提出的理由都是認為自己是「模範移民」,改革黨反對的是破壞社會安寧的「非法移民」,並會拿出該黨的政綱佐證。每次看到這些討論我都感到十分奇怪,畢竟這些港人移英前在香港又不是未見過選舉,政客在選舉前後說一套做一套應該不會陌生,許多政黨總會在選舉前「溝淡」某些極端政見,當選後才故態復萌,這在香港也屢見不鮮,為何到了英國卻又能對這些選舉語言如此受落? 且看大西洋彼岸,特朗普當選前也得到某些少數族裔社群的支持,到要承受他當選後的鐵拳時已後悔不已。現在特朗普政府的排除移民政策已擴展到持有合法身份的移民,甚至是綠卡持有人。當然,他們每新增一批針對的對象,總會找到某些說詞來支持。只是當被針對的範圍越來越廣,拿着「模範移民」的幻想以為自己可以免疫,未免有點自欺欺人。如此類堆,千萬別以為英國工黨限制正規移民是搞錯對象。不,他們非常清楚他們在做些什麼,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選民底裡想要的其實是什麼。政治語言都分「前台」和「後台」,人前說一句,人後又說另一句,早點看破也就少一些機會站錯隊。 不安情緒的出口 移民政策評論有「薛定諤的移民」這比喻,諷刺反移民政客說詞表面上的前後矛盾。「薛定諤的移民」來自物理學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Schrodinger's...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