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政府提出修訂《監獄規則》,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提出多項改動。修例內容不僅收緊在囚人士的基本權利,更在法理上鞏固了對政治犯的壓迫手段。這些變動標誌着當局試圖透過法律「合法化」權力擴張與人權倒退的趨勢。 此次修訂主要涉及五大方向:(一) 強化監管探訪制度,賦權懲教署可因國安理由限制甚至禁止探訪,包括宗教探訪;(二) 賦權當局就「危害國安」或「妨礙司法公正」情況向裁判官申請手令,限制在囚者與特定律師或註冊醫生聯繫;(三) 廢除還柙人士穿著私人衣物及收受自備食物的制度;(四) 擴大管制在囚者通信、交往、閱讀刊物與消遣品的條文,並納入「國家安全」為考量因素;(五) 將妨礙懲教人員執行職務列為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六個月,並授予懲教人員拘捕權。...
近期白宮新聞多多,其一是特朗普提出的減稅及開支法案獲國會兩院通過,對美國多個行業或界別有重大影響;其二是是白宮對烏克蘭與加沙停火一直沒有實質進展很不耐煩,頻頻向普京及內塔尼亞胡施壓。 「大而美」法案影響 特朗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趕及在美國國慶日前成功闖過參眾兩院,讓特朗普取得重大政治勝利,完成競選時對選民作的一大承諾,也顯示現時共和黨控制的參眾兩院,不敢或無力制肘白宮。 不少共和黨議員擔心這條被指為「劫貧濟富」的法案,會對他們明年底參與中期選舉不利,但在特朗普再三施壓下,這些議員最後都服從指揮,只說服白宮減少削減醫療補助、食物救濟等福利開支的幅度,顯示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政治控制相當有效。 《金融時報》周三有一則報道,詳細分析了法案對各個行業或界別的影響。扼要而言,受惠於法案的行業包括私募基金,尤其是從事資產收購重組的基金;石化能源行業、地熱、風能與核能;國防工業、邊境保安業等,一般商業也多數受惠,飲食從業員也得益於「貼士」免稅。至於受損界別或行業,則包括:倚靠小貨值郵包免稅進口的零售業、消費者財務保障資助、聯邦食物救濟補助、無法負擔私人醫保的醫療補助、太陽能與風能、電動車、進口電池、人工智能企業、有巨額投資收益的私立大學等。 法案除了大幅減稅及削減若干界別的補助,也提升了聯邦政府的借貸上限,增加款額為5萬億美元,令總借貸上限升至41萬億美元。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法案將會令聯邦政府的債務在未來十年增加3萬4千億美元。從宏觀經濟角度看,法案的最大弱點就是大幅舉債來實踐減稅兼大增防務與邊境開支,如果金融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大幅舉債不會推高借貸成本,法案便沒有什麼後遺症;金融市場若不滿債務太高,影響國債發行成本,法案就可能造成連鎖反應,甚至衍生財務危機。 同樣道理,特朗普的關稅新政,假如不觸發貿易伙伴報復,又不刺激物價上升,政府平白加添一大筆關稅收入,何樂而不為呢?但宏觀經濟運作異常複雜,非政治領袖可完全操控,減稅增支也好,大增關稅也罷,真正的考驗和制約來自市場,而反映政策成敗的指標就是利率(借貸成本)和通脹(物價成本),還有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這些民眾可以直觀了解的宏觀經濟指標,就是來年底國會中期選舉的最大變數,也是左右特朗普往後民望的關鍵。...
英國歷史上是一個基督教國家,現在她把自己定位為宗教自由和多元信仰的國家。有這變化當然不是一朝一夕,若我們細看西敏寺歷史,就明白政治與宗教的密切關聯。誰掌權,就用各種方式去塑造他的宗教理念。 先說回西敏寺,讓我們先問第一個問題,是誰建立西敏寺的? 答案是愛德華懺悔者(Edward the Confessor)。他於1042至1066為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英格蘭國王。他約在1002至1005年之間,在牛津郡伊斯利普出生,是埃塞爾雷德二世無能者(King Aethelred The...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眼前的她完全不像是一個13歲的女孩,從她的臉上已經可以看到歲月留下的痕跡。她已經一年沒有上學,每天都待在家裡,既不打算外出,也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情。最近,她甚至因為不想吃飯而與媽媽爭吵。能夠把小惠請到面談室見面實屬不易,從她的談吐中,完全無法想像她只是一位13歲的少女。 小惠說:「我真的不想做太多麻煩的事情,上學很麻煩,吃飯也很麻煩,不如讓我好好休息,這樣不是更好嗎?」她這樣一說,媽媽更加著急:「跟你同齡的孩子們都在上學,沒有人會留在家裡。」 心裡真的很累...
About [De Bene Esse] This Latin...
在阿爾巴尼亞監控部門總部「葉之屋」,展出的不只實物,還包括大量標注為「絕密」的文件,部分沒有英文翻譯,幸好有翻譯軟件幫手,內容比實物更引人深思。 其中一份文件寫於 1985 年,長達 15 頁,經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在會議通過,標題為《內政部門工作運作綱要》,內容在當時屬高度機密。文件第四部分指出:「人民是內政部門力量的主要來源」,清楚說明秘密情報網絡由居民及線人組成,當中包括阿國公民、外國人及無國籍人士。 當局極力強調群眾參與,聲稱要「向人民學習」、「聽取意見與建議」,並「爭取協助以完成日常任務」。換言之,如果沒有民眾配合,整個安全系統根本無從運作。...
Signs of constitutional chaos are surfacing in...
過去五年,隨著香港政局的變遷,移居海外的港人數目迅速膨脹。正當香港本土公民社會在國安法的壓力下大幅壓縮之際,離散港人在移居地建立的公民社會卻漸見雛形。證諸全球各地受壓迫族群的發展史,只要離散港人能夠建立一個有活力和韌性、形態多元並持守普世價值的公民社會,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軌跡勢必有深遠影響。 流散至亞太區的香港人從北到南分布於日本、台灣、東南亞以至澳洲、紐西蘭,各自落地生根。這些國家的社會環境差異極大,究竟有心人如何能夠在新土壤保存香港文化,不是抽象的訴求而是日常生活面對的迫切課題。 今年六月,五個團體以「香港六月」為基調, 舉辦兩場以傳承香港文化為主題的論壇。九位分享嘉賓分別來自日本、台灣和澳洲,他們討論離散港人如何在移居地通過議政參政、公民行動、語言教育和文學藝術,令香港人珍視的普世價值扣連當地社會發展,以及在急速變化的地緣政治格局下面對新挑戰。(以下引述論壇講者分享的內容均為作者本人分析, 並不代表講者的觀點) 文化傳承是手段也是目標 對於心繫香港的離散社群來說,文化傳承是手段也是目標。...
帕爾馬(Parma)位於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大區,以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美食而聞名。這座城市不僅以其古老的建築和藝術作品著稱,還擁有著名的紀念墳場 ——「Cimitero della Villetta」,這裡安葬著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其中包括著名的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尼科洛‧帕格尼尼是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小提琴家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演奏技巧和創新的作曲風格而聞名於世。帕格尼尼在帕爾馬逝世後,他的遺體在Cimitero della...
英國的《性別確認法》(Gender Recognition Act)規定,任何人士獲發性別確認證書( Gender recognition certificate)後,其性別將以確認書上所載的性別為準 ,除非法例另有規定。早前英國最高法院裁定,[1]《平等法》(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