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來此地做老師當然有很多挑戰,由課堂秩序到改卷呈分,都要咬緊牙關。但幾年之後細想,最難的適應其實是文化。 「文化」一詞很闊,包括歷史和哲學,人們怎樣想怎樣做。但人比較複雜,不是機械人,我們還會考慮是否跟隨,能否認識人家文化是第一步,第二步的問題是能否接受。 《在佛蘭德斯戰場》 做老師卻是要人家跟隨的,是運用權力要求學生跟隨學校政策、跟隨課程、還有跟隨人家的國民教育,是的,到處都有,問題只是留幾多空間給你,和是否尊重你這個空間。 比方說紅色虞美人(Remembrance Poppy)吧。它象徵在戰爭中犧牲的軍人,也代表對未來和平的希望。人們佩戴虞美人,是為了表達對軍人社群的支持。紅色虞美人的靈感來自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詩歌《在佛蘭德斯戰場》(In...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無論是 GCSE 或...
破土來稿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亦歡迎讀者投稿分享。) ================== 我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2003 年),也反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無差別攻擊平民。...
( 編按:政府匆匆展開《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短短30天的諮詢期,當中還夾雜著多天的農曆年假。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日前表明港府所提的草案不符「中英聯合聲明」,而多個團體則把握機會,就這條影響全港市民權利與自由的條文發表意見,努力趕在限期前提交意見書,其中包括身在海外的香港人團體。 破土將會一連幾天刊出他們的聲音,齊來關心香港這個家。) ============================= 文 :...
破土有聲
收看節目 「正義迴廊」和「毒舌大狀」這兩齣叫好又叫座的港產片,引起公眾對陪審團制度的討論。陳文敏教授看罷兩齣電影後,為破土撰文,講述陪審團制度的前世今生、利弊質疑,以及在國安法下陪審團被消失所突顯的問題。陳教授在上篇,首先帶大家回到數百年前陪審團出現的初期,陪審團如何受到嚴苛的對待,例如要在無水無食物下退庭商議,偷帶食物會被罰款,以及遇到政治敏感的案件時,與英皇之間的種種角力。最後,他引述著名法官的說話,明言陪審團不單是實踐公義的工具,也不單只是憲法中的一環,它更是顯示自由仍然得到保障的明燈。
收看節目 香港政府申請禁制令,欲禁止《願榮光歸香港》傳播。究竟禁歌可行嗎?薯伯伯就發現粵語獨特之處,就是可由文字推敲其旋律。他以填詞人梁栢堅改詞的「遊客食杯麵」、二次創作者晴天林的「安心出行」為例,並親自演繹數字版的《自由花》,提醒政府禁歌禁旋律必會涉及極多的灰色地帶,甚至即使有人大叫一聲「何議員」也分分鐘惹上官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