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家明今年14歲,去年跟隨父母到英國,對移民也有著很大期望,特別是香港功課壓力大,更覺得移民是一個重生的機會。 來了已經一年了,跟父母的關係卻愈來愈差。家明跟爸媽差不多隔天便吵架,吵的多為了日常生活事,例如很晚也不睡覺、不洗澡、不做功課、不同枱吃飯,父母看不過眼便出口罵,見家明不作聲,父母更手足無措,變得更激動,只好吵鬧更大。 這時的家明,便會比父母更大聲的用粗口大罵,媽媽只好不作聲在一旁痛哭,爸爸見狀就更激動,有時雙方甚至動起手來。...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小美從來沒有想過移民帶來的壓力可以重得難以想像。 她與丈夫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來,以為有手有腳,甚麼也難不到他們。 實際的生活還可以勉強處理好,但情緒卻一觸即發。...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最近跟幾個不同的移民家庭會面, 他們來自不同地方,過往在家鄉的生活也沒有太大問題,直至移民到英國,問題才逐一出現。 小小困難便不能面對?...

  • 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見到自己的父母開開心心地生活,他們才會放心,往外發展自己。 無論孩子多大,這個心願一直沒有改變。慧敏、慧詩兩姊妹帶著父母移民到英國。在香港的時候,他們的關係一直也不錯,兩姊妹也有自己的事業,各自有自己的居所,每星期也回父母家一起吃晚飯。 當慧敏決定離開香港,慧詩及父母也決定一起離開,並同意到埗後先一起居住。慧敏也很順利從香港的公司,轉到英國分公司,所以一到埗她便開始工作,而日常生活的事情,便交由慧詩及父母處理。來跟我會面的只有兩姊妹,慧詩先道:「我覺得跟父母一起住,很辛苦,常常覺得沒有辦法呼吸。我在香港一個人住,現在卻沒有這個空間。」慧敏亦附和:「我沒有想到一家人再次一起生活會是一個問題。我跟妹妹已盡量做到最好,但媽媽還是不滿意,每次有一點點不順意,他們便嚷着要返香港。我要適應這邊的工作文化,又不知怎樣減輕妹妹的負擔。」難以接受父母的另一面兩姊妹不斷大吐苦水,慧詩說:「其實我也不怕辛苦,但就是受不了媽媽的負面情緒,爸爸最愛批評,又說英國比不上香港,常問為甚麼要過來,又抱怨說甚麼也做不到。我們一心想帶他們過來,是希望他們可以安享晚年,如果只有他們留在香港,我們更不放心。」跟很多香港人一樣,不放心父母自己留港,更希望盡力做好,讓父母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但移民的過程確是需要很多的調整,包括家庭關係、各人的家庭崗位及責任。 父母年紀大,適應力當然比不上年青人,對於他們時常放負、不停批評,也是他們心感不安的表達方式。作為子女,當然希望父母能正面並開心地接受這改變,但活了多年的老人家又怎會這樣有彈性呢?孝順的子女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只有以父母的情緒反應來作為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的指標。愈想做得好,愈心急要看到父母正面的回應,結果雙方也變得更大壓力。慧詩說:「我以前也不覺得媽媽是一個負面的人,但這次的相處,更讓我看到父母的不完美,又不能捱苦。我好像很難接受他們是這樣的人。」慧敏指:「我最看不過眼爸爸對別人非常不友善,很沒有禮貌,這些我在香港沒有察覺到。」估不到這次移民卻令大家看到父母的另一面,也讓兩姊妹更擔心不知怎樣處理。她們異口同聲說,最受不了父母目無表情、悶悶不樂的樣子,好像是受害者模樣,更動搖她們當初一起移民是否正確的決定。 慧詩道出兩難:「留他們在香港更加擔心。 他們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事事也依賴我們兩姊妹,走又難留更難。」最終她們還是選擇帶父母一起過來生活。子女的改變我們一起商量有甚麼實際的事務可以先處理,讓父母生活上比較方便及舒適。 先製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然後跟父母商量是否可行,實行時也可作適量的修改。日程中,也要預留時間讓他們知道女兒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隨傳隨到」,讓他們也學懂如何跟成年子女生活。香港人的高效率可能要先收起,父母一開口,女兒便自動地處理,這樣不但令父母不知道萬事都有一個過程,更讓他們習慣了「一叫就有」,只要一次做不來,便是成年子女的問題。慧敏的心願是希望父母能改變,學習欣賞及感恩。不過慧詩提醒:「姐姐,我不相信他們會在短時間改變,要改變的是我們。我們只要盡力而為便足夠了。...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 一家四口來到英國已經兩年了,今個暑假對一家人來說特別難忘。 一對子女跟著媽媽小英回香港,說是回港度假,買的卻是單程機票。爸爸少華一人留在英國,希望在這幾個月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一家人再想想下一步怎樣走下去。...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上次提到,Agnes跟Ken帶著女兒移民到台灣,但一家卻弄得關係緊張不已。Agnes為了重建家庭關係,決定再移民……離開香港的時候,思思只有6歲,幼稚園剛畢業便隨即移民到台灣。對思思來說,一切都是新鮮有趣,唯一只是有點掛念婆婆。思思很快便投入台灣的生活,對她來說,最不習慣是爸爸常在家中悶悶不樂,媽媽卻忙於工作,要到周末才有機會跟她一起玩玩。思思一直在想為什麼以往的家好像熱鬧得多,現在卻只有她跟爸爸。看到爸爸時常不開心的樣子,也令這6歲的小孩子擔心不已,但又不知道可以做甚麼。每當媽媽回家,父母便會吵架,或者不理會對方,思思不明白他們發生什麼事,但緊張得手心出汗,也只好不作聲。孩子的安全感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有所改變,孩子在一個陌生環境中生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父母更是他們依附的重要人物。如父母關係不穩定,孩子便會更加沒有安全感;如父母也是焦慮無比,孩子只會更覺無助。 三角關係Agnes 眼見女兒跟Ken的關係緊張,便只想解決這個問題而忘記了孩子的真正需要。Agnes 說:「我有想過把思思送回香港,暫時由婆婆照顧,至少不用再擔心她被爸爸責罵。」Agnes 這樣說時,坐在一旁的思思毫無反應,只是一直在看圖書。Agnes...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思前想後,Agnes 跟 Ken 帶著6歲的女兒到台灣生活。因著...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在香港的時候,小芳跟老爺奶奶相處沒有問題,很多時是在過時過節才會見面,平日各有各的生活,丈夫小文自己一人偶爾回父母家探望。後來小文決定跟小芳帶著孩子一起移民到英國, 夫婦二人同心合力,也慢慢適應這邊的生活,小文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而小芳則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小文的爸爸身體一直不好,最後在留院期間過身了。 小文是家中獨子,二話不說便邀請媽媽過來英國一起生活。 小芳也同意小文的安排,也著手幫忙處理事務。...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由決定離開香港,直至找到地方安頓下來,Rose在朋友眼中確是一切比較順利,但她卻感到抑鬱。Rose在媽媽陪伴下到達面談室。媽媽對女兒非常著緊,直至Rose坐下來,媽媽才安靜地坐在一旁。 Rose提到自己的困擾:「我在上年一個人過來英國,一直希望有個新開始。 工作是找到了,朋友也認識一些,但就是沒有辦法讓自己開心。 媽媽知道我的情況,剛剛從香港過來陪我。」媽媽邊看著女兒邊說:「我一聽到她說不開心,便過來陪她。爸爸想她回香港,但是她又不想。」Rose隨即道:「我不想回去,我想好好在這邊工作及生活。」 願望達成但不快樂問及差不多30歲的Rose跟家人的關係,她透露:「我有一個哥哥,他很反對我過來,只有媽媽支持我。」那為甚麼要離開呢?「我想有一個新開始。」Rose答。在香港不可以有新開始嗎?Rose說:「可以,但我覺得很多決定是為了別人而做,我想為自己做一些決定。但到了這裡,即使已得到我想要的空間及自由,但沒有令我多一點快樂。」媽媽解釋:「Rose是一個很為別人著想的,從小到大只要我們要求,她也會做得到。...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移民帶來改變,也會把關係中一直存在的小小缺口展露出來。Jess 看到爸爸的手機不斷地響,明明一家人也在家中,而且剛移民英國一年,照常理不會有人找爸爸的。好奇心下看看爸爸手機上的一些信息,即時嚇一跳,不敢再看下去,又不敢跟媽媽說。自此,Jess開始留意爸爸的行為,包括手機不離身、有時候拿着電話在花園講個不停。Jess終於按捺不住,向媽媽說:「不要只顧著做家務,留意一下你的丈夫吧!」 紙包不住的火媽媽感到莫名其妙,Jess只有14歲,但說話像個大人似的。媽媽跟丈夫提及女兒這樣叮囑她,丈夫聽到沒有作聲,但明顯傾電話的時間少了,一切似乎回復正常,直至有一天,媽媽收到丈夫香港舊公司同事Nicole的信息。Nicole請Jess媽媽好好管束自己的丈夫,叫他不要再找她,還傳來幾張兩人的親密合照。 Jess媽媽即時呆住了,也不知怎樣面對。Jess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一踏入家門已經感到異樣,問媽媽發生甚麼事,媽媽隨即大哭起來問:「你是否一早知道爸爸有第三者?為甚麼你不跟我說?」Jess答道:「我不知道那個女人是甚麼人,我只是覺得有一點奇怪,所以才叫你留意一下爸爸。」媽媽沒有再問下去,但卻一直在哭,女兒則在一邊不斷安慰。爸爸回到家中,面對妻子的質問,承認自己做錯了,但解釋指沒有妻子想像中嚴重,兩人只是通電話,也沒有出軌行為。 爸爸坦白說:「我在英國,她在香港,那些照片是很久以前的合照,現在沒有可能有甚麼事發生。我在這邊的工作不是太如意,才會胡思亂想。我已經沒有跟她聯絡了。」 社工兼傳話人丈夫這樣解釋,但妻子並不接受,覺得丈夫背叛自己,不知道怎樣走下去。Jess不斷鼓勵媽媽,教她怎樣跟爸爸相處。另一方面,又會解釋給爸爸聽他錯在那裏,怎樣才可以得到媽媽的原諒。Jess成為父母之間的傳話人,她就像是父母的「社工」,完全的投入父母的關係中,這樣來來回回差不多一年,Jess...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