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當孩子出現困難時,無論是行為還是情緒問題,父母往往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有的會立刻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認為問題源於自己的不足;有的則斬釘截鐵地認定是孩子的錯誤所造成。這兩種看法看似不同,但共同之處在於:它們既幫不上忙,還常常把父母的情緒推向內疚或憤怒之中。 15歲的Summer已經超過一星期沒有進食,父母焦急之下把她送進醫院。當情況稍為穩定,醫生建議他們接受家庭治療。第一次見面時,張太立刻說:「都是我的錯,我見Summer最近沒有胃口,就拼命煮不同的菜,催促她多吃一點。結果她不是完全不吃,就是吃到吐。我太心急了,不應該這樣做。」張先生卻嘆了一口氣:「Summer自己想瘦,所以才不肯吃。我們從沒批評過她,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覺得自己胖。」 張太深陷自責,張先生則堅持認為女兒「自作自受」。當父母各自停留在「全是我的錯」或「完全是她的問題」的思維時,他們聽不進對方的聲音。即使張太提起張先生常提醒女兒「不要吃太多,免得長肉」,張先生也立刻否認:「我是為她好,從沒逼過她運動。」...
暑假之初,跟一位舉家移英約半年的朋友小聚。她像大多數新移民家庭一樣,對英國的學制與教育文化既陌生又充滿好奇。或許因為我從事相關工作,她總愛分享兒女的學習經歷,並時不時提出疑問。那天,她忽然語帶感慨地說:「在學校工作的人,真的像那些在大海上默默航行的遠洋船隊。」她曾在香港從事出入口物流工作,對這比喻自有體會。而她這句話,簡單卻深刻,正全神地點出教育工作的特質——英國如是,香港亦如是。 初入行時,曾聽過有人說教育工作重重覆覆,老師只是「教書機器」。當時我總覺得這種說法不妥,卻又說不上為什麼。只知道我的工作日常,是建立於聆聽、對話、理解和信任之上。在教育現場起跌前行至今,我終於看見教育工作和各種集體專業一樣,是關係密集的,日常所見的重覆性付出只是表面,內涵中有更多的是倫理判斷與細緻的實踐。好比醫生護士與病者、社工與受助人、傳媒工作者與讀者觀眾的關係,如果缺乏溝通與理解,專業就只會空洞得只剩下一紙資格。更重要的是,學校、醫院、社區中心、報館當中又怎會只有老師、醫生、護士、社工、編輯、記者?教育工作這「遠洋船隊」,其實分工細緻互相協作,恪守專業精神,為受眾默默付出。 旅程中的風浪與艷陽 當各大傳媒紛紛報道「狀元」去向、逆境學生如何自強不息等,各則鼓舞人心的新聞時,筆者想邀請大家想像一下這些成果背後,各位「船員」默默付出的心力。這些年來,筆者跟各位「船員」同行,有辛酸有甘甜,借此,跟大家分享當中的風浪與艷陽: 筆者在香港任教時,有一位鍾情拍攝照片和影像的學生,由於家人關係和過度活躍症的影響,成為學校上下「重點關注」人物。當時的班主任、社工、成長教育部同工(負責訓育輔導的)、聯課活動組、教育心理學家、甚至校園電視台技術顧問,無不成為他這六年「遠航」歷險的船長、領航員、天氣預報員、技術支援、後勤補給等等。 這位年輕人情緒波幅好比超強颱風!他試過種種當時在香港難以接受的行為,當中以手持剪刀於課室門外與老師「理論」最為經典。當然這位年輕人也有叫人拍手讚嘆的時候:某年陸運會,他帶領一眾「徒弟」利用他「土法」研製的追蹤攝影機,拍下一幕幕一百米衝刺的片段,成為全場最有價值工作人員。這位後來被一眾高中老師稱呼為「大導演」的年輕人,最終成功考進了傳理系,現在是某電視台中肯學肯做的年輕攝影師。 現時在英國工作的我,服務於一所公立學校,學生都是就近入學的社區孩子。去年開學時一位總是瑟縮一角的9年級小女生最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她總是神情緊繃、沉默寡言。作為新任的班主任,在翻查班中學生過往出席率、行為表現等紀錄時,我發現她大概是因為受欺凌而長期缺席,跟家長聯絡後更發現她正尋求教育心理學家的支援。在整個學年中,學校的attendance...
破土漫畫
破土來稿
(Editor's Note: In addition to having...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歡迎左中右各方讀者意見分享。) 社會民主連線───在2006年成立、高舉社會民主主義的香港反對派政黨,在上周流出解散的傳言後,毅然宣布解散。社民連無法跨越成立二十周年,其解散的決定,象徵香港反對派政黨全面消弭,亦成為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的一個標誌。 香港國安法及其執行機關(下稱國安體制)實施五年以來,香港政治、司法、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面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使香港由一個半民主、半威權的混合政體,全面走向威權化──權力不斷集中在非民選的行政機關,立法和司法部門成為政權附庸;每個制衡政權的社會支柱──媒體、公民社會、人權體制、政治反對派──被一一瓦解,政權的權力不斷膨脹,監控、宰制方方面面的自主力量和「軟對抗」。況且,香港和其他威權政體不同的地方,在於香港並非主權國家,中共作為主權國,隨時可以向香港實施各種權力和政策而不受制約。亦因如此,能夠抵抗香港威權化的阻力就更大。 香港在國安體制下發展的五個大趨勢...
破土有聲
收看節目 難得有香港劇團山長水遠來英演出,莫宜端在友人的熱心幫助下,一家人出城,參加了這個可說是「香港人打氣活動」。身處英國,但放眼盡是香港人,舞台上說的是熟悉的廣東話,就是這樣,莫宜端過了「又喊又笑」的一個晚上。感動的不單是台上一個又一個香港故事、勾起了莫宜端對家人的想念,還有在英港人這群體的連結,說實是互相療傷的過程。▌[英倫筆端]作者簡介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
收看節目 這個暑假,莫宜端沒有親子旅行,反而在工作上進修增值。說是增值,實是學習放手,學習如何不將自己的主觀意願、文化,強加於弱勢的學生身上,而是跟他們一起冒險,讓他們感受自己的喜惡。對於自言是控制狂的莫宜端來說,這暑假上了很有意義的一課。原文見《綠豆》Patreon|莫宜端|英倫筆端|控制狂的暑期學習班|https://bit.ly/49ggU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