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 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歐盟接受美國單方面實施15%關稅,涵蓋汽車及大部分歐盟對美重要出口產品,但不包括鋼鐵和鋁,藥物及半導體的細節還有待確定。歐盟並承諾未來三年每年斥資2500億美元,合共7500億美元,購買美國能源產品,又預計投資6000億美元買美國武器。這項協議被視為特朗普的外交勝利,每年有數百億美元關稅進帳,而歐盟得到的是維持北約防務架構完整,有時間逐步減低對美國的倚賴,重新尋覓大西洋兩岸的貿易平衡。 歐盟原擬方案未能落實 早於特朗普去年底贏得大選之後,歐盟已成立專案小組,制訂應對美國關稅戰的方案,重點在於「企硬」,實施對等打擊,使美國感受到價格上漲的痛苦,從而放棄打關稅戰。但這個方案在今年四月美國宣布全球關稅方案後,並沒有付諸實施,歐盟對美作的首個重要讓步,就是在雙方談判期間暫不實施報復關稅,這是由於歐盟內的鴿派想盡量緩和歐美關係,槍口一致對付俄中等國威脅。 到了談判中段,歐盟派去美國的談判代表像對牛彈琴般,談了100小時仍無半點進展,歐盟開始醞釀對美報復清單,金額達260億歐元。可是,歐盟內不同國家的對美出口並不一樣,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進口美國產品不在報復清單上,以免美國作針對性還擊時,自己國家輸美產品會受巨額關稅打擊。其中以愛爾蘭最為赤裸,向歐盟提出從清單上摘除自己商品後便對外公布,讓美國知道自己有心求和,這些小動作持續不斷,以致後來歐盟的所謂報復清單上,只剩下大約90億歐元的商品,對美國根本不構成打擊。 後來,美國搶先與已脫離歐盟的英國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單向對英實施10%關稅,歐盟內不少重量級國家認為,這個水平可以接受,其中以德國的影響力最大,歐美雙方一度以單向10%關稅為藍本談判協議草案,但當美國成功促使日本答應15%關稅後,特朗普便否定了下屬用10%關稅與歐盟和解的建議,並公開把對歐盟暫擬關稅水平從20%升至30%,增加給歐盟的壓力。 歐盟總部見談判死線迫近,最終同意接受15%,以此游說一眾成員國,說原來美國對歐盟產品一向有大約5%關稅,如今總關稅水平增至15%,也只是增加了10%,與雙方談判停戰的現況相若,企業較易接受云云。 白宮的讓步...

  • 歷史不是科學,不可能全然客觀,但我們可以了解和投入各種觀點,力求看得全面一點。 但我想,十個有九個移英港人都會以英格蘭做本位。雖然,移英港人仍在尋求一個正式的公民身份,不能理直氣壯稱自己是英國人。而且英國包括英格蘭(England)、蘇格蘭(Scotland)、威爾斯(Wales)和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我們會用那構成國去理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破土漫畫

破土有聲

  • 收看節目 陳文敏教授讀完《香港日記》,分五個篇章記下讀後感。本書可貴之處,不單是彭定康提到回歸前種種中英之間,以至香港政商界內的政治角力,還有他對在任期間所接觸的世界各國不同領袖政客的透徹分析。第五篇人物篇,陳指彭定康對人的觀察相當透徹,書中三言兩語便描述了這些人士的特性,幽默之餘,有時甚至有點抵死,單單看他如何評價這些人士,經已令這本書值得一再回味。▌《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一)個人篇:https://youtu.be/uXw0MRuIwqM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二)英國篇:https://youtu.be/fY69vwCUtb4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三)中國篇:https://youtu.be/gAZulu-04eU▌《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四)香港篇:https://youtu.be/BAqPpYiztpA▌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原刊於《破土》專欄,原文見綠豆Patreon:http://bit.ly/3ToCJGI ...

  • 收看節目 陳文敏教授讀完《香港日記》,分五個篇章記下讀後感,回歸前的種種片段,又一幕幕地重現眼前。第四篇香港篇,陳文敏說,彭定康寫回歸最後一年,是全書最精彩的部份,因為他將回歸前夕的政治張力和各人的情緒推至最高峰。而處於中英角力的狹縫中,香港人是無可奈何的。在這歷史的舞台上,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選擇,甚至在過程中改變自己的角色。彭定康提到鄧蓮如、鍾士元、董建華,以及一眾商界及優秀的公務員等等,並對他們作出透徹分析。▌《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一)個人篇:https://youtu.be/uXw0MRuIwqM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二)英國篇:https://youtu.be/fY69vwCUtb4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三)中國篇:https://youtu.be/gAZulu-04eU▌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原刊於《破土》專欄,原文見綠豆Patreon:http://bit.ly/3ToCJ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