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進修的父母 從日常互動開始的學分

人到中年,朋友間聚會所討論的,離不開家中孩子成長種種。聽著聽著,我這位當老師的,暗暗讚嘆一眾在外辛勤工作、在家盡心盡力,與家中孩子風雨同行的好友。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每天都在即興學習,持續進修,沒有誰是拿著標準答案前行,都是在日常互動中修習學分。筆者想借此文,跟大家分享幾位友人、學生家長的經歷,試試為育兒這門終身課拋磚引玉,不論你是身在其中還是局外人,也邀請你來一場思考、討論。
這麼近那麼遠的學校
還記得樂樂初到英國不到三星期,就順利插班社區中一所小學的學前班(reception)。當時只有4歲的小人兒,穿上全新的校服,準備踏進校門時,忽然放聲嚎哭,媽媽自然也不自知所措。不到一會,老師走了過來,蹲下跟樂樂說:「是不舒服嗎?」這一問,令樂樂哭得更厲害,經驗豐富的老師自然明白,只好跟媽媽說:「先回家休息一下,孩子上學,可以一步步、慢慢來。」其實媽媽也摸不著頭腦,明明出門時興高采烈,誰知一到校門,學校就變得「這麼近那麼遠」。回到家,樂樂只顧埋首自己的玩具當中,就是不肯說為何放聲大哭。
有時候14歲的少年、24歲的青年,都不知如何說出心的苦,更何況一個4歲的小人兒?要說出心裡的不舒服,又談何容易?
樂樂今年6歲,是學校中的「萬人迷」呢!
火星怪與金星獸
我任教的班別中,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外表雖然相似,但個性南轅北轍,對老師而言,簡直是天大喜訊!因為單憑性格,就輕易辨認出誰是誰。然而,這對兄弟的媽媽,為著他們的差異而引起的衝突,就大感沮喪!
這對只相差七分鐘的兄弟,弟弟老是說哥哥只顧踢足球,學業沒甚麼了不起;而哥哥就說弟弟做甚麼事總比自己遲鈍,老是要媽媽擔心。其實對老師而言,兩人都各有特質:哥哥有過度活躍傾向,弟弟就有讀寫障礙。一個來自火星的與一個來自金星的在地球相遇,可想而知,其父母在照顧上有多大的挑戰!
這對兄弟今年已是Year 11。或許,心智也漸有長成,於是火星的跟金星的在我課室開始「拼成績」、「拼課業」……
近日跟兩兄弟的媽媽聯絡更發現,原來他們還有一位弟弟,在我Year 8的一班中,這位來自土星的生物,也絕不簡單!
鉤針不離手的Crochet達人
Holly自從Year 6 那年學會鉤針編織(Crochet)後,就鉤針不離手,小息、午飯時間,都見到她在鉤織,聽說她在某些老師的課堂上,也會偷偷鉤織。家長會時,老師都向Holly的父母反映過,在課堂時應專心上課,父母也有提醒,但對於14歲的Holly而言,她說自己可以駕馭,絕不影響學業。
父母都無可奈何。自從Holly熱衷於crochet之後,父母就安排一些為護老院、幼兒中心等機構鉤織小玩具的機會,為Holly 生產的作品找主人。在這個過程中,Holly 遇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偶爾間聽她說,日後她想成立一家支援長者的慈善機構。
Holly 今年已是year 13了,聽舊同事說她考進牛津大學讀歷史,她仍然鉤針不離手,偶爾會在學校的Crochet Club中教導其他初學者。
象群過河 洪流中堅定前行
孩子沒有一個是一樣的,哪怕是同卵雙胞胎!以上三個真人故事,正好反映父母在照料孩子成長時,每天都在學,每刻都在試,沒有一本通書能解釋一切。唯有在日常互動裡,在混亂、挫折中一分一分的持續進修。
今時今日的社會絕不簡單,在科技核爆式發展與國際紛爭沒完沒了的雙重洪流中,父母與孩子更要一起面對挑戰,有時甚至是孩子反過來陪著大人,一起學習如何適應。這就好比非洲象群中的大象,要帶領小象過河覓食,在洶湧的洪流中,腳步沉穩卻帶點顫抖,然而成年大象依然會緊守崗位,盡力照顧幼小,堅定前行。
保護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究竟是築起高牆好些,還是陪他們在跌倒後重新站起更妥當?或許答案正藏在頃刻之間。當父母與師長意識到自己只是在持續進修時,才能為孩子提供最深遠、最堅實的保護與支持。
▌[十年樹木]作者簡介
Ms Lo,一名中學教師,曾在香港教育現場耕耘多年,近年立足英國,繼續在課室內外與學生同行。在不同地方教學,更看得見教育背後的社會結構、文化差異與人心共通。
《十年樹木》是一本教育現場的筆記,紀錄教與學的變局、困惑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