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聯儲局失政治獨立 耶倫籲國會介入捍衛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掌控利率升降的聯邦儲備局發動攻勢,繼提早宣布新主席人選,削弱現任主席權威,最新動作是試圖以行為失當名義撤銷聯儲局理事麗莎庫克(Lisa Cook)職務。庫克稱特朗普提出的按揭詐騙指控並無證據,不構成法律上的撤職理由,將入禀法院尋求清白。

事件引發金融界廣泛關注,擔憂特朗普擬全面控制聯儲局,使其失去政治獨立,今後將按白宮政治意願來調控金融市場。前聯儲局主席耶倫迅速開腔,指特朗普的行動不單違法,更是極度危險。

聯儲局失獨立性兼可信性

曾擔任財長的前聯儲局主席耶倫在《金融時報》發表的評論中説,特朗普政府欲逼使聯儲局減息,視之為政府當前急切要務,是為了減輕政府37萬億美元債務的利息成本。這樣做的後果很可能帶來災難,歷史上有許多教訓,例如1920年代的德國、二戰後的匈牙利,以及近年的阿根廷和土耳其,每個教訓的國家名字不同,但故事內容一樣,政治家接管中央銀行,逼央行買政府債或降息,以減輕政府舉債成本。

耶倫指,央行一旦政治化,後果就是通脹惡化、增長波動、貨幣貶值。美國在二戰期間也曾這樣做,逼央行維持低利率來支持戰時財政,結果引發高通脹,所以在1951年財政部與聯儲局達成共識,聯儲局只以保持物價穩定及最高就業率為目標調控利率,國會亦立法予以支持。

耶倫警告,就算白宮把聯儲局獨立性拋棄,也不一定能降低美國利率,短期利率或可操控,但當聯儲局失去獨立性,金融市場自然認為美國長期通脹會惡化,長期利率就很可能會上升,以反映較高的通脹預期。而且,當全球投資者看見聯儲局失去獨立性,就會對聯儲局每個利息決定都有懷疑,通脹就會不受控制,而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信用也會被削弱。

耶倫呼籲國會應介入捍衛聯儲局,法院必須推翻一切違法政治干預,金融市場也應清晰反對任何削弱美元信用的舉措。她說,聯儲局獨立性並非為了良好官僚技術,而是美國保持經濟穩定及領導全球的基石,特朗普為一己私利試圖摧毀這獨立性,是魯莽、腐蝕及非常反美國的舉措。

中國科技企業制裁下未失競爭力

白宮與聯儲局的鬥爭仍在發酵,事件存在不少變數,需要持續觀察。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中國的民用高科技發展,在美國強力打壓下,非但沒有萎縮,反而越趨獨立,其中尤以人工智能計算、智能手機及電動車最為矚目。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正尋求於明年大幅增加人工智能芯片產量至現時的三倍,藉此應對美國禁止英偉達(Nvidia)向中國企業銷售人工智能芯片。負責大幅增產的是華為、中芯國際、寒武紀等中國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將生產與DeepSeek人工智能系統配合的芯片,與美國科技企業競逐全球人工智能市場。例如,中芯國際明年將把七納米芯片的產量增加一倍,華為是這些芯片的最大客戶。報道指出,儘管華為、中芯等生產的芯片仍及不上英偉達芯片那麼高端,但因為配合DeepSeek的人工智能系統,在商業應用上的效果,能夠與西方人工智能產品比併,大大減輕中國科技企業對英偉達芯片的倚賴。

與此同時,《金融時報》另一則報道指出,中國智能手機生產商小米進軍電動車領域取得佳績,總銷量迫近特斯拉,其於北京的工廠每天都有大量粉絲朝聖,一個月前便預約來參觀該廠每76秒生產一台電動汽車。報道指出,小米以前被指為「力高裝配者」,意思指小米產品的所有組件都來自第三方,小米只負責裝嵌,但近年小米不斷投資於研發,透過模仿複製西方尖端科技產品,例如蘋果智能手機、特斯拉電動車,開始走出了自己的製造之路,在多個科技產品市場上銷量領先同行,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有龐大的市場,以及成熟完備的零部件供應鏈,中國政府在產業政策上大力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這些報道來看,過去半年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各種封鎖及制裁,雖然起到抑制短期經濟增長的效用,但並沒有削弱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民用高科技產品領域,未來格局仍然是美中兩大體系龍頭企業激烈競爭。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