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2023這一年,《綠豆》拍攝和記錄了很多音樂。這個世代,有些說話不能說,有些人無法看見,但願音樂能穿越疆界,穿越鐵窗。《綠豆》歌單:🎧 晴天林|用幽默記錄時代 https://youtu.be/nkEcrXfllqs🎧 程展緯|不(只)是清潔工 https://youtu.be/u-27ybMFV_U🎧...

  • 收看節目 這個聖誕節,一班香港樂師齊集倫敦,演出一場兼具節日及香港特色的演奏會。Ponte倫敦管樂團的指揮是音樂家林榮燦,他之前是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大號首席,創立了香港青年管樂家,並於各大專院校教授音樂,將自己的音樂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移民英國之後,燦哥亦好像其他香港人一般,經歷了一段尋找自我價值的心路歷程,幸而在堅持之下,他不但在這邊能夠延續自己的專業,更參加了由移英香港音樂家組成的Ponte London Orchestra. ...

  • 收看節目 「絕命青年」由主音Soft和結他手Soni組成,來自香港的二人組合,早在十年前一起組BAND,當時在香港跟另外兩位樂手組隊,樂隊名稱叫「雞蛋蒸肉餅」。2021年,兩人決定出走到台灣,以新樂團形式再出發。由「雞餅」到「絕青」,四個人變兩個人,Soft和Soni笑說「一個打十個」:曲詞編監、MV製作、字體設計、裝化服等等,一手包辦,務求用街邊檔價錢,炮製出米芝蓮的味道。在台灣居住接近兩年,她們憑首發專輯《來一場冒險》入圍第34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踏上紅地毯。由香港到台灣,兩人跌跌踫踫,說說笑笑,繼續走她們的音樂路。音樂路上,陪伴著黃耀明邊走邊唱哪裡缺少,那裡補上 (台灣篇):https://youtu.be/KW5rBY5H3oc哪裡缺少,那裡補上 (英國篇):https://youtu.be/_eqAOdmbveE ...

  • 收看節目 香港人好鍾意返工,但很多時候一返工就會順應制度,失去了自主的時區,不敢發問。 藝術家程展緯從2007年起,將工運融入日常。他先後成功為博物館保安員、收銀員爭取椅子,也為便利店店員戴帽與否的權利。對他而言,創造力不應是藝術家獨有、藝術品也不一定是放在畫廊般的昂貴——只要有想像力,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2021年,他走得更深,成為港鐵兼職清潔工。在日常工作中,他登廣告、默站、在IG唱歌。在傳統組織逐一消失、沒有方法的年代,他覺得人們只要去試,以想像力超越局限,將身份的界線變得流動,找回自己的自主性,總會碰到各種可能性。 今年8月,他受邀到外國進行藝術交流。在離開前夕,他不捨地回顧過去一年多在職場上碰出的新可能,而他強調自己一定會回來香港,把考察到的經歷繼續滋養這片土地。...

  • 編按 : 隆重介紹破土的新農夫—— 對城市地理素有研究的梁啟智。面對近年大批港人離散,現在亦身在台灣的梁,就以移民港人做研究課題,透過一點點觀察,讓大家在這移民之路上看多一點,看真一點,看濶一點。 ============================== 來台近兩年,近來轉到中央研究院工作,其中一項任務是統籌年底將在台北舉辦的一場大型香港研究國際會議。這次收到的學者投稿反應熱烈,其中最常見的題目是香港離散社群研究,似乎已成為其中一個熱門研究課題。感謝各界支持之餘,每當讀到論文標題有「離散」二字,總會同時感到有點唏噓。 關於香港人移民海外的研究,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先有香港在華人「賣豬仔」去美國加州的門戶角色,又有新界人在戰後到英國打工的歷史。到了九十年代,大批香港人隨六四鎮壓後的恐慌移民加拿大,就帶來一系列相關的「太空人」研究:即不少香港人一方面持續在香港工作,同時又維持在加拿大的生活,飛來飛去像「太空人」一樣。但把「離散」用在香港人身上,印象中是相對近期的事。...

  • 收看節目 Venus是反修例運動的其中一名前線抗爭者,當時眼見身邊的朋友陸續被捕,情急之下,她匆忙離開香港,連在內地工作的爸爸都不知道。2020年底,當時十八歲的她,以旅客的身份,在朋友陪同下首次踏足英國。「心情很複雜,我覺得很徬徨,因為未試過自己一個人去旅行,行李箱都不懂如何執拾。另一個選擇是在香港坐監,但當時我太驚,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到外國去,觀察一下香港的情況,看看他們會再拘捕甚麼人,所以根本沒法想得很遠。」她回憶離港時的情況。▌對難民的概念是~她來了英國之後,香港的家人收到警方通知,要求她協助調查,被指涉及煽動分裂國家政權罪,以及串謀發表煽動文字罪,她的銀行戶口亦被凍結。當時BNO簽證計劃,未擴充至九七後出世的年輕人可以獨立申請,在沒有選擇下,Venus唯有申請庇護留在英國。「沒有概念,對於難民,看報章才看到,很多人坐在小艇中,之後安置在難民營⋯⋯難民距離香港很遙遠,因為看報章,歐洲難民大多都是來自中東,戰亂國家。香港本身和這些國家相差很遠,香港是國際城市。你會覺得永遠是自己捐錢去幫聯合國難民署的人,沒有想過有一日會成為難民。」▌酒店內就是有這種恐怖~入住過旅館、「家長屋」,甚至投靠過在英國的中學同學,Venus來英大半年後,入住內政部為難民提供棲身的難民酒店。「酒店內就是有這種恐怖,房間沒有時鐘,天亮張開眼四面牆,睡醒起來,又是四面牆。我們沒甚麼錢,所以減少外出。不是沒甚麼錢,其實是沒有錢。因為每星期只有八英鎊生活費,還有用這些錢很有限制,存入一張卡當中。」▌重返校園,還想做甚麼~Venus入住難民酒店期間重返校園,考獲獎學金連生活費,在大學修讀法律學位。她今年九月升讀大學三年級,課餘會關心英國難民議題。她又是英國的香港抗爭組織成員,更加入了英國國會跨黨派小組,以香港人身份倡議英國國會議員關注香港事務,包括國安法實施,新聞自由等議題。她說:「我會是一個想用自己一門專業或技能,可以一邊融入,一邊貢獻香港的香港人。」▶️ 想知道更多Venus的故事?重温「尋庇護」專題(下)#尋庇護 #難民酒店 #國安法 #難民審批...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56集|2023.8.400:24 來自香港的難民,20歲少女曾入住英國難民酒店13:02 從積壓的難民審批數字,看英國處理難民的政策17:32 香港鯨魚之死,政府被指責任難卸20:38 中大校董會改組掀爭議,到底發生甚麼事?34:38...

  • 收看節目 這兩年多,已經有十多萬香港人經BNO Visa計劃移民到英國。在不同的港人組織中,開始聽聞一些適應遇上問題的個案,部份更導致出現情緒或精神健康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單為一起生活的家人帶來困擾,更可能因處理不當演變成爭執,甚至暴力,直接破壞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求職感困擾 負面情緒要適當宣洩協助香港移民的組織 Trafford Hongkongers...

  • 收看節目 隨著英國政府於2021年推出BNO 5+1簽證計劃,數以十萬計香港人移居英國,其中一部分人選擇落戶倫敦薩頓 (Sutton)。據估計,於Sutton定居的香港人已超過3000人,逐漸形成一個小社區,這對當地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香港人在Sutton面對什麼問題? 圍爐的同時如何融入當地? ...

  • 第三封信上篇 明慧: 感謝你的回信。你提出的問題十分重要,需要認真回答,但第三封信繼續説我從德國回來後的故事。「民主」、「政治人,知識人」與「民眾」的矛盾問題,可能是等到第18封信才能和你討論。你信下半部尖銳的提問大學教育本質、學術自由、社會責任,我會在之後的信回答。這些是大問題,是我們學術人和知識人要嚴肅面對的。在大學中經歷超過半世紀,所為何事? 轉眼已是第三次給你寫信,回顧人生路,今天想和你返回我的第二階段初起步的時候,由我博士畢業後從德國回港後說起。 冷戰氛圍下...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