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台灣大選在即,陸續收到媒體詢問港人社群在台灣的投票取態。移民群體在目的地的政治參與向來都是重要的研究題目,不單在學術上有分析價值,也有很現實的社會和政治後果。香港人移民外地並取得完整的投票權後,將會如何投票?香港新移民首先,「移民的政治取向」這條題目,港人本身並不陌生,不過對象不是港人自己,而是從中國大陸而來的新移民。香港社會一直存有憂慮,認為這些新移民在政治上會「溝淡」香港,和香港的本土認同對沖。普遍來說,有意見認為移民通常都是對出發地有不滿才會離開,所以對目的地的期望往往會比較低,從而較少加入當地的反抗運動。加上中國大陸官方媒體本身對香港偏頗報道,讓很多人認定從中國大陸過來的人必然都對香港的民主運動有偏見。現實上,這些情況即使出現,也很難說有絕對影響。畢竟過去香港的民主以至本土運動當中,不缺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年輕人擔當領袖角色;反而那些一輩子在香港的政府官員,又不見得會事事以香港本地利益為先。例如過去還有競爭性選舉的年代,民主派新人盧德明在被稱為「新移民邨」的沙田水泉澳擊敗了建制派明星鄧家彪,也說明「移民支持建制」不是必然定律。他朝君體也相同環顧世界各地,移民社群的政治取向很視乎他們如何嵌入目的地的社會當中,有時會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例如從波多黎各遷到美國本土的移民,他們很多都處於社會低下層,比較關心社會福利政策,於是支持民主黨;加上共和黨中不乏散播種族歧視的政治領袖,更加深了移民社群對共和黨的猜疑。不過事情總會有例外:對於古巴裔的移民來說,他們為了逃避古巴的共產黨管治才跑到美國,共和黨一天到晚向他們說民主黨關心的社會福利政策就是「社會主義」,於是他們雖然和波多黎各移民一樣同樣來自加勒比海,但卻會倒向共和黨那一邊。把同樣的分析放在港人移民社群當中,就可以解釋不少有趣的現象。英國當地調查顯示,移英港人大多支持保守黨,支持工黨的只佔少數。BN(O)簽證計劃始於保守黨主政期間,於是不少港人把對政策的感激投到保守黨甚至是當時的首相約翰遜之上。對此,我接觸過的不少港人社群組織者都不以為然,認為約翰遜本身不是政策的推動者,只是剛好當時擔任首相;也不見得保守黨的支持者是英國國內最歡迎移民的一批選民。移民在當地的政治取態往往因為本身在來源地的經歷,因而加上一層浪漫化的濾色鏡,於是支持現實政策上對自己未必是最有利的政黨。相對於以前取笑新移民來港後「亂投票」,只能嘆一句他朝君體也相同。當然,民主社會人人都有一票,基於任何原因投票都是個人自由。不少移英港人向我解釋他們在當地的政治取態時,都異口同聲說候選人對移民社群的政策毫不重要,只要求他們在外交上對中國政府保持強硬,就這一條可抵千條萬條。把這個觀點放在台灣,就不難發現移台港人在投票箱前的尷尬。不少港人對民進黨政府下移民署處理港人移民的工作有強烈不滿,也很不高興過去有民進黨籍立委叫停放寬港人定居的政策。但你叫移台港人改投國民黨或者民眾黨?當對中立場成為最大前設,恐怕還是有點困難。有理有節的參與最後,要談投票取向,對不少目的地的移民來說還真的有點早。移英港人可以立即取得投票權,也有不少移台港人已成功定居並取得投票權;但對很多其他目的地的移民來說,就連永居權也未拿到,更別說一般只限公民享有的投票權。或者因為這個原因,不同移民社群之間的政治參與程度還是有一定差別。有時聽到一些移民社群的領導,總要說十句「感恩」的說話,才能說半句對當地政府的要求,總覺得身段未免放得太低;明明對於一些基本人權的訴求,從來就不應分是移民還是公民。但在英國,可能因為有投票權的關係,情況會略為好一點。有時聽到一些剛到埗的港人移民說要避免爭取權益,以維護港人社群在當地的形象。其實勇於參與當地社會事務,也可以是一種正面的形象;有理有節的參與,亦是在民主社會融合的一部分。▌[移民的自我研究]作者簡介梁啟智,時事評論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 國產飛機在港展覽,科學館擬改建國家成就館;兩則時事,眾說紛紜...... 宋世傑 : C919 機身印有「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十二個字,可讀作「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解作飛機雖然有限,但它是一間負責任的公司。 陳夢吉...

  •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些人食極唔肥,但其消脂模式不能套用在他人身上。消脂與資安一樣,基因及處境不同,應對也各異。此即所謂「威脅模型」(threat models)。如不先搞清楚面臨的威脅模型,談論資安往往得出自相矛盾的結論。 所謂威脅模型,其實就是問:「我面臨甚麼風險?」即使時空相同,對應也有別。例如在法治文明之地,執法人員要求解鎖手機,你有權拒絕;但在同一境地,要求解鎖之人是你的戀人,對一些人來說就很難拒絕。只因你與要求者之間的關係,已能影響你的決定。 又或要你解鎖的人是綁匪,動用武力威脅,不給密碼會割手指,或是甜言蜜語,軟攻硬施,逼你開機,你又如何應對?防範對象若是鼠竊狗盜,只會在鄰桌偷窺目標輸入密碼,伺機搶去電話,會是完全不同的綢繆之法。 若不先搞清楚威脅模型,對策便可能自相矛盾。例如有人一方面拒絕使用 Face...

  • ▌[職人阿港]漫畫家簡介移英香港人,漫畫家。

  • 手機拍攝是革命性的改變。幾十年前拍攝需要知識和技術,但現在每人一手機,每天可拍攝無數影像,不用沖洗底片和打印,即時可看到剛拍攝的相片。每個人都是「攝相師」。其中具革命性之一的,是自拍照(selfie), 傳統攝相拍攝者在相機後面,自己本身不在前面,因此也不在相片中。但手機自拍照可以將拍攝者也放在拍攝對象中,拍攝者和被拍攝都可以在同一相片中。我這輯相也是自拍照,但不是以手機模式的,而是拍攝我面前的窗戶或鏡子,將我作為拍攝者反映在鏡頭內。相片中的我似在前面,也同時在後面。「我」是主,亦是客,主、客同時出現在相片內。這樣,便是一種鏡中像,和手機的自拍照便不一樣了。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 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我在香港一直都需要看醫生覆診及抽血,已經維持了十多年,感恩過程一直都算順利,病情沒有特別惡化或復發的情況。在台灣時,我已經嘗試看醫生拿藥,因此在到埗英國之後,沒有太大的催逼去看醫生覆診,可以繼續自己服藥就可以了。但藥物始終會有吃完的一天,我需要再看醫生取藥。很感恩是,我向GP提出後,大約等待了兩個多月便可轉介我到專科,讓我可以繼續抽血及取藥。 但好景不常,我的抽血報告突然不合格,顯示的數字平時是「綠色」,但現在變成「紅色」,表示我的白血球偏低,我需要暫時停止服藥。但停藥對我的身體及情緒精神狀況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令我有復發症狀。那段時間,我需要每天抽一次血,直到化驗報告滿意、數字轉由「綠色」為止。 為此,短短幾個月我便抽了十幾次血,抽到人都灰心了。我一直期待驗血報告連續兩日都合格,代表我可以再服藥,因為這藥物對我很重要,這十多年每天都要靠它正常生活。 醫護人員的隱瞞 我努力堅持下,終於得到第一次的「綠色」報告,尚欠一次「綠色」就代表我可以回復正常服藥了。但到第二天,當我滿心歡喜去見醫生及聽報告時,診所卻說我搞錯了,並沒有驗血報告,要我繼續抽血。我的情緒也被嚴重影響,明明前一天診所才致電我及確認醫生預約,我苦苦追查下,與醫護人員對質,才得知我前一天的抽血樣本不見了。 我頓時晴天霹靂,完全接受不了醫護人員對我的隱瞞,還怪責我搞錯,而護士只強調我需要再抽血,看到我的情緒變差,更嚴厲地說如果我控制不到情緒,就會命令我立即離開。我真的很氣憤,覺得完全不被尊重及理解,但我只能再次抽血,期望血報告再次正常,期望血樣本真的可以好好送去化驗……...

  • Half term有點時間,終於可以一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故居。在羅素廣場(Russell Square)地鐵站下車,沿途漫步也見不少名人故居,比如有《小飛俠》(Peter Pan)的作者詹姆斯·馬修·巴利爵士(Sir J.M...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