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屏息以待美中貿易談判能否於本月底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釋出緩和訊號之際,美國地區銀行Zions Bancorp與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卻同日爆出涉及欺詐貸款的重大損失。消息如冷箭穿空,令市場憶起2023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驟然倒下的噩夢——地區銀行風險再度浮上檯面。反映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周四(10月16日)突破25關口,直逼30;美元指數同步受壓下行,風險資產應聲重挫。這場「完美風暴」,雖似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
紐約黃金期貨價格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創歷史新高。媒體報道指推動金價颷升的近因是聯儲局在政治壓力下減息,令投資界擔憂美元將持續弱勢,而通脹升幅將難以控制,加上許多國家央行減少以美元作儲備,改為持有黃金和比特幣,令金價一升再升,今年已累計錄得逾50%升幅。 據財經媒體報道,黃金價格每次突破千美元心理關口,都與國際局勢動盪有關:突破每盎司一千美元時,適值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突破二千美元時,是Covid疫情肆虐全球首年;突破三千美元時,乃特朗普總統公布新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貿易前夕。如今距離新關稅衝擊波出現不到半年,烏克蘭和加沙的戰火又有望平息,為什麼黃金期貨會有強大上升動力? 據財經媒體報道,新一輪金價大幅上升,始於月前聯儲局決定減息。雖然聯儲局指減息是因為短期而言就業市場壓力大於通脹壓力,但外界普遍認為,聯儲局是向特朗普政府屈服,應白宮要求減息,降低美國政府大幅提升債務上限的利息支出,特朗普支持者紛紛批評聯儲局減息來得太遲,減四分一厘幅度太小。這些批評令外界相信,隨著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即將卸任,聯儲局將更容易按白宮的政治需要調節利率,藉減息為明年底的國會中期選舉,營造有利執政共和黨人的氣氛,聯儲局嚴控利率遏止通脹的能力將會被削弱,美國長期債券的利率已因此上升,反映投資者預測長期通脹惡化。 自聯儲局在政治壓力下減息至今,美元持續偏軟,美國及發展中國家股票市場則明顯上漲,黃金與比特幣等更大幅颷升。不過,有大型銀行分析師指出,過去百多年來每次黃金持續多年大升後,都會出現大跌,目前黃金價格颷升,原因之一是各國央行重組外匯儲備組合,減低美元佔比,增加黃金比重,令黃金超越歐元成為第二大儲備「貨幣」,一旦這個趨勢終止或逆轉,黃金便會大跌。導致黃金需求下跌的,不一定是美元轉趨強勢,更大可能是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獲得更多國家認可。 倫敦證券市場失去吸引力 除了黃金價格颷升,另一則惹人深思的財經要聞,是倫敦證券市場的新股上市集資額大跌,跌至十年前高峰期的半成不到,即大跌了九成有多,全球排名跌出頭二十位,反映倫敦證券市場失去了吸引力,有潛質的企業寧願去紐約或亞洲上市,也不考慮倫敦。 英國工黨政府為此相當苦惱,揚言將修訂監管規則鼓勵企業在英國上市,但金融市場似不抱厚望,指英國脫歐後,其證券市場已不再反映整個歐洲的經濟前景,單憑英國自身經濟支撐,且英國監管文化反對企業總裁獲巨額酬金,對同股不同權等科技企業上市核心要求,也拖拉多年才勉強答應,這些因素都不是小修小補可以解決。▌[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日前談及鮑威爾(Jerome Powell)面對「非經濟」壓力之大考,聯儲局能否在政治與數據之間劃出清晰界線,關乎美元信譽與全球貨幣秩序之穩固。如今,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7月議息結果與第二季GDP數據先後出爐,誠可謂「一實一虛」,可作互證。 決議結果不令人意外,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於4.25%至4.50%,幾無改動。但兩名理事的異議票,卻如裂隙中的火苗,在官式語調下暗藏張力;而政策聲明的語焉不詳,亦顯示決策核心對未來利率路徑仍抱高度不確定。 聲明簡至不能再簡,改動只一語 本次FOMC會後聲明,較上月更簡潔,唯一實質性改動,是加入一句:「今年上半年經濟活動增長已見放緩」(growth of economic...
今年第一份通脹成績單,英美1月通脹按年升幅重上3%,明顯高於市場預期。美聯儲已表明不急於減息。不過,英倫銀行行長貝利(Andrew Bailey)認為通脹回升只是暫時現象。隨著服務通脹及工資升幅放緩,通脹率會放緩,英倫銀行仍將持續減息。 由於機票價格比預期跌幅少、教育費用及食品價格上升,英國1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3%,較去年12月的2.5%上升了半個百分點,高出市場預期20基點(100基點等於一個百分點),亦高於英倫銀行的預測(今年首季通賬2.8%)。 其中,食品價格由於肉類(按年升2.3%)、牛奶/雞蛋/芝士(2.2%)、麵包和穀物(2.3%)、水果(3.5%)、糖(8.1%)、咖啡及茶(9.7%)油(10.2%)等價格上升而按年上漲3.1%。 生活成本危機 而這份成績單只是今年通脹回升的序曲 ——...
一如市場預期,英倫銀行再度減息四分之一厘 ,基礎利率降至4.5%。較為意外的是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大幅調低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1.5%的增幅,收窄到0.75%,並預期英國將面對經濟增長乏力、高通脹、失業率上升等多重打擊。 工黨上台「勵精圖治」,財相李韻晴(Rachael Reeves) 去年10月宣布大幅加稅400億英鎊以「振興經濟」,結果MPC估計,去年第四季經濟按季倒跌0.1%,今年首季也僅增0.1%。 英國陷入滯脹局面...
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對保守黨批評多多,但第一份預算案即大幅增加借貸,導致英國國債息率上升、英鎊下挫。難道工黨政府也會步保守黨後塵,弄出個迷你預算案危機? 李韻晴上周宣布未來五年新增政府投資1兆億英鎊,並大幅增加公共開支 (包括增加工務員薪津)。即使每年加稅400億英鎊,政府的財政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未來四年每年都要多借320億英鎊。即使未來政府各部門經通脹調整後的開支維持不變,到2029/30財政年度,英國政府也要增加70億英鎊日常開支。 環境與卓慧思時代大不同 先不說這與工黨選舉承諾大相逕庭—加稅400億英鎊乃當時承諾85億英鎊近四倍之多,投資金額也由每年47億英鎊大增至240億英鎊 ——假設維持政府各部門日常開支這筆資金同樣透過增加借貸解決,工黨的財赤問題,與當時保守黨迷你財政預算危機所提出的減稅方案(450億英鎊),在規模上可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難怪英國國債息率在預算案公布的幾天內升至4.5%,英鎊兌美元也最多下跌1.5%。...
英倫銀行上月減息後,各大銀行紛紛調低按揭息率爭取客戶。美聯儲9月18日大手減息半厘後,市場普通認為今年有機會再減息半厘,明年減息一厘。英倫銀行雖然暫且按兵不動,但相信隨後會進一步減息,按揭息率也將進一步下調。 英國多數按揭貸款都是兩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貸款,今年約有160萬宗按揭貸款到期需要再續。英倫銀行8月16日減息四分之一厘後,上月5年定期按揭貸款平均息率按年下調119基點(100基點等於1個百分點),按月下跌了16基點至4.35%;2年定按息率更按年下調了139基點、按月下調19基點至4.8%。 各行隨英倫銀行降息而下調按揭息率 NatWest 9月初推出84% 的5年定按 (40%...
美國聯儲局下周中秋節翌日(9月18日)議息,大概會迎來四年多首次減息。不確定的是,到底會減四分之一厘,還是半厘?早前不少投行預測聯儲局會減息半厘以免經濟硬著陸。不過,剛出爐的8月份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物價指數(PPI)顯示美國經濟仍陰晴不定,減息四分一厘或更合理。 雖然8月CPI按年升2.5%,較7月的2.9%略為放緩,也是三年來最溫和的升幅,但CPI升幅放緩的主因是能源價格下跌。撇除食物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升勢反而上掦,按年升3.2%,按月升0.3%,高於市埸預期(0.2%)。8月核心PPI同樣按月升0.3%,亦是高於預期(0.2%),顯示通脹仍未完全受控 (6月及7月分別按月升0.1%及0.2%)。 減息過急憂通脹重燃 導致8月核心CPI按月上升0.3%的元凶還是租金 。租金是影響核心CPI最大的因素,所佔權重達43%。本來,6月(按月升0.2%)及7月(升0.4%)的租金升勢有放緩的趨勢,但8月租金升幅再次攀升(0.5%),一旦減息過急,通脹重燃就前功盡廢。 事實上,即使CPI...
英倫銀行終於開始減息而英國次季經濟增長也符合預期。然而,一般民眾恐怕感受不到經濟改善。反而在工黨上台後,面對加稅及削減福利的雙重打擊,大多數家庭需繼續節衣縮食。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披露,截至2023年3月的財政年度,英國家庭平均每周的的開支為567.7英鎊,按年升7%。其中,能源開支的升幅最甚,按年升逾44%。而一些食品,例如橄欖油 (按年升100%)、雞蛋 (升近按29%)、米 (25%)、牛奶 (21%) 的升幅也遠高於平均食物開支的增幅(2%)。...
英倫銀行兩周後(8月1日)將再次議息,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 )早前「打開口牌」表明支持減息。但周三公布的通脹數據顯示,6月核心通脹中的服務通脹高踞不下,按年仍增5.7%,市場已將減息的機會率,由50%減至35%。 工黨上台,「百廢待興」,要把鐵路服務國有化,又要成立國家能源公司,又要推動新增150萬間房屋供應,急切希望資金成本下調。李韻晴希望英倫銀行盡早減息可以理解,不過英倫銀行為免打擊通脹功虧一簣,仍得看數據行事。 服務通脹數據最關鍵 英國6月通脹率保持按年上升2%的水平,但由於能源及食品壓制通脹的力度在下半年會持續消減,下半年通脹率可能反彈至接近3%的水平。除非服務通脹率得以放緩,否則,撇除能源及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