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記者這行出名人工低、工時長,如何如副司長所說,可享問責官員般的中產生活確實引起行內討論,我們且聽資深新聞工作者如何說?=====================================記者人工低、工時長、壓力大,近年新聞工作者面對港區國安法下難以捉摸的「紅線」,年齡介乎20至40歲的記者、編輯舉家移民,傳媒機構人手流失速度比過去更快,傳媒氣氛一片低迷,這些都已不是新聞。業界感到行業前景不明朗,但都不想面對「記者還有冇得做」的問題,因為記者越來越難做,困難並非因為「人工低、工時長、壓力大」,而在於記者能否可以做到記者應該做的工作的問題。不少記者越來越感到悲觀、懷疑,亦有以腳投票,離開記者行列。新聞工作者對前路感到一片迷惘,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日前出席「恒大商業新聞獎」活動時大談記者工作前景,指在香港做記者雖然起初要捱苦,但前途尚算不錯,可享有「有尊嚴嘅生活」、「會唔會大富大貴?就唔會嘅,同做問責官員一樣,你都係有個合理中產生活水平嘅啫。」他又反駁有人指做記者很凄慘,「唔好信佢,你努力做,前途係會幾好㗎。」黃偉綸擔任副司長,薪酬約每月363,400元,年薪超過400萬元。新聞工作者薪酬行內、官方都沒有正式統計。剛大學畢業入行記者月薪一般為15,000元至18,000元(未 fact check,高於18000元的,恭喜您!)年薪超過100萬元的新聞工作者,相信數目不多。黃偉綸表示記者與問責官員同享有合理中產生活水平,有點「超離地」,令人感到啼笑皆非。黃偉綸又特別提到商業新聞,是一個「好好的鍛鍊場」,因為記者比其他人知道更多事情,商業觸覺亦會變得敏感,更懂得投資,無論留在傳媒界,或轉任公關的人士,前景都不俗。黃偉綸提到採訪財經、金融、地產等新聞的記者,累積的經驗、行業知識、人際網絡,對個人及工作發展有幫助。這當然是事實,從媒體商業節目、宣傳,已可清楚見到不少在傳媒有一定知名度,轉跑道到商業、金融發展,相信不難享有合理中產生活。新聞工作者轉到其他行業發展,屬個人選擇,是平常事。利用從新聞工作獲得的經驗,在其他工作發光發熱,並非甚麼壞事。但假如行業出現、亦普遍接受現實,心態上或潛意識上,視新聞工作為踏腳石、鍛鍊場,可透過經歷建立人際網絡,有利未來工作發展,以享有合理中產生活,套用幾年前行內一個流行說法,「三年一代、五年是大限」,對傳媒長遠發展並非好事。而假如行內人,及能影響傳媒發展和生態的官員,少談、甚至不再談傳媒及記者在社會擔當的角色和重要性,不再肯定為何社會需要記者,不再提供合理環境,令記者和媒體發揮作用,香港當然仍會有記者、媒體,公眾希望知道真相,仍然會有記者,但新聞工作價值變得飄渺,行業長期內憂外患,「三年一代、五年是大限」,不可能健康發展。根據個人觀察,從沒有踫到立志要「大富大貴」的記者,合理中產生活是行家合理訴求,但亦非硬指標。記者工作的吸引力、滿足感,在於追求真相。只有真相,才有公義,有公義的社會,才是開心社會。記者能做、亦做到應做的工作,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肯定,是驅使不少人立志做記者、仍撐下去的動力,並非甚麼「合理中產生活水平」。本文轉載自筆者 facebook 專頁 : 楊健興新聞點評 ...

  • 收看節目 綠豆|兩邊走走|第38集|2023.3.3100:23 節目開始:移英港人的自己人演唱會01:23 醫護局將於周日到倫敦搶人才02:34 首名註冊醫生因暴動罪判囚03:33 大灣區醫護4月到港工作...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新聞有數則,其一是被控發布煽動刊物罪的《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作供,以香港一貫新聞運作原則作辯解,令案件變相成為對香港新聞自由的審判;其二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獲擢升,接替駱惠寧當中聯辦主任,反映負責維穩的官員全面主導香港政策。其三,北京在世衛再三要求下,終於公布新冠病毒最新死亡數字,從12月8日至1月12日全國共錄得59938宗死亡病例,住院患者127萬人。官方指全國發熱門診及急症的高峰已過去,但有專家指農曆年大批城市居民回鄉度歲,勢將觸發另一波感染高峰。 鍾沛權:個寒蟬效應好得人驚 據《獨立媒體》、《法庭線》等報道,《立場新聞》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1月13日於區域法院踏入審訊第20天,鍾沛權繼續就涉案17篇被指煽動的文章作供。在庭上,他否認訪問流亡海外人士是想美化他們,指羅冠聰等人當時具有新聞價值。至於控方指應在訪問中與受訪者立場切割,鍾認為無論建制派或異見者皆無必要,因報道被訪者言論不等於認同其言論,他亦不理解控方指連續一星期刊登3篇專訪便「目的不言而喻」,他說只是「做起咗訪問就想盡快出」。 就他離任總編輯後中大衝突兩周年報導,他認為受訪者僅憶述自身感受和見聞,倘這樣也算煽動,「個寒蟬效應好得人驚」,又指報導鄒幸彤獲頒「中國傑出民主人士奬」一文,是典型新聞報道,僅平鋪直敘鄒的聲明,若這篇也可成為罪證,反映煽動罪界線模糊不清和隨意,「叫人點遵守呢?」 對於《立場》刊出大量博客文章,鍾向法庭解釋,是希望實踐言論自由,博客文章不論立場如何,「即使水準唔太好」,只要言之有物,能自圓其說,都會盡量來稿必登。他又提及,作為新聞機構,想向讀者呈現「多元觀點」,故會在博客推介性小眾議題、環保和文化藝術等,並非純粹推介政治評論的文章。 變相對香港言論及新聞自由政治審訊...

  • 收看節目 習慣周遊列國的薯伯伯跟你說故事,這次是談無知的幸福。他願大家可以保持「無知」,不一開始便認為某些事情艱難無解,也許來日方長,最終就能成就未知的現實。 《破土》原文見綠豆Patreon:bit.ly/3GHgSWz ...

  • 收看節目 陳文敏教授讀完《香港日記》,分多個篇章記下讀後感。在最後的第六篇結語篇,陳提到彭定康在日記最後一章,作出對一國兩制的評價,慨歎不少曾經努力為一國兩制付出的人,現在皆成為階下囚,英國亦終於履行了她的道義責任,讓願意離開的人前往英國。惟彭定康寄語指,不要忘記仍有不少深信香港價值、法治,和仍然默默努力爭取和堅持的一群。「這份堅持,是為香港,也是為我們所有人,因為這份堅持,正是界定我們自己本身的價值。」▌《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一)個人篇:https://youtu.be/uXw0MRuIwqM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二)英國篇:https://youtu.be/fY69vwCUtb4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三)中國篇:https://youtu.be/gAZulu-04eU▌《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四)香港篇:https://youtu.be/BAqPpYiztpA▌《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五)人物篇:https://youtu.be/3BWe5TyNwoc▌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原刊於《破土》專欄,原文見綠豆Patreon:http://bit.ly/3ToCJGI ...

  • 收看節目 陳文敏教授讀完《香港日記》,分五個篇章記下讀後感。本書可貴之處,不單是彭定康提到回歸前種種中英之間,以至香港政商界內的政治角力,還有他對在任期間所接觸的世界各國不同領袖政客的透徹分析。第五篇人物篇,陳指彭定康對人的觀察相當透徹,書中三言兩語便描述了這些人士的特性,幽默之餘,有時甚至有點抵死,單單看他如何評價這些人士,經已令這本書值得一再回味。▌《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一)個人篇:https://youtu.be/uXw0MRuIwqM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二)英國篇:https://youtu.be/fY69vwCUtb4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三)中國篇:https://youtu.be/gAZulu-04eU▌《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四)香港篇:https://youtu.be/BAqPpYiztpA▌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原刊於《破土》專欄,原文見綠豆Patreon:http://bit.ly/3ToCJGI ...

  • 收看節目 讀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新書《香港日記》,會慨嘆歷史在不斷重演。陳文敏教授讀完《香港日記》,分五個篇章記下讀後感,在第三篇中國篇,陳文敏綜合彭定康的論述說:「中方認為法院只能處理平民百姓的事宜,不能質疑政府的政策,司法覆核簡直是離經叛道,法院判錯,政府當然能夠修正,這是中國的所謂法治觀念。」或如彭定康所說,中方從來不明白亦從沒嘗試明白香港這個社會。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一)個人篇:https://youtu.be/uXw0MRuIwqM ▌《破土有聲》:讀彭定康《香港日記》(二)英國篇:https://youtu.be/fY69vwCUtb4 ▌陳文敏讀彭定康《香港日記》原刊於《破土》專欄,原文見綠豆Patreon:http://bit.ly/3ToCJGI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