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此案審結會為香港帶來甚麼影響? 47 名因參與2020年7月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人士,被控違反國家安全法「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周四於西九龍裁判法院裁決,16名不認罪被告中,14人被裁定罪名成立。 特區政府發稿,行政長官李家超重申,本案共47人被起訴,45人被定罪,顯示犯罪計劃的規模和嚴重性,裁決顯示法庭確定本案發生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行。想知道判詞理據和外界反應,請收看EP96《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以往每年6月4日晚上,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都會舉行六四燭光晚會,市民到場燃點燭光悼念六四。據支聯會的數字,2012年、2014年以及2019年的參與晚會人數高達18萬人次。直至2020年,警方首次拒絕批出六四晚會的「不反對通知書」,獲政府批准舉辦的六四晚會在香港成為絕響。 六四35周年將至,讓我們一起回顧六四燭光晚會在香港的前世今生,以事實為歷史作見證。   1990-2019年:我們的六四晚會 1990年6月4日,支聯會首次舉辦燭光晚會,主題為「平反八九民運」,當晚共15萬市民前往維園悼念六四鎮壓中的死難者。 支聯會的全名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在北京八九民運期間由司徒華於香港成立,其後支聯會一直舉辦愛國民主運動,每年六四的維園燭光晚會是規模較大的悼念活動。...

  • 英國倫敦警方日前以《國家安全法》下的「協助外國情報機關」及「外國干預」罪起訴三名男子,案件早前於西敏裁判法院提堂。據控罪顯示,三人涉嫌同意並執行可能為外國情報部門提供實質協助的資訊搜集、監視、及欺詐等行為,而案件涉及的情報機關來自香港。有關案件的新聞報道甫出,旋即引起各界關注。值得討論的,除了是港人在外地的人身安全,還有「國安法」這一回事。英國《國家安全法》於2023年7月經上、下議院批准並通過,亦是英國首次將「外國干預」列為刑事罪行。條例賦予執法機關更多的執法權力,例如允許警察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進行搜查。內政部發言人稱,只有在緊急行動的極端情況下,警察才可以使用這項權力。「外國干預」及「協助外國情報機關」罪行不是英國獨有的國安法罪行,香港早前通過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即《基本法》第23條)亦有同樣罪行。或許我們可以從聯合國人權專家對香港23條立法的批評,一窺在國際人權標準下,影響深遠並且與國安家全相關的法例應符合什麼原則。香港的23條立法聯合國人權專家早前發出聯署信件,批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有嚴重的侵害人權風險,並對港府無視專家一直提出的建議表示失望,建議全面檢討條文。在長達18頁的函件中,人權專家根據國際人權標準,對《條例》內容逐一詳細分析。一開首,他們便表明不相信《條例》人權保障的條文有效。人權事務委員會在2022年審議香港情況時,指《國安法》凌駕於其他法例,因而使人權公約的保障無效。專家因而認為,在國安法律下,香港的人權憲制保障遭減損,預警當《條例》的執行或解釋和人權原則有衝突時,將和《國安法》一樣凌駕於人權保障之上。專家亦列舉《條例》多項含糊空泛的定義,警告缺乏確定性的法例,不單違反人權公約的規定,尤其在缺乏有效人權保障和制衡機制下,很可能發生任意和歧視性執法,對各種本應受保障的權利均有重大和不當的限制。例如,《條例》訂明「國家安全」的涵義,但盡是空洞和可爭議的概念,例如「人民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然而,該虛無又主觀的涵義適用於所有提述國家安全的法例,亦是多項控罪、拘留、監禁、政府權力和非常程序的關鍵元素。誰是「境外勢力」?「境外勢力」的涵義同樣適用於多項條文,例如作為境外干預罪的控罪元素,但其涵義廣泛亦欠明確,例如何謂追求政治目的之組織。在此含糊的定義下,聯合國符合「境外勢力」下「國際組織」的定義,因此公民團體參與聯合國的任何機制,有可能被認定為配合境外勢力。再加上「使用不當手段」的定義同樣不清晰,例如揭露人權侵害事件可能被指損害某人名譽,構成不當手段,因而面臨刑事檢控和不合理的刑罰。尤其是此罪行毋須證明被告有意圖危害國家安全。專家指出,中國本來就是聯合國的成員國之一,持續參與聯合國人權機制及當中的決策過程,將公民團體與聯合國的合作刑事化,有違中國一貫參與聯合國事務的做法和其國際法責任。他們同時就《條例》設立的罪行逐項審視,指出罪行有可能違反國際法的合法性原則,而且侵害免受任意拘留的自由,以及意見和表達自由、和平集會自由、結社和參與公共事務等的權利。專家檢視《條例》下的政府權力和非常程序,提出多項關注,包括延長被捕拘留期限及限制延聘法律代表、刑罰不必要和不符比例,以及域外法權使海外的香港居民丶社運人士及人權衛士面對更高的跨國鎮壓風險等。專家強調,函件尚未包含他們對《條例》的人權缺失的所有觀察;他們信納《條例》不必要地及任意地限制意見、表達、和平集會、結社、參與公共事務的自由,以及公平審訊、享有人身自由的權利,不符適用於香港的人權責任。他們提醒我們,過於空泛的維護國家安全法例和措施,會對公民社會和行使權利造成寒蟬效應。自主、蓬勃的公民社會,是促進人權保障和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市民自由表達意見、參與公共事務,更是民主社會的基石。反之,當市民認為政權可隨意解釋和執行法律,制衡和人權保障均失效時,理所當然會導致對有關法例和措施的正當性的質疑,繼而破壞市民對法律的尊重和守法意識。正當的反恐、維護國安措施,大多有賴人民的配合和支持;欠缺合法性的國安法例和執行,則恐怕只會帶來反效果。例如英國的《國家安全法》在人權、警權的問題上並非毫無爭議,但至少在「香港駐倫敦經貿辦官員涉間諜案」上,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政府以國安法打擊威權政府意圖進行「跨境鎮壓」的行為,令流亡人士及身居異鄉的人可在英國行使權利和自由而毋須擔驚受怕。 參考資料:函件於 3 月 22 日發出,並按機制在聯合國網頁公開。函件連結:https://spcommreports.ohchr.org/TMResultsBase/DownLoadPublicCommunicationFile?gId=28893六位人權專家:Irene Khan: 意見和表達自由權特別報告員Farida...

  • 收看節目 英國外交部新一份《香港半年報告》出爐。 有別於過往《報告》前言,外相卡梅倫在他首份《報告》中,第一次表明重視移居英國的香港人社群,更派定心丸,指會保障他們的安全。 卡梅倫指香港政府試圖境外執行《香港國安法》,警方為遏制行使表達自由權利,去年懸紅通緝13名海外人士,當中有人目前定居英國。卡梅倫強調《香港國安法》在英國並無效力,英國與香港或中國目前亦無有效的引渡協議,英國不會容忍任何外國勢力意圖恐嚇,騷擾及傷害在英國境內人士。 英國政府將有何行動,請收看EP90《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90 集|2024.4.19 鄭雁雄:不搞鄰里之爭、家族內耗;考評局設中國試場成趨勢?英外相:港國安法在英無效 今集內容:...

  • 收看節目 《綠豆講Bean科》法律篇,繼續有陳文敏教授,連同大律師黃瑞紅、蔡騏講法律。今集探討司法獨立,包括國安法設立指定法官對司法獨立的衝擊,在這制度下,法官判案是否仍能做到公平公正?今集三位講者,也會透過親身經歷,分享司法人員避嫌的重要性,另外,更會探討法官是否太「離地」,法官的個人經歷,對判案又有甚麼影響? 法律篇:第五集,講者 👨🏻‍💻 陳文敏(港大前公法講座教授)...

  • 收看節目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於3月23日刊憲公布實施,法例隨即生效。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在《23條,要講!》系列訪問中說,23條立法是政治問題多於法律問題。《綠豆》請來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在《23條,要講!》節目中,從政治和學術角度,剖析23條立法後,條例實施下香港的走向。 對政府在23條立法期間,重覆強調香港在2019年出現港版「顏色革命」,陳家洛認為這個說法是「好大的政治帽子」。23條立法制訂了一個很闊的法律框架,會影響市民的言論、思想、行為,自我審查將成為社會新常態,與境外組織聯繫也滿佈禁區。眾聲不再喧嘩之下,香港還能充當國際聯繫人角色,食盡「四方飯」嗎? ...

  • 收看節目 為《基本法》第23條作本地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今日在立法會「早一日得一日」加開會議下通過。你對這條例,認識有幾多? 《綠豆》製作了一連五集的《23條,要講!》訪談節目,率先請來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李立峯,帶大家了解條例對香港境內外傳媒影響的。 李立峯說,傳媒對23條法例難免有擔憂。在「煽動罪」之下: 🔎...

  • 編按: 無國界記者每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近年排名被歸類為「狀況艱難」等級。隨著《蘋果案》開審,記者被帶進法院、政府全速前進的廿三條立法,香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越見險峻。 楊健興(Chris Yeung)是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來稿破土,從個人在業內40年的反思,道出留下來的新聞工作者,如何在已不認識的香港與自我審查這惡魔共存。 =========================== 踏入2024年,從事新聞工作已接近40年,由老牌「大報」《南華早報》、《信報》,轉而與傳媒朋友創立網媒《眾新聞》,一直沒有離開新聞業。《眾新聞》2022年...

  • 收看節目 法律篇 (二):一國兩制下,普通法與社會主義法制的價值衝擊 ▌陳文敏(港大前公法講座教授) ▌黃瑞紅 Linda(大律師)...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