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這是我第一次跟這個家庭見面,他們是一致地沒有表情,頭頂看似有一朵黑雲跟著他們每一個人。16歲的女兒手上拿着手機,獨自坐在一旁;張爸爸也找到另一角落坐下;張媽媽看看他們各坐一邊,想一想便走近女兒坐下來。 張媽媽先開口:「我們來到這裡差不多三年了,但我們的關係愈來愈不妥當。特別是女兒跟她爸爸的關係,我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女兒目無表情地看着手機,問一句答一句;張爸爸也跟女兒一樣,不願意說話。 張媽媽嘆道:「雖然我們三人都同意移民,但來到了卻各顧各,我快要爆炸了!」...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你家中有沒有怪獸?怪獸的特徵是很難跟別人相處,一不順意便會發脾氣,亦不能接受生活上些微改動,好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但同時又會不斷向別人訓話,對方不同意的話,又會是另一場爭執。敏儀跟丈夫二人移民到英國,大家只想嘗試在新環境生活。在香港的時候,兩人周末各自約朋友,偶而一起吃飯去旅行,相處上沒有太大問題,惟來英不久,問題卻出現了。 為甚麼你變了?敏儀說:「現在像困獸鬥般,大家在一起快要窒息,我想自己出外走走也難。」丈夫卻不解的說:「以前的你,不是這樣對我的。來了英國後,你整個人變了。以前我有甚麼要求,你也會順着我的意思,不會像現在處處頂撞我,甚至不聽我的話。」敏儀看起來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女士,見面時候也悉心打扮,反觀丈夫卻像沒精打彩。問敏儀他們何時開始出現問題,她說:「其實一直以來我對他很遷就,他要怎樣,我都會跟著做,因為我很怕衝突,不想吵架。但現在到了在新環境,一切都改變了,我也不能每樣事也跟足他的想法去做,而且他的方法不一定好。但當我不同意他的想法,他就會發脾氣,我受不了每天跟他吵架,但我又不能再事事跟著他的想法去做。」丈夫不解:「我真的不明白,在香港時,你事事也會問我意見,而且好像很依賴我,為甚麼來到這裡卻像另一個人?」敏儀嘆氣說:「在香港,我們沒有太多改變,為免跟你吵架,我選擇沒有自己意見,讓你作主。但在這裡你又不喜歡出外,只想留在家,我想自己出外走走,你也不高興。」 怪獸是如何養成原來一直以來,也是敏儀遷就丈夫,覺得很多事也是小事沒有所謂,便沒有出聲跟著做。久而久之,丈夫也覺得妻子跟隨他的方法去做是理所當然,沒有想過原來只是她不想有衝突,並不是她同意自己的做法。敏儀再說:「有時只是稍不同意你說的一句話,你就會不斷地向我訓話。上一次差不多說了兩個鐘,所以我寧願不說出自己想法,或許大家關係會好一點。」丈夫聽到敏儀這樣說,確實不是味兒,好像他是一隻怪獸一樣,不受歡迎,別人也怕了自己。 敏儀再說:「你的朋友、妹妹也不想跟你說話,每一次也像被訓話似的,只有你說,你察覺不到嗎?」敏儀丈夫成為家中的怪獸,是怎樣養成的?敏儀語帶激動大聲道:「我有份做成的。 如果不是我怕衝突,我不會過分遷就他。我就算受了氣,也只會跟朋友見面散散心,以為這樣我們便可以相安無事走下去, 我不應該這樣縱容他到這個地步,沒有人想接近他。我真的在考慮分開是否對大家來說會好一點。」丈夫一臉無奈,他答應一同來接受輔導治療,全因害怕敏儀真的要離婚,現在聽到妻子這樣說,也不知道究竟要怎樣處理。 貴乎真誠溝通移民過程,對關係中的角色、責任甚至界線,也要重新定位。...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家明今年14歲,去年跟隨父母到英國,對移民也有著很大期望,特別是香港功課壓力大,更覺得移民是一個重生的機會。 來了已經一年了,跟父母的關係卻愈來愈差。家明跟爸媽差不多隔天便吵架,吵的多為了日常生活事,例如很晚也不睡覺、不洗澡、不做功課、不同枱吃飯,父母看不過眼便出口罵,見家明不作聲,父母更手足無措,變得更激動,只好吵鬧更大。 這時的家明,便會比父母更大聲的用粗口大罵,媽媽只好不作聲在一旁痛哭,爸爸見狀就更激動,有時雙方甚至動起手來。...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小美從來沒有想過移民帶來的壓力可以重得難以想像。 她與丈夫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來,以為有手有腳,甚麼也難不到他們。 實際的生活還可以勉強處理好,但情緒卻一觸即發。...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最近跟幾個不同的移民家庭會面, 他們來自不同地方,過往在家鄉的生活也沒有太大問題,直至移民到英國,問題才逐一出現。 小小困難便不能面對?...

  • 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見到自己的父母開開心心地生活,他們才會放心,往外發展自己。 無論孩子多大,這個心願一直沒有改變。慧敏、慧詩兩姊妹帶著父母移民到英國。在香港的時候,他們的關係一直也不錯,兩姊妹也有自己的事業,各自有自己的居所,每星期也回父母家一起吃晚飯。 當慧敏決定離開香港,慧詩及父母也決定一起離開,並同意到埗後先一起居住。慧敏也很順利從香港的公司,轉到英國分公司,所以一到埗她便開始工作,而日常生活的事情,便交由慧詩及父母處理。來跟我會面的只有兩姊妹,慧詩先道:「我覺得跟父母一起住,很辛苦,常常覺得沒有辦法呼吸。我在香港一個人住,現在卻沒有這個空間。」慧敏亦附和:「我沒有想到一家人再次一起生活會是一個問題。我跟妹妹已盡量做到最好,但媽媽還是不滿意,每次有一點點不順意,他們便嚷着要返香港。我要適應這邊的工作文化,又不知怎樣減輕妹妹的負擔。」難以接受父母的另一面兩姊妹不斷大吐苦水,慧詩說:「其實我也不怕辛苦,但就是受不了媽媽的負面情緒,爸爸最愛批評,又說英國比不上香港,常問為甚麼要過來,又抱怨說甚麼也做不到。我們一心想帶他們過來,是希望他們可以安享晚年,如果只有他們留在香港,我們更不放心。」跟很多香港人一樣,不放心父母自己留港,更希望盡力做好,讓父母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但移民的過程確是需要很多的調整,包括家庭關係、各人的家庭崗位及責任。 父母年紀大,適應力當然比不上年青人,對於他們時常放負、不停批評,也是他們心感不安的表達方式。作為子女,當然希望父母能正面並開心地接受這改變,但活了多年的老人家又怎會這樣有彈性呢?孝順的子女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只有以父母的情緒反應來作為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的指標。愈想做得好,愈心急要看到父母正面的回應,結果雙方也變得更大壓力。慧詩說:「我以前也不覺得媽媽是一個負面的人,但這次的相處,更讓我看到父母的不完美,又不能捱苦。我好像很難接受他們是這樣的人。」慧敏指:「我最看不過眼爸爸對別人非常不友善,很沒有禮貌,這些我在香港沒有察覺到。」估不到這次移民卻令大家看到父母的另一面,也讓兩姊妹更擔心不知怎樣處理。她們異口同聲說,最受不了父母目無表情、悶悶不樂的樣子,好像是受害者模樣,更動搖她們當初一起移民是否正確的決定。 慧詩道出兩難:「留他們在香港更加擔心。 他們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事事也依賴我們兩姊妹,走又難留更難。」最終她們還是選擇帶父母一起過來生活。子女的改變我們一起商量有甚麼實際的事務可以先處理,讓父母生活上比較方便及舒適。 先製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然後跟父母商量是否可行,實行時也可作適量的修改。日程中,也要預留時間讓他們知道女兒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隨傳隨到」,讓他們也學懂如何跟成年子女生活。香港人的高效率可能要先收起,父母一開口,女兒便自動地處理,這樣不但令父母不知道萬事都有一個過程,更讓他們習慣了「一叫就有」,只要一次做不來,便是成年子女的問題。慧敏的心願是希望父母能改變,學習欣賞及感恩。不過慧詩提醒:「姐姐,我不相信他們會在短時間改變,要改變的是我們。我們只要盡力而為便足夠了。...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 一家四口來到英國已經兩年了,今個暑假對一家人來說特別難忘。 一對子女跟著媽媽小英回香港,說是回港度假,買的卻是單程機票。爸爸少華一人留在英國,希望在這幾個月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一家人再想想下一步怎樣走下去。...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上次提到,Agnes跟Ken帶著女兒移民到台灣,但一家卻弄得關係緊張不已。Agnes為了重建家庭關係,決定再移民……離開香港的時候,思思只有6歲,幼稚園剛畢業便隨即移民到台灣。對思思來說,一切都是新鮮有趣,唯一只是有點掛念婆婆。思思很快便投入台灣的生活,對她來說,最不習慣是爸爸常在家中悶悶不樂,媽媽卻忙於工作,要到周末才有機會跟她一起玩玩。思思一直在想為什麼以往的家好像熱鬧得多,現在卻只有她跟爸爸。看到爸爸時常不開心的樣子,也令這6歲的小孩子擔心不已,但又不知道可以做甚麼。每當媽媽回家,父母便會吵架,或者不理會對方,思思不明白他們發生什麼事,但緊張得手心出汗,也只好不作聲。孩子的安全感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有所改變,孩子在一個陌生環境中生活,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父母更是他們依附的重要人物。如父母關係不穩定,孩子便會更加沒有安全感;如父母也是焦慮無比,孩子只會更覺無助。 三角關係Agnes 眼見女兒跟Ken的關係緊張,便只想解決這個問題而忘記了孩子的真正需要。Agnes 說:「我有想過把思思送回香港,暫時由婆婆照顧,至少不用再擔心她被爸爸責罵。」Agnes 這樣說時,坐在一旁的思思毫無反應,只是一直在看圖書。Agnes...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思前想後,Agnes 跟 Ken 帶著6歲的女兒到台灣生活。因著...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在香港的時候,小芳跟老爺奶奶相處沒有問題,很多時是在過時過節才會見面,平日各有各的生活,丈夫小文自己一人偶爾回父母家探望。後來小文決定跟小芳帶著孩子一起移民到英國, 夫婦二人同心合力,也慢慢適應這邊的生活,小文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而小芳則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小文的爸爸身體一直不好,最後在留院期間過身了。 小文是家中獨子,二話不說便邀請媽媽過來英國一起生活。 小芳也同意小文的安排,也著手幫忙處理事務。...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