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在英國雖然有時生活沉悶,天氣陰沉的日子多。但像玩拼圖 (Jigsaw puzzle),花些時間學習,慢慢看到更大畫面,也會有興奮的時刻。 就像第一年在這裡獲得教職,每天走路返學經過艾爾斯伯里(Aylesbury)市集,都會看到前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 (Benjamin Disraeli)的雕像。每天見、落雪見、落雨見,多少有些感情,有時看到鴿子在他頭上,還感到親切——雖然我們對彼此一無所知。 說起首相,我們會記得邱吉爾或者辛偉誠,其實認識不同年代的英國首相有助我們了解英國曾經的風起雲湧。像我們今天要說的迪斯雷利就主張帝國主義、擴張保護,1875年買下蘇彝士運河股份,以加強英國對印度航道控制。他也促成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印度女王」,加強帝國象徵地位。至今,他的雕像仍被視為帝國主義標記。...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從結婚到考慮分開,Michael與Jane的婚姻中,一直都有第三者的存在——不是外遇,而是Michael的父母。 當Michael在電話中詢問可否帶父母一起參與輔導時,Jane明顯猶豫,最終仍決定與丈夫單獨前來。剛坐下不久,Jane便帶著壓抑已久的情緒說:「其實也不用再說,他連處理我們的婚姻問題,也要父母幫忙,我好像嫁了他的一家。」Michael急著解釋:「你每次吵架都因為我父母,所以我覺得他們在場會好一點,大家可以講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