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連年赤字是香港理財哲學? 陳茂波星期三炮製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坊間最關注的調味,是「全面撤辣」。樓價全年下跌7%,審慎考慮後,決定宣讀預算案當日起,撤銷實施13年的「辣招」,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金管局同時放寬按揭和壓力測試。 預算案又計劃未來五年,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350億,用以推動北部都會區等基建,預計這五個年度,政府債務,將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9 至...

  • 收看節目 23條立法已提升至外交層面。 為期30日的基本法23條條諮詢結束。特區政府在諮詢期完結後大約12小時,聲稱支持意見多達98.64%。 特區政府曾指,30日諮詢期內舉辦近30場諮詢會,有約3000人次參與。諮詢會中,包括一場由特首李家超親自講解的簡介會,一併邀請過百名駐港領事與外國商會。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會後曾言:「沒有聽到任何人說不支持立法」。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今集《兩邊走走》報道,據了解,林定國以上說法引來駐港領事與商會代表不滿;最後需要「翻兜」多一場簡介會,但無以扭轉局面。...

  • 收看節目 鄧炳強、林定國老是常出現! 23條立法公眾諮詢上月30日開始,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與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於接下來的周末,到各大電台、電視台做專訪,不過未有在坊間引起很大關注, 事關當時的全城焦點都在球星美斯身上。 臨近農曆新年,他們年廿八接受十間傳媒訪問,在一連串訪問中,他們多講了諮詢文件沒出現的內容,例如諮詢文件建議禁止非法披露「國家秘密」,鄧炳強表明,不限於政府文件。想知道他們還透露了甚麼,請收看EP83《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23條立法...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三十一集|20230210|推介重溫全集重溫:https://youtu.be/ykGCzYZWqWM

  • 收看節目 這屆政府對於廿三條的立法,一定要「快」。 22年前的諮詢文件,計及封面有62頁,當年被批評沒臚列出具體法律條文,「遍布陷阱」,但當年都有列「建議的刑罰」;現在的諮詢文件近90頁,除了行文用詞有主觀色彩,同樣沒有列出具體法律條文,就連刑罰建議也欠奉。 今次諮詢亦特別花了不少篇幅,引用中國國家安全法條文,解釋「國家安全」定義。當中表明,中國列明「一個國家之內的任何地方,必須適用同一套國家安全標準」,所以香港要用相同定義。與此同時,亦特別引用上習近平在2014年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想知道諮詢文件如何引入中國刑法慨念,請收看EP82《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23條 #國家安全...

  • 收看節目 參考外國條例,便能與外國看齊? 特區政府的諮詢文件內,經常提及的英國版《國家安全法》2023(National Security Act 2023),在2022年五月開始審議,去年七月通過,十二月下旬才實施,取代舊有的官方機密法(Official...

  • 收看節目 「23條立法」,並非訂立「一條法例」。 政府的諮詢文件建議分開五方面,修訂十多條現有的刑事條例,包括擴大控罪、對象的定義,同時提高部分罪行的罰則,另外更會新增至少五種罪類﹐包括「叛亂罪」、「境外干預罪」等,範圍比22年前提出的草案闊。 諮詢文件又建議加入「國家秘密」定義,提到中國的法例,將國家秘密分為「絕密」、「機密」及「秘密」三級。想知道日後可能有多少紅線,請收看EP82《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23條 #叛亂罪...

  • 收看節目 港府垃圾徵費慨念早於2005年提出,近二十年過去,仍未推行。 坊間對指定垃圾袋的運作,眾說紛紜;對指定垃圾袋的質量,信心欠奉,環保署官員去到新一屆區議會解話,似乎越解越複雜。垃圾徵費關係到血汗錢,不少人特別緊張,連一向親建制的Facebook群組,都寫滿不滿聲音,指政策擾民、資訊混亂。 官員連日來的言論,引來市民很大反應,後來傳出,李家超拍板決定押後實施垃圾徵費。有報道引述消息指,政府顧慮可能會影響「其他重要政策」,包括《基本法》23條立法。想知道今次垃圾徵費如何再「甩轆」,請收看EP81《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肥媽 #垃圾徵費...

  • 收看節目 英國公共廣播之路,還能走多遠? BBC近期在以哈戰爭的報道中,備受特別來自政府官員和執政黨國會議員的批評。保守黨政府公布有關英國廣播公司(BBC)管治的中期檢討報告,機構能否保持中立,是政府關注的重點之一。 文化大臣方慧珊(Lucy Frazer)在今次中期檢討報告強調,BBC需要切合公眾期望,否則會失去他們的信任,報道的公正性是公眾長期關注的範疇。她又指BBC在報道內容是否客觀,佔據投訴的一部分,情況令人關注。想知道政府以甚麼手法,加強對BBC的監管,請收看EP81《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BBC...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