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區銀行再次爆雷

市場屏息以待美中貿易談判能否於本月底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釋出緩和訊號之際,美國地區銀行Zions Bancorp與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卻同日爆出涉及欺詐貸款的重大損失。消息如冷箭穿空,令市場憶起2023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驟然倒下的噩夢——地區銀行風險再度浮上檯面。反映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周四(10月16日)突破25關口,直逼30;美元指數同步受壓下行,風險資產應聲重挫。這場「完美風暴」,雖似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
舊疾未癒
先看導火索——Zions Bancorp與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兩家名字並不響亮的地區銀行,卻在十月中旬同日披露與欺詐貸款相關的重大損失。前者在加州分行(California Bank & Trust)承擔約5,000萬美元的撇帳,緣於其2016至2017年間向兩名投資人Andrew Stupin與Gerald Marcil提供超過6,000萬美元的循環信貸,用作收購問題房貸資產;然而這批抵押票據後來被暗中轉移,部分更已被止贖。Zions雖握有第一順位抵押權,卻發現資產早被「移花接木」,只得認賠收場。
Western Alliance情況亦不遑多讓。該行曾向同一組借款人提供近9,860萬美元貸款,如今指控對方偽造抵押品文件、偽造保單、抽走抵押帳戶資金,致使實際抵押值遠低於要求。銀行遂入稟控告Stupin與Marcil涉嫌詐騙。訴訟纏訟之際,市場早已用腳投票——兩家銀行股價在消息披露後雙雙暴瀉,投資者聞「地區銀行」色變。
信貸驚魂
此情此景,不免令人回想起2023年SVB爆雷之時。當日矽谷銀行資產負債錯配,存戶集中提現,引爆地區銀行連環挫。Zions與Western Alliance在彼時即被點名為「次波風險」,如今果然中招——正所謂「舊疾未癒,新病又生」。
若說SVB倒下乃是利率暴升下的資產重估,今日之信貸風暴,則是低息遺毒的延續。當年寬鬆的信貸環境,貸款批得快、擔保查得淺、私募信貸市場野火蔓延;如今經濟放緩,利率高企,潛伏的壞帳、欺詐與風控漏洞終逐一浮現。
還有幾隻蟑螂?
市場上流傳「蟑螂理論」:看見一隻蟑螂,背後總有一窩。摩根大通的戴蒙(Jamie Dimon)近日亦暗示,區域銀行爆險或只是冰山一角。的確,Zions與Western Alliance的損失金額不算天文,但其性質令人不安——欺詐、重複抵押、監管疏漏、風控失效——這些都非單一事件所能涵蓋。
上月,汽車零件供應商First Brands Group及資級汽車貸款公司Tricolor Holdings雙雙宣布破產。
負債超過100億美元的First Brands與Tricolor Holdings皆涉複雜融資與「重複質押」(double pledging)醜聞,部分抵押品多次被拿來借貸,暴露私募信貸與結構性產品的交纏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Zions與Western Alliance均被指間接持有與First Brands相關的不良貸款;Zions的5,000萬撇帳即與其加州房貸及抵押詐騙案相連。Western Alliance亦因First Brands破產而受波及。連同倒下的First Brands與Tricolor,成了私募信貸世界的「雷霆雙星」,象徵多年放貸熱潮的泡沫正在破滅。
新巨獸:「私募信貸」
當傳統銀行風控收緊,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卻如脫韁野馬。以阿波羅(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為例,其私募信貸版圖龐大、與銀行業有諸多資金往來,2024年信貸業務放款高達2,220億美元,目標2029年突破2,750億。其與摩根大通、高盛等合作打造「更具流動性」的私募信貸市場,聽來創新,實則風險暗湧。Apollo股價自年初高位189美元滑落至120美元,年內跌幅逾三成六——正說明市場對此新興巨獸信心不再。
Apollo的影響力遍及各層信貸結構,從直接貸款、企業債,到投資級私人信貸,牽動無數基金與CLO(擔保貸款債券)。若再出現更多「First Brands式」爆雷,或出現像Tricolor般的重複質押欺詐,整個私募信貸網絡可能出現連鎖崩解。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遠鬆於傳統銀行,一旦風控崩潰,其破壞力更難估量。
美國中型投資銀行Jefferies集團亦牽連其中。該行旗下Leucadia另類資產管理部門及其附屬Point Bonita Capital,據報投資超過7億美元於First Brands應收賬款;隨破產事件爆發,收款停滯、現金流緊縮,令市場見識到「表外風險」如何在瞬間變成「實際虧損」。這些交織錯綜的債權網絡,正是華爾街當下最令人膽寒的「隱形地雷」。
風險資產再現驚濤
美國政府因預算僵局而持續停擺已超過兩周,經濟數據無從發布,但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周二(10月14日)仍然口風轉鴿,暗示本月28至29日的貨幣市場會議可能減息。政策轉向與資訊斷層並行,市場只能憑情緒交易——結果風險資產大起大落,美元受壓,VIX節節攀升。投資者一面懷疑聯儲過早放鬆將重燃通脹,一面又憂慮信貸風暴蔓延成系統性危機——市場陷入「進退維谷」的心理囚籠。
或許,十多年零息洪流造就的信貸繁榮終有一日會落幕。從SVB的利率錯配,到First Brands與Tricolor的重複質押與破產連鎖,再到Zions、Western Alliance的貸款欺詐,都是同一脈絡的結果:信貸被過度商品化,風險被過度證券化,監管則長期滯後。
所謂「金融創新」,在繁榮期是效率象徵,於收縮期卻往往成為致命一擊。如今,私募信貸規模已達兩萬億美元,監管機構仍在爭論「是否構成系統性風險」。若以SVB為前車,Zions與Western Alliance的爆雷不過是下一場危機的序章。
▌[遠山近水]作者簡介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