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至少有1600所佛教寺院,相信是全世界有最多寺院的城市。清水寺、金閣寺、銀閣寺和南禪寺等是旅遊熱點,但仍有幾百所寺院遊人不多。是以我在這幾輯相印集介紹幾所可能大家並未到過的寺院。 我之前介紹過台灣民間廟宇,煙火鼎盛和平俗化,與京都寺院之寧靜安逸是極大對比。京都寺院仍能保存唐代之遺風,在大陸已蕩然無存。 此輯三千院是京都附近大原天台宗寺院。三千院起源於8世紀,是高僧最澄(767-822)在比叡山建立的圓融房,後來移至比叡山東麓的坂本(今大津市坂本),經過多次遷移,最終於1871年(明治4年)遷至現址。 寺名「三千院」或「三千院門跡」是自遷至大原後開始使用的,此前被稱為「圓融院(圓融房)」、「圓德院」、「梨本門跡」、「梶井宮」、「梶井門跡」等。另一方面,廟內的往生極樂院(舊稱極樂院)是源自平安時代末期12世紀的大原阿彌陀堂,1871年(明治4年)梶井門跡的本坊遷至此地後合併到三千院內,三千院和往生極樂院原本是兩個獨立的寺院。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城市亂彈]畫家簡介vawongsir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曾任中學視藝科教師。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政府指他的作品涉及反政府題材,教育局以此裁定他專業失德。出版插畫集有《假如讓我畫下去》、《我在老地方等你》、《加多雙筷》等,現居台灣。
前言 《論希望》這篇長文是根據我2024年在台灣清華大學課程《烏托邦及其不滿》最後一課編寫而成。這課程廣泛涉足古希臘神話、基督宗教、西方思想家如柏拉圖及湯瑪斯摩爾等、傳統中國文化中探討完美世界、理想社會、烏托邦,以至近世反烏托邦思想。人類追求烏托邦,歸根究柢,實因我們不滿現實,故欲改善世界,而這種「欲」的根源,就是希望。希望正是這篇文章主旨。 文章頗長,要分數篇和讀者分享。 . .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