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ashed back to July, four University of...

  • ▌[職人阿港]漫畫家簡介 移英香港人,漫畫家。

  • 人類第一個文明象徵是離開洞穴或從樹上下來建立住所。一切房屋都是將人類從自然環境分隔出來,而「門」是建築最重要元素,沒有門我們不能進入任何建築物,也不能從內走出來。「門」是內外、公私、我們和他們之「間」。 建築物不單單是人的居所,是文化、藝術、權力、品味、人文和科技的表現,是以「門」同樣是重要的呈現。我們到世界各地旅遊,肯定注意到每一地方都有不同的「門」。有多少我們經過的門,我們是想進入,看看門後是什麼的世界?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序言:寫了十篇關於中文大學的文章,應該暫停。我不懂寫政論時評,跟不上香港大陸和世界政治大勢,是以重回哲學本行,以現象學描述日常見到但不留意的文化現象。說過哲學不應該離地,而是貼近日常生活,但哲學不會將這些現象看為理所當然,而是去理解背後的意義,以另外一種方式來看世界。先談門和窗,之後和大家看墳場,再談我們每天都做的拍攝活動。這些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可説清楚,故在《鏡遊集》逐一分享我看法。分隔與連繫——門窗現象學門「假如一個人要對他開啟過和關閉過的每扇門,以及對他想再開啟的門進行解釋,他就必須述說一生的故事。」Gaston Bachelard :The Poetic of Space(加斯東・巴舍拉《空間的詩學》)門與窗是最普通不過的東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門與窗這些建築結構可說是我們生活的特徵。我們經由門進出不同的建築物、經由門進入辦公室上班、經由門返回家裏,並感到安全和得到保護。雖然我們是在屋舍裡面,但可以透過門窗看到外面。作為現代人,我們是在城市居住的,這表示我們的生活是受到都市建築物所決定。我們進出屋子,而「進出」建築物之所以可能,完全因為牆上開了個洞口。因此,門與窗限定了我們存在空間性的裡面與外面,既分隔也連繫我們空間性的生活世界。我往往被門窗所吸引。我時常以門窗作為攝相的主題,在不同地方拍攝的許多有關門窗的照片,我開始體會到,要了解「門窗」的現象學,就必須對「外面與裡面」作現象學的分析。門窗是存在論上的存在物,以空間佔據的具體化來建構我們的居所。因為,門窗於存在上既分隔也連繫裡面與外面。沒有門窗,我們無處容身,無家可居。門是人類創造界限的開口德國哲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 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巴基斯坦北部本來就較少遊客,即使有遊客也大多聚集在 Gilgit 及 Karimabad。往紅其拉甫山口的道路上有一座小鎮名叫 Sost,我在2002年到訪該地旅行遠足,聽說附近有百多名中國民工,好奇心驅使下探訪他們工作的營地。 Sost 分了新舊兩區,兩區相距約2公里,中間完全是塊荒地。舊城區規模太小,承受不了日益頻繁的中巴貿易,在旁另建新城,但基建配套不足,有一間中國外貿公司承辦工程,從新疆喀什招聘了八十多名中國民工,工人來自四川、甘肅、重慶,他們本來不相識,各自前往新疆找工作,在喀什時遇到中國外貿招工便過來。...

  • Founded in 2006, the once-star-studded Hong Kong...

  • ▌[職人阿港]漫畫家簡介 移英香港人,漫畫家。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