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這麼近那麼遠。路易士老師在香港的時候,聽了不知幾多年「以巴衝突」的新聞。「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等地方的名字,我在小學時已能琅琅上口,但倒未有真情實感去明白當中的矛盾。後來當了通識老師,總有一些推力要求自己認識不同的東西,除了看報紙,還會參加不同的課程。當中最特別的一次,就是去了尖沙嘴一間清真寺學習伊斯蘭的宗教和文化,嘗試用英美以外的角度看世界。課程其中一堂就是播放紀錄片,講述以色列人怎樣建國,遜尼派穆斯林的巴勒斯坦人怎樣備受壓迫。看完後心裏暗駡,當時的英國在搞什麼,弄了這麼一個大頭佛出來!來到英國教歷史,跟以巴衝突再接近了點。課程有一部分是教現代世界,其中一個課題正是提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歷史。課堂的主旨是了解英國怎樣導致和試圖解決以巴衝突。題目是很客氣了,因為英國的確是整個問題的歷史根源。當然,那個英國是指作為帝國的英國。認識歷史,未必能直接追究責任,但對我們如何對不同資訊定位,卻甚有幫助。了解的起點大家都需要懶人包,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事情實在太複雜了!路易士老師在課堂就用幾個關鍵字幫學生作基本了解(因為要他們看懂紀錄片是太困難了吧),希望這也對大家有幫助吧。第一個關鍵字,是奧圖曼帝國( The Ottoman Empire)。巴勒斯坦一直在奧圖曼帝國的版圖裏達四百年。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奧圖曼帝國跟德國結了盟,也被英帝國等打敗。當時初成立的國際聯盟就委託英國暫時(對,是暫時)管治巴勒斯坦,稱為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British Mandate of Palestine)。我們明白了英國為何跟巴勒斯坦結了緣。第二個關鍵字,是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玫瑰崗中學辦學團體突然放棄辦學,定於3年後停辦,接辦團體將改辦學費高昂的國際學校,導致現時在校的初中學生前路茫茫。原辦學團體將辦學權私相授受無視學生利益,政府卻又放任縱容等等問題,固然備受爭議;但校長及學生發聲後所遭受的壓力,才最教人心寒。 九月中當停辦消息傳出之後,玫瑰崗中學校長蘇佩婷隨後發出聲明,指辦學團體提及中學收生不足及有財政困難等說法不實,事實是中學一直收生穩定,而學校在政府資助下不可能出現財政問題,相反突然宣布短期內停辦,對學生帶來壓力,亦無視學生利益。然而,校長的聲明其後在學校網頁消失,校長亦從此未有再公開表達意見。 「不正確的價值觀」 隨後的一個月裏,家長教師會及個別受訪家長,均反映辦學團體未有就學生未來的安排與家長溝通,教育局亦沒有協助,並沒為此成立任何委員會或召開任何會議。 直至10月11日,該校的Youtube頻道上載「請讓我們相信希望- 致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信」為題的短片,由一眾領袖生及風紀站台,並由2022/23年度傑出學生讀出公開信,表達校方、家長及學生對學校停辦均感錯愕、呼籲特首關注事件、要求政府為學校提供新校舍等等。短片發出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應指,當局「非常關注」同學在短片內的情緒表現云云。...
(十月一日)港足打入四強,習夢夢叨光不少,中港兩地,究竟誰是對方的強大後盾?我諗唔明。(十月七日)以巴開戰,我說支持巴基斯坦,網友笑到碌地,我又唔知佢哋笑乜?(十月九日)《戰狼》有句豪言:「犯我中華,雖遠必誅。」加沙咁近中國,華人被殺被俘,點解不見吳京蒲頭營救?我又被黃絲笑死。(水浸嗰日)官方說是五百年一遇的大雨,點解一個月卻遇到兩次?藍絲都窒埋我,好冇癮。(十月十四)澳門演唱會,陳奕迅在台上,台下有觀眾大喝:「講!普!通!話!」他在台上可以唱英文歌、日文歌、泰文歌、粵語歌……都可以,為甚麼卻只准講普通話?我反問網友,他們啞口無言,我終於贏返一次,Yeah!
我大概是中五暑假才學習倉頡輸入法,拆碼規則不算難,只是例外頗多。然而最大阻礙,是當時沒有記住鍵盤位置,就算輸入英文也不能盲打。直到中六那年,有次老師要打字,問我:「你係唔係識得中文輸入法?可唔可以幫我打個通告?」老師找學生做免費員工,似是天經地義,我也一口答應,本想回家用自己電腦打字,怎料老師卻說時間趕急,希望我用學校電腦輸入。 當年學校電腦鍵盤只有英文字母,沒對應倉頡碼,我只好逐碼敲出,頗感吃力。回家後便扚起心肝學習盲打,若有字碼不懂拆,會另外記下。不過這是多年前的事情,我其實早就忘記了學習過程是否艱難,又或是打字較慢的年代是怎樣度過,反正一直以來的印象,就是我輸入中文字的速度是忘我地快。 憑感覺打字 中學同學何 B 仔的母親去學倉頡,考試前還是沒掌握方法,同學知道我打字快,建議伯母與我聯絡求救。同學母親問我:「用倉頡輸入法,有冇乜嘢心得?」我就說:「其實打倉頡很容易,你唔好太用心去記拆碼,憑感覺就可以。」同學母親聽到「憑感覺」,更覺混亂,追問:「哦哦,咁即係點?」我好認真地答:「如果想打字打得快,首先要忘記輸入法……」 《笑傲江湖》的風清揚對令狐沖說:「學他的劍法(獨孤九劍),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乾淨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我叫同學母親憑感覺打字,也不知是否受風清揚影響,但打字純熟確實只會留下肌肉記憶和感覺,被問到拆字規則時往往啞口無言,只記得指頭動作。打字打得快,確會忘我。不過想起同學母親當年聽罷我的所謂「心得」,一直「嗯嗯嗯」,大概覺得他兒子的同學神神化化,古古怪怪。...
Nomination for the 2023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藝術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模仿或複製外在客觀事物,例如繪畫和雕刻;另一類呈現主觀意念和感受的非物質型態,如音樂和書法。音樂以聲音創造流動的旋律;書法則以文字線條成為動態的節奏,行書草書為其表表者。 以此相比,篆刻是靜態的文字結構,在特定的空間,創造虛實的佈局。但和書法一樣,篆刻本質是有意義內容的文字,不是隨意將文字堆砌而成。閒章是以片言隻語佈局在方寸之間,呈現一種靜態的美感。 此輯再以閒章蓋在黑白抽象相片上,和讀者分享。 ...
第九封信 9.2續上信明慧,我多年來對情愛的思索,先是從傳統西方的愛情哲學出發,理解其主要理論脈絡,發覺不論是柏拉圖或基督宗教都環繞著愛情的本質去思索,關心的是什麼是「真正」和最有「價值」的愛情,是以愛情有其普遍性。但我持不同意見,認為追問什麼是愛情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而是要理解愛情「如何」呈現的現象。我在《生死愛欲》不少篇章詳細探討,在此不贅述。以下是我的反思後的一些結論。對於如何理解愛情這回事,似乎不能不從此經驗活動如何呈現的角度來理解。近代美國哲學家辛格便如是說:「愛自己,愛人類,愛自然,愛上帝,愛母親和父親,愛孩子,愛部落或國家,愛愛人或配偶或性偶像,愛物質財富,愛食物或飲料,愛行動和休息,愛運動,愛愛好或令人著迷的追求,愛正義,愛科學,愛真理,愛美,等等,層出不窮。每一種愛,涉及其特殊的對象,都有自己的現象學,在界定人類經驗的光譜中,有自己的斑斕。愛在經驗中呈現為了進行充分的研究,每一種類型都需要單獨的分析。從一個到另一個,它們的成分往往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他的意思是指「愛」並不是單純指愛你的情人,愛你的女朋友,愛可以指涉人類、自然,父母等等不同的東西。這些不同的愛,是否都是同一種意義下的愛呢?若果這些愛是指不同的東西的話,為何又會以「愛」這個字要指涉呢?即使我們說「自由」、「民主」、「理想」、「情人」、「民族」這些東西,均是有價值的時候,那是否代表我一定要愛以上這些東西呢?顯然不是。為何對象不同,卻可稱之為愛呢?這種對愛的描述是誤導性的,因為人們傾向於認為「愛」是一種物質,在一些人際關係中表現出來。在我和我所愛的對象之間,存在著「愛」。但是,愛的存在是在愛的經驗中呈現,也就是說,「愛我的母親」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經驗(Erlebnis)時才有意義。這種愛不能從愛我母親的「我」那裡抽出來。因此,關於愛是什麼的問題是一個形而上學上的錯誤問題,因為愛不是實質性的東西。簡而言之,愛是「虛無」的。我沒擁有稱為「愛」的東西,但我在愛著某種東西。這種愛作為一種不可複製的獨特生活經驗就是愛的現象。由我自己體驗到的愛的「方式」在現象學上比愛的理由或原因或意義更原始。我稱以上這些人的活動為愛,是因為這是一個人正愛著某物的生活經驗(living experience of loving),正如海德格所講的一種存活的活動,即是一種體驗 (Erlebnis),一切的愛,當然關係到情感,但是愛情不可能只是一種情感而已。...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