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與日本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對日本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進口關稅,從較早前擬訂的25%下調至15%,換取日本對美國汽車及大米等農產品開放市場,以及承諾日後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投資領域為日本國家安全相關項目,如半導體、鋼鐵、造船、航空、能源及人工智能。日本藉此協議保住汽車出口美國市場,並借助美國科技增強國防實力,而美國則賺取關稅收入及外來投資。 要求日本政府大增國防開支不現實 在美日關稅談判期間,美國一度堅持日本須承諾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達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後來更要求仿效歐盟國家達致5%;日本則強烈要求美國調低針對日本鋼鐵及鋁出口的50%關稅,結果這兩項都沒有列入美日關稅協議。 日方表示會另行爭取美方降低鋼鐵及鋁關稅,反映在日本政府的計算裡,汽車出口美國遠較鋼鐵和鋁重要,目前日本對美國享有63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其中大部分來自汽車出口。 汽車工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行業,所以在關稅談判上,日本採取了暫棄鋼鐵先保汽車的策略,爭取早日對美達成協議。至於美國暫時不再堅持日本增加國防開支,相信與日本執政自民黨的政治形勢有關,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執政聯盟,較早前已失去眾議院多數,近日更輸掉參議院多數,被迫下台的消息不斷傳出,要求日本政府即時大增國防開支並不現實。 日本的盤算 在美日關稅長達八個回合的談判中,一個困擾日本的難題是,特朗普公開批評日本對外國進口稻米徵收超高關稅,藉此保護國內大米行業。日本最終同意讓步,媒體分析指這是因為近年日本大米生產減少,導致價格大幅上升,民眾怨聲載道,日本政府如今同意對美開放大米進口,相信是有意藉相對廉價的美國米,舒緩基層國民米糧負擔,日本政壇始終認為,日本米比進口米好吃,國民不會輕易轉食外國米。...

  • 上星期,討論了「光榮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1689),與今次談的尋寶記,有密切關係。但要一探究竟,要有點耐性了解朝代更迭的來龍去脈。 我們記得威廉三世(William III)在1688年被英國議會邀請來英,推翻占士二世(James II),與妻子(也是占士二世的女兒)瑪麗二世一起成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共同君主(1689至1702)。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Act...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人老了,對婚姻的期望,甚至如何走完人生的餘下日子,都可能令雙方的關係有所轉變。 美儀與父母住在同一城市,相距約三十分鐘車程。多年來,父母看似一直互相照顧,生活安穩,但最近情況出現變化。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時,美儀總覺得氣氛變得怪怪的,尤其是母親經常指責父親,美儀擔心父母的關係惡化,自己又要照顧三名年幼子女,因此希望我到她父母家中家訪,了解情況。 家裡每天也是戰場...

  • 之前提及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參觀了一座博物館。離開後,乘搭一程長途巴士,任由思緒四散放空。這座博物館名叫「葉之屋」(House of Leaves),記錄的事情絕非自然,而是阿爾巴尼亞歷史上極權陰影的象徵──「西古里米」(Sigurimi)。 「西古里米」在阿爾巴尼亞語中意指「安全」,但當地人提及這個詞,總帶著複雜情緒。這不只是情報機構,而是一套操控與監控人民的龐大體制。獨裁者恩維爾.霍查雖未被正式診斷患有被害妄想症,但其施政作風,處處流露出強烈的被害妄想。 在 Margo Rejmer...

  • 黑白光影的藝術,於詮釋水之形貌與天空之氣象時,展現一種獨特的深邃美感。水,無論是汪洋之浩瀚波瀾,抑或鏡湖之澄澈靜謐,在剝離色彩後,其流動的生命力與肌理的細緻處,皆透過光影的鮮明對比而被深刻放大。影像不再停留於表面的蔚藍或碧綠,而是引領觀者凝視水的本質:時而溫柔,時而狂暴,每一道漣漪與浪花,都彷彿是時間流轉的刻痕,滿載著深沉的哲思。 穹蒼的演繹亦然。黑白攝相將瞬息萬變的雲翳,從濃墨般的積雨雲到輕紗似的卷雲,其層次與立體感提煉得淋漓盡致。風雲變幻之劇、晨昏暮色之靜,皆化為簡約卻張力十足的灰階詩篇。光線穿透雲層的剎那,或暴雨將至的壓抑,這種種情緒的轉折,在單色世界中反而更顯純粹,深刻撼動觀者的心靈。它捕捉的不僅是天氣,更是自然吐納的氣息與情感。 相較之下,彩色攝相雖能忠實呈現繽紛世界,然其斑斕炫目,時而成為一種視覺上的干擾,使目光流連於色彩本身,而非影像的靈魂。黑白攝影則是一種美學上的「減法」,它勇敢地濾除色彩的雜訊,逼使我們直面畫面的骨幹——構圖、線條、光影與情感。這種去蕪存菁的過程,讓水與天空的主題更為凸顯,引導觀者進行一場內省式的視覺對話,從而喚起對自然一種更為深刻、雋永的情感共鳴。 ...

  • 第十六封信 16.1 明慧: 當我靜坐於書案前,手中撫摸著那把陪伴我數十年的篆刻刀,凝視著見證無數歲月流轉的相機,心中湧起難以名狀的感動。這種感動既源於創作的純粹喜悅,更來自對藝術本質的深刻領悟。今日,我願與你分享我一生摯愛的兩種藝術形式 —— 篆刻與攝相,以及它們如何從平凡的日常汲取靈感,進而昇華為具有深刻意蘊的美學境界。正如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所言:「Allow...

  • 工黨為及早挽回民眾支持,先有施紀賢公布會設法令更多退休人士和長者,可以領取冬季燃料補貼,再加上七月初工黨政府在議案臨表決前個半小時第二度轉軚下,收緊福利的法案勉強二讀通過,但原本預期可於2030年前大幅減五十億英鎊開支的算盤打不響,徒增財相或要於秋季預算加稅的壓力。 執政黨五月公布《重奪移民政策》白皮書,論調上呼應極右思潮之外,提出的一些建議也刻意含糊其詞,顯然沒有把英國應該對香港人的道義責任包含在政策構想當中。但移民港人要關注的,何止於此?若家中有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 Needs/SEN)成員的人士,也要留意醞釀中、官員也是含糊其辭的政策轉變。 EHCP的政策改變 近月在特殊教育壓力團體、家長群組和特教專員人士的討論中,都關注甚囂塵上的話題:全英格蘭共有483,000名兒童及青少年獲得education...

  • 美國與歐盟消弭北約軍費分歧後,美國同意德國總理默茨建議,由德國牽頭出資,向美國購買愛國者導彈系統,供應予烏克蘭。此一突破令烏克蘭有望與俄羅斯達致軍事勢力平衡,或可逼使普京同意停火。 《華爾街日報》於周三有一則深度報道,詳細描述了美歐在防務安排上重新達成利益一致的經過,關鍵人物是德國總理默茨、芬蘭總統斯圖布,以及北約秘書長呂特。 默茨真金白銀支持 默茨來自商界,喜歡自己駕飛機,與特朗普很談得來。自今年六月初以來,二人幾乎每星期都通電話,討論歐洲局勢,而最重要的是,默茨成功修訂了憲法對德國政府借債設的上限,他和前任不同之處在於,他給特朗普的建議有真金白銀支持,這優勢是其他歐盟領袖如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具備的。七月初,當特朗普向默茨訴苦,指普京講一套做一套,遲遲不肯停火,默茨便向他建議,由德國出資買多套美國導彈系統予烏克蘭。 特朗普沒有即時答應,但在7月11日他再次目睹俄羅斯空襲烏克蘭城市的片段後,打電話給默茨,同意默茨的提議,其後特朗普公開宣布給予俄方50天停火最後期限。 暱稱特朗普「爹哋」 報道指,芬蘭總統斯圖布是在佛羅里達州一個哥爾夫球賽事上與特朗普建立友誼,而北約秘書長呂特與特朗普關係也很好,還暱稱特朗普「爹哋」(daddy),又在白宮對以色列和伊朗不肯緩和關係感到不耐煩時,公開支持美國。除了致力與特朗普本人頻密溝通,歐盟這些領袖也分工合作,游說每一個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高層官員,尤其是財長貝森特和國務卿魯比奧。...

  • 在英國待久了,染上了說話有些誇張的習慣,什麼都「absolutely」,至少也要「great」,說「okay」好像不太okay。有次坐地下鐵聽一個媽媽給孩子預告生日會有什麼吃(是,說了至少十個站),她形容薄餅很「massive」,我就想像其實有多大呢,可能只代表可以吃得飽……。 將這個「把誇張修正」的演算法運用於歷史研習,就令我想問一個想問很久的問題了,那就是「光榮革命」到底有幾光榮? 什麼是「光榮革命」 先說什麼是「光榮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1689)。查理斯二世(...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