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士來了英國兩年多,最近才有自己的車子,可以一家人到處走走。尋幽探秘,不亦樂乎。也希望可以介紹更多歷史文化給綠豆讀者。 其中一個離住處說遠不遠的地方,叫伯克姆斯特德(Berkhamsted)。那是一座位於英國禧福郡(Hertfordshire)西部的城市。由於沒有鐵路可達,一直未有到訪。但有了車後,就可以一探身在這裏的城堡了。 這是一個優雅的小鎮,書店都有三間。但到了城堡,則感到一種荒涼感,人不多,不遠處還有高速火車跑過。 城寨城堡 但仍是要來的,因為伯克姆斯特德城堡(Berkhamsted Castle)是英國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城寨城堡(Motte-and-bailey Castle)。又是情意結——路易士初教英史時,很多東西都摸不著頭腦,邊教邊學,城寨城堡是其中一項。...
在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博物館,路易士找到香港這名字,怎能不興奮。那是一塊綠色的資料版︰ 「香港是船員們休假上岸時受歡迎的地點。許多華籍男子通過香港的海軍基地——添馬艦基地,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原文︰Hong Kong was a popular...
記得第一次走過倫敦的塔橋 (Tower Bridge)時,望到一隻戰艦,大驚。心想,倫敦也是軍事基地嗎,泰晤士河也有國家安全風險? 查查資料,才知那是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是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的其中一間分館。戰爭博物館在蘭貝斯路...
有些地方去過一次就不會再去(不用舉例吧);但有些地方去過了卻只能慨嘆——我行不完。大英博物館肯定是後者。 第一次是遊英跟旅行團,只有兩小時,惟有集中看木乃伊;第二次去時已移英,可以花一整天好好看完了吧,但卻還是只看了個大概,走馬看花,仍是走不完;第三次去,只行了一分鐘。沒有寫錯,因為博物館突然要緊急疏散遊人,只能欣賞人們守秩序乖乖離開,沒有你推我撞。 為來世準備的船 第四次去了,是跟一個愛讀神話和漫畫的朋友去。能走進圓形閱覽室當然開心(原來它已關閉了11年),因為我偶像馬克思曾在裏面讀書。但論印象最深的,卻是第41號展館有關薩頓胡(Sutton Hoo)的展覽。先說一個冷笑話︰薩頓胡不是一個湖,而是位於英格蘭沙福郡(Suffolk)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附近的一處莊園。它是早期中世紀的一個埋葬地點,當中有一位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的衣冠塚。最令我驚訝的,是埋葬品中有一艘為來世準備的完整船隻。 在三米深的土丘下,專家透過觀察腐爛的船木在沙中留下的印痕,以及殘留的鉚釘,推斷這艘是無桅杆的重疊板木製划船,全長超過27米。根據當中發現的硬幣日期,加上基督教與異教元素同時存在,推斷這大有可能是東盎格利亞國王雷德沃爾德(Raedwald,於624/625年去世)的衣冠塚,因為他曾皈依基督教,隨後又返回異教。然而,這位國王到底是誰,仍難有定論。...
有些歷史人物你是特別想認識的,沒有甚麼理性原因,或只是他或她的名字很有型,比如宮本武藏、司馬懿、拿破崙……黑太子(1330年 — 1376年)也屬於路易士老師想認識的非理性範疇。最近,在倫敦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又「偶遇」他,看到他全身盔甲,雙手手指聚攏在一起,燈光下有一種肅穆的威嚴 ——...
大家若對哲學有些認識,或許聽過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創始人傑洛米.邊沁(Jeremy Bentham)。我們不要以為功利主義等於自私自利,相反,那是要求我們一視同仁,追求社會福祉,而邊沁也的而且確是一位社會改革家,身體力行。1785年他前往俄羅斯帝國摩吉廖夫省的克里切夫(現今白俄羅斯),探望作波將金王子隨從的哥哥森姆.邊沁(Samuel Bentham)。邊沁在那地方停留了將近兩年,其中一項得著是對監獄多了一重了解。他在一封信件中勾勒出全景監獄的概念。「全景監獄」(Panopticon)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全能看見」(panoptes)。意思當然不是讓囚犯看見,而是管理者能看見一切。邊沁於1832 年 6 月...
路易士有個朋友在英國教英文,說找到一份在監獄教英文的工作,但她自感道行未夠,還是沒有赴任。當中沒有任何歧視,只是我們對監獄的確充滿恐懼和疑惑——更何況是在異地? 其實,英國的監獄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讀歷史的,往往喜愛透過過去了解現在。讓我們研究一下吧! 在英國GCSE(英國會考) 歷史科,有一個單元叫「罪與罰在英國」(Crime and punishment in...
對於警察,我們不能愛也不能恨。不能愛是因為警察是可以濫權的,不能恨則是因為社會始終需要他們來維持秩序。關鍵是,有沒有制衡和有沒有持理念、講道理的人來掌管警務。 在英國談這題目,我們一定要認識羅拔.皮爾(Robert Peel)。皮爾曾兩度擔任英國首相,但他最為人樂道的卻是他擔任內政大臣(Home Secretary)時對警察和監獄制度的大幅度改革。他被譽為現代警察之父(Father of modern policing),因為大倫敦的倫敦警察局(Metropolitan...
英國有很強勁的緝兇傳統,暢銷書往往都是有關謀殺案找出誰是兇手之類的東西,但事實上1890年的英國,謀殺案並不常見。人們對此卻興趣很大,喜愛到比加街 (Baker Street)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地下室的「恐怖展廳」(Chamber of Horrors)參觀慘死的名人或罪犯蠟像。這多得報紙大力報道謀殺案,令人們都成了大偵探,對人家的死津津樂道。 五個女性的名字...
第一次去東倫敦,在Aldgate East Station走出來,突然發現有許多高樓大廈(對不起,本人住在鄉村)、滿街塗鴉,小店林立。我們到著名的Brick Lane吃了咖哩,看到整條街都是地攤,令人想起我們家鄉的旺角。我還去了白教堂(Whitechapel),最醒目的地標是開業於1901年的白教堂美術館,畢卡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也曾經在這裡展出。 著名的連環謀殺案 不要以為我忘了「英史補習班」的職責,只跟大家談吃喝。我其實是想親身感受一下東倫敦的氣質,再聯繫在歷史課提到的著名案件「開膛手傑克」(Jack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