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立場新聞》及兩名前總編輯被判串謀煽動罪成,成為香港自上世紀70年代之後首次有傳媒機構及其編輯因媒體刊載的文章而被裁定煽動罪成。這宗備受海內外關注的案件,判詞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陳文敏教授就此案裁決及判刑作出詳細分析,將一連四天連載) 2024年9月26日,距離「立場案」開審已近兩年,法院裁定鍾沛權被判監21個月,扣除他不獲保釋被羈押候審的時間,他還要服刑約九個多月;林紹桐因只涉及一篇煽動性刊物,加上身體健康狀況變差,法院將刑期減至相等於扣押候審被拘留的時間,令他可獲即時釋放。至於《立場新聞》,則被判罰法例下的最高罰款。[1] 法院認為案情嚴重,就鍾沛權的判刑,以23個月近乎最高刑期即24個月作為量刑起點,然後因審訊拖延日久,對被告造成額外壓力而減免兩個月。一方面這是基於法院並不認同被告是進行真正的傳媒工作或在執行媒體的責任,也不是單純的新聞工作者,而是透過《立場新聞》這網絡媒體去參與當時的抗爭。[2]這一點涉及判罪的基礎,上文已作討論。 法院也得承認,《立場新聞》本身是一間網路新聞媒體,並以新聞媒體的形象出現,從事一般新聞媒體的新聞工作[3],單是因為媒體和編輯的個人政見及在18個月內發表了11篇煽動文章,便可推論被告會放棄多年從事新聞工作的專業操守和執著,退下火線,以這媒體去參與當時的抗爭,這推論難道沒有合理疑點嗎?此外,量刑的判詞有兩點值得討論的地方。 法律如法官指清晰? 首先,辯方陳詞指在此案之前,法庭並沒有為新聞工作者的限制訂下指引,被告只是不清楚法律上的指引而誤墮法網,不是明知故犯。法院不接受這辯解,認為香港上訴庭在Fei...

  • (編按:《立場新聞》及兩名前總編輯被判串謀煽動罪成,成為香港自上世紀70年代之後首次有傳媒機構及其編輯因媒體刊載的文章而被裁定煽動罪成。這宗備受海內外關注的案件,判詞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陳文敏教授就此案裁決及判刑作出詳細分析,一連四天連載) 沒有客觀理據還只是不同意見? 涉案的17篇中,7篇是人物專訪,1篇被裁定為新聞報道,其餘的是博客文章。法院裁定當中11篇文章具煽動意圖,包括兩篇人物專訪及9篇博客文章。17篇文章都是在相同的時代背景下發表,在分辨為何某些文章具煽動意圖或不具備煽動意圖,判詞顯示,當中帶有不少主觀和法官個人政治取向的成分。 有別於敍事論文,人物專訪不該只是抽離地敍述受訪者的生平或經歴;一篇好的人物專訪,是要將受訪者的性格、情感、特質、主張和個人經歷立體和鮮明地呈現於讀者眼前。嚴肅的學者、拘謹的官員、活潑的年輕人、油滑的政客、滿腔熱血的理想主義者,憤世嫉俗的抗爭者,他們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經歷,令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方式、語言和態度,好的人物專訪就是要將這些特徵和性格忠實地呈現出來。 一樣的專訪 不同的結果 鄒家成在專訪中談到要宣揚香港民族主義、提倡香港共同體等概念,又指香港已進入革命的階段。法院認為這並不構成煽動,因為專訪中有更多篇幅論及他對泛民的不滿[1]。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若言論是意圖挑起市民對政府的不滿,那麼為何同時批評泛民的言論便會不構成煽動?...

  • 香港新聞自由舉步維艱已成不爭的事實,我們上期的文章亦有提到,不論是無國界記者組織還是香港記者協會的研究,各項指標都表明香港的記者正處於紅線處處、動輒得咎的危險環境。香港記者要面對的挑戰,不單單是觸犯紅線隱晦不明的國家安全法律的風險(詳見上期文章),還有各類型的滋擾與恐嚇。根據香港記者協會的最新報告,多名記者及其家人遭受了各種形式的威脅與騷擾,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記者的工作環境,也嚴重影響記者和他們家人的生活。 香港記者及其家人受系統性滋擾與恐嚇 在過去幾個月內,針對記者的滋擾行為越趨惡劣。香港記者協會9月13日發布最新的調查統計,發現近月最少13間媒體、記協、以及兩間新聞教育機構,共數十人受到不同形式的滋擾及恐嚇。除了記者以外,他們的家人、家人的僱主、業主,或合作伙伴亦同樣受到滋擾,部分更涉及暴力恐嚇。這些行為包括在社交媒體上的抹黑、發送恐嚇信件、甚至直接威脅記者及其家人。 記協主席鄭嘉如於記者會上表示,她本人及兩位家人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滋擾,她家人所屬的機構收到電郵,批評她「道德敗壞」,以及向家人「灌輸反中亂港思想」等等。鄭嘉如斥這次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針對記者的滋擾行為,「試圖恐嚇削弱家庭收入來源等,透過施壓及孤立記者令他們放棄從事新聞工作或工會崗位」。 事實上,香港記者持續面對滋擾的情況。去年初,《立場新聞》案審訊完結後,就有多名負責報道法庭審訊的記者被戴耳機的不明男子跟蹤或監控。聯合國早於2022年,就已確認在港記者受滋擾的情況頻生,並促請港府採取措施保護記者免受恐嚇、攻擊,以及調查所有同類型案件。政府當然有責任維護新聞自由,並確保記者能夠安全、自由地工作。不過相關情況至今仍未見有效改善。反之,香港政府成功以「煽動罪」檢控《立場新聞》,限縮新聞自由、表達自由的法律戰先勝一仗。 港府以國安法對付傳媒 記者流亡仍感到威脅...

  • 編按: 無國界記者每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近年排名被歸類為「狀況艱難」等級。隨著《蘋果案》開審,記者被帶進法院、政府全速前進的廿三條立法,香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越見險峻。 楊健興(Chris Yeung)是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來稿破土,從個人在業內40年的反思,道出留下來的新聞工作者,如何在已不認識的香港與自我審查這惡魔共存。 =========================== 踏入2024年,從事新聞工作已接近40年,由老牌「大報」《南華早報》、《信報》,轉而與傳媒朋友創立網媒《眾新聞》,一直沒有離開新聞業。《眾新聞》2022年...

  • 收看節目 人稱「浪子詞人」的他,八九十年代開始填詞,作品至今逾千首。他同時也是電影導演、編劇和足球評述員。這位元袓級的斜槓族是潘源良。2020年,潘源良移居台灣,當時他的想法是台港兩邊走,在台灣建立一個創作基地,和年青人一起創作。豈料抵台後,因疫情封關,被困當地的潘源良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2019年反送中運動未發生前,他曾經在香港舉辦過一場音樂會,以二創歌曲回應時代,當中的內容如今可能已成為禁忌。香港還容得下這種二創嗎?這是潘源良思考的問題。他不甘於創作自由受限,最終決定定居台灣,開展他的二創人生。2023年年底,他在英國舉辦「有辣有唔辣二創人生」音樂會,演譯多首二創作品,談香港人移民台灣的困難、談普世價值,也談紅線。為何在英國辦二創演唱會?「2019年我在香港藝術中心,辦了一場「生炒廣東話」音樂會,朋友們提議試試在英國舉辦。最初也在掙扎應否舉辦音樂會,很難做到收支平衡,坦白的說。但也很希望一班樂手,無論在香港、台灣或曼徹斯特,可以合作。激勵香港人,鼓勵大家在不同地方,可以安定生活和發展,可以尋找自己的『二創人生』,而這就是音樂會的主題。」不想自己的左手跟右手搏鬥「2020年到現在,三年多了,沒有返回香港。當然我也有點掛念,我沒有特別為能否返回香港,界定我活動的範圍。暫時我還沒有考慮,因為怕回不了香港,不如不要這樣那樣。如果『紅線』出現,才去處理吧。為什麼我要自己假設,這裡就是『紅線』而不要走過去?那很奇怪,自己左手跟右手搏鬥,那沒有什麼意思。」二次創作,二次人生「我人生二創過很多次,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最初做電視,然後做電影,然後做編劇,然後寫歌詞。寫歌時突然有人說,為何這傢伙去做足球評述員。所以作為一個『斜槓族』,已經有這麼多年,我敢說,我明白所謂『二創人生』的感受。很多事情都要由零或負數開始,爭取機會,投入和努力,一步一步將它變成另一段人生。如果我的經歷可以幫助人,由零開始,在另一個社區或另一些地方,可以發展到自己的另一段人生,我很樂意為他們打氣。」

  • 收看節目 香港近幾年發生的事,考驗大家應該用甚麼態度面對。 連續24年得到藝術發展局資助舉行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出現變數,香港戲劇協會在社交平台出聲明,表示收到藝發局兩封信,指藝發局「收到外界查詢」,質疑去年舉行的頒獎禮,「活動內容直接或間接對藝發局的聲譽造成損害或不利影響」,經「審慎考慮」後,決定不予去年的最後一期資助之餘,今年的頒獎禮都不會資助。 藝發局之後再發補充聲明,當中頒獎嘉賓「充滿新聞話題」,台上主持人用到「紅橋」、「紅線」做話題,「意有所指、語帶雙關」。香港戲劇協會開記者會,用上接近個半小時,逐一回應藝發局的說法。想知道劇協有何理據反駁,請收看EP80《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藝發局 #香港戲劇協會...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會後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鈎,美國政府對華投資的控制只會針對那些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行業,反映美中高層正為過去一段時期的經濟戰劃設界線,減少對一般貿易和投資的影響;另一則為香港特區政府繼通緝八名流亡海外港人後,啟動連串執法行動,針對被通緝者在港家人,以及經濟上支持他們的人,把國安紅線推進覆蓋「黃色經濟圈」。耶倫訪華耶倫訪華的另一重要「成果」,是與新一屆中國政府的經濟團隊建立關係,為往後持續溝通奠基,希望藉此減少誤解風險,並為未來兩國在氣候變化、債務危機等領域的合作鋪路。這一點也反映美中之間對兩國的冷戰關係劃下界線,設定了一邊相互針對、激烈競爭、甚至制裁,一邊仍能在某些互利雙贏的領域,繼續溝通合作。這是要求走平衡鋼索技巧的高難度外交路線,能否持續實行有待驗證。換言之,在未來中美兩國的高層會談上,雙方的議事備忘冊上會把議題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雙方同意需要積極合作的,會談主要是尋求進展;第二類是雙方同意互不打擊的、不涉國家安全的非敏感領域事項,會談目的是解決偶發性衝突(例如一般貿易磨擦、投資糾紛),避免誤判致衝突升級;第三類是雙方認知涉及敏感領域的糾紛(例如尖端科技、軍事監察、能源、通訊、航天等),會談目的是了解對方手段,管控分歧,避免過度反應,招致非必要的相互制裁,維持戰略平衡。耶倫訪華揭露的這套新冷戰策略,代表了拜登領導的民主黨政府的對華方針。假如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可能不會延續這個路線,他在競選活動中已放言,再當總統便會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這是他原來啟動的美中貿易戰的思路,即不分敏感或非敏感領域,使用大面積殺傷經濟協作的武器,例如大幅增加所有商品關稅,逼使兩國經濟逐步走向脫鈎。對於商界投資者來說,拜登和耶倫那一套,當然更明智務實,符合美國現實利益,但對於一般平民百姓,特朗普那一套感覺更爽,更能宣洩對中國的不滿;來年就是美國總統換屆大選之年,這兩條對華路線相信會引起不少激烈辯論。通緝八名流亡港人後續香港方面,高調通緝八名流亡港人的後續行動陸續呈現,包括國安警拘捕前香港眾志成員,指他們經營的網上商業平台,涉集資援助海外被通緝人士,以經濟資源協助海外人士游說外國制裁中國與香港特區,相關網購平台即時停運;律政司長表示會向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投訴,啟動紀律處分郭榮鏗和任建峰的程序;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表示,執法行動並非針對黃色經濟圈,但商戶不宜對外宣稱自己是黃色經濟圈,這樣對生意並無幫助;周初的消息是國安警登門把羅冠聰的父母及兄長帶走問話。這一連串的行動顯示,國安法在香港執行所鋪設的紅線正不斷擴展,從原來只針對當局認為從事危害國安活動的政治活躍人士,擴大至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的親友及平民。這種誅連式執法手段,在內地非常普遍,現在已引入香港,打擊對象首先是公開支援被囚人士的組織,然後是公開支援被通緝人士的平台,只要涉及組織、公開在網上運作、有一定經濟資源募集,有明確的支持對象,便可能引起執法當局注意,成為打擊目標。許多黃色經濟圈子裡的文宣,正正符合這些打擊指標,而只要當局通緝和檢控更多人士,打擊的紅線便會自動向前推移,逐漸覆蓋整個黃色經濟圏,逼使其轉向為只能地下私自活動的黑色經濟圈。▌[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收看節目 周一的記者會,除了公布全球通緝8個人,警方亦特別花篇幅,會調查在香港有沒有人跟被通緝的人有聯繫。這包括從事協助,教唆或者以資金資助他們,細緻到連在香港的網民捐錢分享帖文,警方都有提及。為何要眾籌?為何要去製作一些這樣的帖文出來?另外,周三開始,警方隨即展開行動,包括抱捕四個人,被指涉嫌透過網購平台,支援八個海外逃犯。被捕人士包括前「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之後又在機場拘捕多一個去台灣的人士。不同的傳媒引述消息點名報道,他們是賺取資金支援前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危害國安,而這5個人被指經營的,是集合「黃店」資訊和優惠的平台「懲罰 Mee」。「懲罰 Mee」在2021年推出,當年「黃色經濟圈」舉辦9天的「五一懲罰祭」,希望帶動疫情下的消費,這個應用程式當時在下載排名榜排第一。想知更多詳情,收看今集《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香港警方在周一罕有開記者會公布,國安處通緝名單。被通緝的8個人,全部都在海外,每個人懸紅100萬港元,當中有些名字,經常出現在官員口中,但亦有些名字,大家聽完都覺得有些意外。為何這一份罕有可公開交代的通緝名單,會率先包括他們?《大公報》頭版主角,立法會前議員羅冠聰、許智峯、郭榮鏗都被指勾結外國勢力。羅冠聰、許智峯另外被指煽動分裂國家,許智峯再多一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警方今年 2 月向許智峯的代表律師發信,當時指他在 2021 年...

  • ▌[黑膠集]漫畫家簡介政治漫畫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7年起替報章及雜誌創作漫畫及插圖。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於《明報》連載至今。出版作品包括《Hello World》,《Lonely Planet》,《大時代》,《新香港》等 。曾任教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現定居英國。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