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港經濟規劃成績欠奉,京官插手「換球員」?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1月8日至10日視察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及鹽田港,了解北部都會區規劃與經濟發展。1月9日,他主持4小時座談會,多名官員報告2025年經濟金融計劃,並強調勇於改革、敢於破局,為中央官員首次使用該詞。有分析指中央不滿河套及大灣區發展進度,夏此行意在「督軍」,促進落實習近平去年12月在澳門的指示。特首李家超於1月6日訪哈爾濱,1月11日返港。面對近千億財赤,建制派倡官員與公務員凍薪或減薪,部分工會已同意。此外,前文匯報總編輯吳明受聘政務司長特別助理,協助中國政策研究。新任中聯辦副主任祁斌提出改革香港資本市場,建議獲政府重視,由財經局長許正宇跟進。此行適逢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反映中央對香港經濟與國家發展融合的高度關注。▌倫敦華使館計劃勢必行?居民眾籌奮力抵抗中國駐倫敦超級大使館計劃在塔村市議會展開四日聽證會,但1月13日市議會已表明,由於倫敦警方撤回反對,市議會亦無理由繼續反對。警方根據市議會去年12月提交的行人路況報告,認為新大使館選址可容納最多2000名示威者,不影響周邊交通,因而改變立場。但2月8日的示威證明該區交通嚴重受阻,引發安全隱憂,市議會與警方互相推卸責任。反對計劃的團體包括英國港僑協會、皇家鑄幣廠居民協會等,批評政府受外交壓力影響決策,擔憂大使館落成後將引發更多示威。居民發起眾籌法律訴訟,示威後5日內募款近2萬英鎊。香港民主委員會宣布3月15日舉行第二波示威。聽證會將持續至2月20日,結果將由規劃檢察專員提交報告予副首相韋雅蘭,預計上半年內決定批准、條件批准或否決。若計劃獲批,反對方或提司法覆核。中國外長王毅1月13日訪英,強調中英需加強合作,展現大國擔當。▌英各黨移民議題爭民望,政策收緊成趨勢?內政部1月10日罕見公開遣返47名阿爾巴尼亞人的片段,並強調去年7月以來已驅逐近1.9萬名違規移民,按年增25%。同時,內政部宣布黑工掃蕩行動拘捕600人,並修訂入籍指引,禁止非法入境者申請英國國籍。工黨政府為應對改革黨崛起,移民政策趨向強硬。1月12日首相答問環節中,施紀賢承諾堵塞法律漏洞,並將移民問題歸咎於前朝保守黨政府。但改革黨民調首次超越工黨,令政府進一步收緊政策。移民法案1月10日國會二讀,通過後將成立邊境保安指揮部,強化執法。保守黨批評法案未提及限制移民人數,擔憂大量外籍勞工獲得永久居留,加重財政負擔2340億英鎊。有報告指2021年至今批出200萬個簽證,未來將影響房屋供應與社會福利。《電訊報》及《泰晤士報》建議延長移民申請永居年限至10年,並限制低技術勞工簽證發放,以減少對經濟的長期影響。

  • 收看節目 夏寶龍會見港工商界,期待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 上月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接連會見匯豐及怡和主席,並於深圳主持香港工商界座談會,歷時7小時。參加者包括29位商界代表如新地郭炳聯、恒基李家傑、新世界馬紹祥等,他們需逐一匯報投資計劃。夏寶龍提出6項要求,包括支持政府長遠規劃、參與北部都會及交椅洲人工島等,並強調港商需以「愛國愛港」精神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特首李家超強調商界應成為貢獻者,而非旁觀者,並推行「片區開發」模式,鼓勵發展商承擔基建及公共空間建設。此模式挑戰港商傳統操作,要求更大規模及長期投入。與此同時,政府財赤擴大,賣地收入遠低預期,財政壓力沉重。分析認為,中央要求港商配合非市場化策略,但港商或因意識形態及運作差異感到壓力,甚至加速資金外流,對中央指令的響應度存疑。 英領全球應付氣候變化,減排政策變不可能任務?...

  • 收看節目 未來連年負債,預算案欠方法;23條諮詢結束,港府稱逾9成8支持;英競爭機構關注發展商行為 今集內容: 01:12 預算案封面顏色的啟示 03:31...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特區政府為23條立法鳴鑼開道,指派保安局長鄧炳強任應變反駁隊長。鄧近日頻繁出動,反駁國際知名人士對23條立法諮詢文件的批評,但其作風近似中國過去數年常見的戰狼外交,強調與敵人鬥爭,雖可藉此鼓舞核心支持者,但卻無助於穩定人心,消除商界、傳媒與市民大眾的疑慮。其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將於周四抵港訪問六天,直接聽取各界對23條立法意見,預料商界和新聞界將於這期間密集反映憂慮。 應變反駁隊長 據《明報》報道,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及保安局長鄧炳強於2月19日出席民建聯舉辦的《基本法》23條立法講解會。二人會後見記者,身兼「應變反駁隊」隊長的鄧炳強點名批評前港督彭定康、英國保安大臣董勤達、自由亞洲電台及流亡的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對23條立法的批評,指他們旨在抹黑。 鄧炳強引述彭定康質疑港府為何在實施《港區國安法》後,仍要為23條立法,批評彭定康暗指23條立法後,執法人員可「隨意拉人」,又引述指董勤達曾批評23條立法會摧毁香港的繁榮。鄧反駁說,特區政府必須填補國安缺口,故有必要立法,而且拘捕程序非常嚴肅,否認「隨意拉人」,加上英國本身亦有國安法律,本港今次立法時也有參考,批評彭定康及董勤達恐嚇港人、雙重標準和刻意抹黑,認為二人的說法反映了外部勢力的態度。 鄧炳強看來想模仿中國外交部近年流行的「戰狼外交」,把外國政要對23條立法的批評,一律歸類為敵對外部勢力的惡意抹黑。這種政治鬥爭手法,或可獲中央某些官員好感,在本地左派圈子也有一些擁躉,但對於穩定政經大局並無作用。 較實質的回應...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41集|2023.4.21 ▌夏寶龍訪港行程保密 特首冀今年立廿三條作結 ▌趙家賢:對戴有怨恨...

  • 收看節目 兩邊走走|第40集|2023.4.14▌港女冰球隊創歷史佳績領隊:知國歌比一切重要▌初選案控方增 3 共謀者郭榮鏗蔡澤鴻黎敬輝並列▌英初級醫生罷工爭加薪官斥無理工潮或延至大選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