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到倫敦,參觀了一個免費展覽,很震撼。由我住的市鎮坐火車到Euston站,步行五分鐘就到了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毗鄰倫敦大學學院醫院,主力資助生物科技和醫學倫理的研究和展覽。除了常設有關醫學歷史的展覽,還有剛剛揭幕,殘疾藝術家Jason Wilsher-Mills的《Jason 254歷險》的展覽。Jason是一位輪椅上的畫家,人生的突變在1980年發生。當年11歲的Jason出水痘,病了幾天,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突然手腳麻痺動彈不得,且高燒不退。就這樣,Jason住進醫院。原來水痘令Jason的白血球攻擊自己的中樞神經,令他11歲至16歲這幾年間,由頸以下都癱瘓。即使後來Jason的手慢慢有回感覺,但到2010年,中樞神經又出現問題,令他不能再拿起畫筆。結果,朋友鼓勵他學用平板電腦作畫。今次展出的畫作和雕塑,就是他用digital art說故事,講述他卧床在醫院的回憶和心情。254這分鐘一入會場,我就被巨型的Jason與病床的裝置嚇一跳!巨型的男孩全身印滿色彩繽紛的圖案。作者形容,這些圖案就代表他感到自己手腳又麻又奇怪,仿如有成千上萬的不知名的病毒和細菌在身上跳舞。 那年剛好是莫斯科奧運,男孩動彈不得時,病房的電視機就成為他認識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Jason憶述,入院後只聽到醫生和父母的談話越來越沉重,聽到自己可能以後不會走路時,剛好是下午2時54分,同時他從電視轉播,看著身上掛著254號碼布的英國跑手Sebastian...

  • 過往數年筆觸,多論及時政、密幣、資安、人工智能等,反而少寫旅遊雜記,然此乃我最愛題材。我計劃定期撰寫文章,先行網上發佈,稍後匯集成書,付梓出版。計劃雖有所向,書卻未定其端,落筆後始明道路,方入境界,如同旅行。所謂旅遊寫作,少談風花雪月,但記途中所思所感所悟,偶陳哲思,自我提醒之餘,亦望讀者有所啟發。 書寫有二途:一則默默耕耘,成書後方告天下;二則日寫短章,定期發佈,免得埋沒於櫃。過往屢有籌劃新書之志,然目標過大,宛如未竟事務清單,積蓄於彼,內心自責,與其湮沒於時光,寧將半熟散文先呈讀者,不待完善而發,非棄品質,旨在盡速示人,祈得讀者反饋,修文改篇,但求對得自己對得人。 作者之限,在於寫後數度翻閱,猶有遺漏。日後覆檢,方覺辭句不順,辭不達意。幸今有網絡,能得讀者反饋,再行校訂。文章發佈於網,亦不惜持續修改,有時謹為一字之差,但求文意流暢。網上寫作過程有如雕刻,初出粗糙,後以細膩修改,去蕪存菁。 所謂「共學書寫」,乃作者與讀者互動最佳成果。讀者既為良師,提醒錯別字、觀點陳述、邏輯推論等。若真有不明不慎之處,我亦即當及早修補。對評語持開放包容之心,若違己所守,則寧堅持我見。接受他人意見之餘,亦相信本身判斷,不盲從以迎合。即使讀者不留言,但一讚一分享,亦為寫作動力,像益友加油打氣。 今向各讀者申明意向及目標,如許諾以自勵,亦願與讀者共睹成書過程,算作見證。 書名未定,暫稱「逍遙訓練場」,風高浪急,逍遙為重。...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