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aka 軟對抗

咖啡文化深植於整個巴爾幹半島,然而克羅地亞人另闢蹊徑,將民族生活態度融入咖啡之中,創造出獨特體驗。克羅地亞沿海地區達爾馬提亞(Dalmatia),孕育出名為 fjaka 的生活哲學,意指一種幸福的慵懶狀態,也就是努力地修煉「無所事事」的生活藝術。
Fjaka 在克羅地亞語的發音是 f-ya-ka,國際音標為 /fjaka/ ,其內涵博大精深,難以用其他語言完整詮釋,堪稱另一個「在翻譯中迷失」的文化概念。
世人經常對無所事事持負面看法,認為勞動光榮,游手好閒可恥。當你行事欠缺明確計劃,往往被視為失敗的表徵。久未會面的朋友相聚,開口便問:「最近有甚麼搞作?」若你答道:「沒有呀,我在努力『無所事事』。」對話大概便會戛然而止。
然而在克羅地亞,fjaka 並非消極的怠惰,而是有意為之的抽離,需要學習和修煉的智慧。我們一心以為世界尚可循理而行,但一旦見證其陷入瘋狂,即使自己明明無錯,也會遭受攻擊。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自處?克羅地亞人會說,最佳方式,莫過於以 fjaka 應對。對干擾保持淡定,幾近無動於衷,正是跨越紛亂世界的修行之道。
在香港的語境亦有相似概念,但本質截然不同。例如「出少句聲當幫忙」,略嫌批評語氣過重;或說「是是但但」,卻顯得過於頹廢,欠缺靜謐優雅的心境。道家有「無為而治」,又過於理想抽象,與克羅地亞語中 fjaka 蘊含的實用閒適大相逕庭。
Fjaka 的精髓在於,它既是用心努力的手段,亦是無所事事本身的目的;既是方法,亦是終點。克羅地亞人懂得以 fjaka 作為軟對抗手段,難怪星巴克永遠無法打入該國市場。

照片:在首都薩格勒布的一間旅館,電梯中的告示。坐這架電梯時,最初只覺較正常慢,看到海報後覺幽默。後來知道 fjaka,覺得坐𨋢也能悟出大道理。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4695318
▌【Pazu薯伯伯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不正常旅行研究所》、《逍遙行稿》,分別在香港、北京、首爾、台北出版。
作者 Patreon 頻道:https://www.patreon.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