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uisheim

Eguisheim 是法國在阿爾薩斯-洛林區(Alsace-Lorraine)著名釀酒村莊,屬於法國最美麗村莊之一。到此地旅遊不止在欣賞幾百年漂亮顏色繽紛的村屋或在不同的酒舖試酒,而是這地方的歷史,和勾起一篇中學時唸過的短篇小說。
《最後一課》(法文:La Dernière Classe)是法國作家阿爾龐斯‧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於1873年創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說。故事發生在法國與德國的邊境地區,背景正值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這使得法語的地位受到威脅。
小說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小佛朗士的少年,他在故事的開端得知今天是他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之後他們將不得不改學德語。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小佛朗士感到震驚與不安,他意識到自己曾經對學習的輕視與懈怠,心中充滿了懊悔與焦慮。老師告訴在場的同學:失去國家就如同失去了自由,而保持對母語的記憶,則如同握有一把能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因此,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文化與身份的象徵。
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就在過去二,三百年法國和德國互相爭奪之地。兩地人民互相憎恨而成為敵人。但這一切隨二次大戰完結,歐盟成立後變成過去,分隔兩國的萊茵河橋上再沒有邊界,人民任何時候都可以過境。以前的敵人變成朋友。現在Eguisheim 法語徳語同樣流通。
但《最後一課》 挑起我離開香港前授課的回憶和感慨。









▌[相印集]作者簡介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