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湖光山色舉世聞名,是世界花園,連在蘇黎世山上的弗倫特恩公墓(Fluntern Cemetery) 也是鳥語花香,寧靜整齊,格調高雅的花園墓園。比起德國漢堡公墓,蘇黎世的小很多,也沒像意大利墳場有豐富雕刻,當然沒有裸體雕像,不過也有精緻原創的作品。園中最重要的名字是上世紀英國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相片4)。他在二次大戰初期(1940年)離開納粹統治的巴黎到蘇黎世,可惜一年後便在此逝世。我探訪這墳場,正是為了他和其墓上的雕像。 ...

  • 我到過布拉格多次,參觀過三個重要的墳場:在新猶太墳場內憑弔布拉格最著名的作家卡夫卡;於老猶太墳場內漫步,在緊縮而不規則的墓碑中,思考猶太文化的問題,但兩個墳場沒有特別值得觀賞的雕像。 而高堡墓園(Vyšehrad Cemetery)建於1869年,面積不算大,但值得欣賞的雕像很多,風格和意大利墓園有明顯差異。不少捷克重要的音樂、藝術和文化名人長眠於此。第6張相是音樂家德伏扎克之墓,新藝術(Art Nouveau)的墓碑設計襯托他的頭像。 ...

  • 德國漢堡公墓(Ohlsdorf Cemetery)建立於1877年,號稱世界上最大的花園墳場(Garden Cemetery),面積達391公頃。園內有12個教堂,亦有特定公共車輛可供遊人四處走動,有小橋流水,空曠草地和餐飲休憩空間;墓碑和園林花草並列,與傳統墳場感覺不同,毫無恐怖感,是遊人散步野餐,享受生活的好環境。下葬死人的場所不可怕,大部分墓碑毫不顯眼,安放在花叢樹木中央。這是生人和逝者和諧共處的地方。和意大利墓園相比,值得仔細欣賞的雕像確實不多,藝術美感是差很多了,但可觀的也不少。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跑馬地天主教墳場成立於1842年,是香港最早的墳場。與香港墳場或回教墳場這幾個鄰近墳場相比,跑馬地天主教墳場的分別在於有雕像在其中。早期到香港的外國人,除了英國人外,亦有不少西班牙和葡萄牙天主教徒,死後埋葬異鄉。墓園內雕像當然不是本地雕刻家作品,大多是從意大利運來,很多是歐洲墓園「天使行貨」,但亦有幾個原創值得欣賞的雕像。 第十張粉紅色雲石加四角天使像的墓碑是我在所有到訪過的墳場中從沒有見過,這是上世紀一代紅星林黛之墓。碑上的銘文是林黛丈夫懷念早逝愛妻和責己後悔之言,看後無不動容。 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墳場下葬了不少歷史人物,1967年被左派暴徒焚死的廣播員林彬也在其中,但除了銘文外,沒有任何雕像。此輯墓園雕像相信是19世紀遺下僅有的作品,之後再沒有。 ...

  • 藝術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模仿或複製外在客觀事物,例如繪畫和雕刻;另一類呈現主觀意念和感受的非物質型態,如音樂和書法。音樂以聲音創造流動的旋律;書法則以文字線條成為動態的節奏,行書草書為其表表者。 以此相比,篆刻是靜態的文字結構,在特定的空間,創造虛實的佈局。但和書法一樣,篆刻本質是有意義內容的文字,不是隨意將文字堆砌而成。閒章是以片言隻語佈局在方寸之間,呈現一種靜態的美感。 此輯再以閒章蓋在黑白抽象相片上,和讀者分享。 ...

  • 維羅納(Verona)最著名的景點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陽台,但這是虛構出來的地方;在市中心的羅馬圓形競技場欣賞歌劇是無上視聽享受,不過我覺得最值得參觀的是這公墓(Cimitero Monumentale Verona)。當然還有品嚐此地出產的紅酒 Amarone! 我到過這墓園三次。在眾多雕像中,駐足凝望最長時間的,是第4幅及第10幅相中的兩個雕像,久久不願離開。 第4幅相中的雕像,是兩個裸體男女擁抱一起,女的是要離去,臉上極不願意的表情訴說死亡的痛苦和悲哀;男的雙手緊緊環抱女方下身,不想她逝去。生離死別的無奈與哀傷,在這雕像表露無遺。...

  • 都靈紀念墳場(Cimitero Monumentale di Torino)是義大利最早的紀念墓園,建立於1829,不止是都靈居民,其他意大利知名人士也下葬其中,亦是當代重要雕刻藝術家創作齊集的地方,稱為「靜寂的城市」(City of Silence)。...

  • 現代世界各地大城市的墳場,實是源自法國巴黎拉雪茲公墓(Cimetiere du Pere-Lachaise)。1804年拿破侖改革墳場法,禁止死者下葬於城市內教堂四周,要遷移到城牆之外,墓園亦開放予公眾使用。自此,這公墓成為現代墳場典範。 這是世界最著名的墳場,巴黎第一個園林公墓,每年有幾十萬遊客。很多近代法國名人下葬於此,跟義大利米蘭熱拿亞相比,雕塑作品不算多,亦無裸體雕像,但重點是家族墳墓建築設計、園林和小徑。 ...

  • Cimitero Monumentale di Staglieno位於意大利熱拿亞(Genova),是歐洲最大的雕刻墳場,於1851年開始啓用,不少著名哲學家和作家到過參觀。海明威曾説這墓園是世界奇蹟之一,尼釆也深受雕像感動。 西方雕刻藝術,當然以意大利最重要。文藝復興以降,米開朗基羅、貝尼尼等等至為傑出。19世紀中期,墓園雕塑是意大利雕刻藝術另一高峰,亦是浪漫寫實主義主要時期,注重情感的表現。死亡引發出來種種情緒:悲哀、痛苦、無奈、奧秘、不忍、或空虛,皆在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表現出來。但令我感到最驚訝的是裸體雕像在墓園,這些裸體像似應該在博物館出現!裸體藝術和死亡有什麼關係? 這課題令我多年困惑,反思「愛欲與死亡」(Eros...

  •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墳場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到那裡是為了參加葬禮或拜祭死者,因此很少人喜歡去墳場瀏覽,因為令人聯想起死亡的恐懼。但墳場其實不是為死者而設的,而是一處追憶與悼念的地方,同時亦是文化、歷史和藝術呈現的場所,因為只有人類埋葬死者,並以不同形式紀念逝去的人。從簡單的一塊墓碑到形神兼備的墓地雕塑,告訴我們儘管埋在地下的死者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們仍存在我們世界之中。 我喜歡到世界各地墳場流連,不同文化有其獨特的墳場,表示對死亡的理解和紀念死者的形式。不少參觀者是從歷史方向去尋找墳場內安葬的重要人物。但我的興趣不在墓下的死者,而是在上面的雕刻作品。死者已逝,墓上有不少雕塑是將死亡昇華為不朽的藝術,更值得我們欣賞和玄思。 墓地雕刻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大多數的墳場只有簡單的墓碑。根據我多年來參觀各地墳墓的觀察,意大利墳場可能是全世界有最多最美藝術雕刻的地方。 「墓地巡禮」將會有十輯,分別介紹意大利、法國、德國和香港的墳場。 這輯先到意大利米蘭紀念墓園(Cimitero Monumentale...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