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觀鳥愛好者,所以不懂得所拍攝雀鳥的品種。上一輯拍花,今集應該是雀鳥吧!和花影一樣,我將彩色世界轉成黑白,雀鳥不是在自然環境出現,而是明暗、對比、靜和動的雀鳥姿態。這也是另一種觀鳥方式吧。 ...
黑白的世界是一個簡約而深邃的空間。在這裡,色彩被抽離,取而代之的是形狀、線條和紋理的對話。黑色象徵著深邃、神秘和無限的可能,而白色則代表著純淨、明亮和生命的開始,還有黑白中間的灰度,呈現一種模糊的景象。 黑白花相的抽離使我們得以重新審視生活中的一切。當我們不再依賴顏色來判斷事物時,便能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輪廓和內涵。黑白的花,不是現實世界的植物,而是攝相的相片,是將花之現象,轉化成「相」。 ...
一生到過西藏一次,也是20年前了。當時已知道西藏和華夏文化根本不同,所謂西藏是中國一部分全是霸權主義的論述。親身到當地旅遊便知道無論是宗教、語言、食物、或建築完全與中土文化無關。那次旅遊是特別體驗,和世界其他地方絕對不同。 在這輯相片不需要談政治問題,只想顯示我對西藏人民的各種面相,對布達拉宮前羣眾和西藏喇嘛特別有感覺。這些當然是多年前的相片,是我歷史一部分而已,因為我相信此生再不會踏足中國境內,更遑論西藏。 ...
去年相印集刊出兩輯人間世眾生相。現覺得意猶未盡,繼續和大家分享這些人物相片。 山河大地,儘管是多年前拍攝,現在仍可回到同樣地方觀看,可能改變不大;當然,滄海桑田,變化無常,但理論上仍可重回舊地;城市也一樣,20年前或今天旅遊羅馬或威尼斯,聖彼得大教堂或聖馬可大教堂不會有太大改變。 對比來說,人物攝相完全不一樣。每一次拍攝都是即時性的,不會重複的。尤其是在這輯相片的人物,是我過去在不同地方拍攝,我和他們的相遇絕對是偶然,我們互不相識,那一次的碰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們也許不知道我在那當下拍攝。透過攝相,我和他們在那一瞬間連繫在一起,之後沒有可能再見面。他們生命的故事,我不可能也不會知道,甚至現在是否仍然生存,我也不知道。 但他們被我拍攝成為相片卻是永恆,永遠存在我的檔案裏。「瞬間永恆」便是攝相的本質。 ...
日本妹島和世於2010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兹克獎,為日本第一位受獎的女性建築師,她的作品之前在《相印集》也介紹過。今年我重回金澤再到這座妹島和世的 21 世紀美術館,有另一種感覺。 她以一個海島型的概念來設計這座美術館,利用圓型將不同的展區集中在內部,而且最外圍並非實牆,而是透明的玻璃落地窗,讓此美術館猶如透明飄浮的大扁圓島一般,從外面環境也能對美術館內部的活動一目了然。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要建築材料設計,以光投射入虛與實的空間。但妹島和世以玻璃隔離內與外,整個美術館從內到外都是通透,自然陽光直接進入美術館內,呈現不同的明與暗空間。 本輯的黑白相片相信能顯示出光與影的關係。 21世紀美術館是對平民大眾是開放的,每期展覽也不一定由著名藝術家為主導,公開接受不同級別的藝術家申請展覽,不是曲高和寡的藝術,而是與民同樂的美術館。是以參觀民眾極多。 ...
日本在二十世紀金澤出了兩位重要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和鈴木大拙。西田是京都學派創始人,而鈴木是著名的日本禪僧、哲學家及文化使者,他在將禪宗思想介紹到西方世界方面貢獻卓著。西田死後安藤忠雄在石川縣建築了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而另一位日本建築師谷口吉生則在金澤市設計鈴木大拙博物館,2011年開館。 谷口吉生創造出一個靜謐而和諧的空間,與禪的精神相呼應。博物館內部展示了大量鈴木大拙的手稿、書信、著作及生平事跡,並設有專門的禪修空間,供人們靜思與反省。館內有「玄關棟」、「展示棟」、「思索空間棟」以及「水鏡之庭」、「玄關之庭」,配合鈴木禪的思想。 不過從建築角度來看,我覺得安藤忠雄的西田館更能表達哲思與空間的關係;以禪的精神觀看,台灣姚仁喜的農禪寺似乎將禪思想和建築配合得更好。 西田哲學館和農禪寺也曾在相印集介紹過。 ...
京都是古城,有上千所佛寺。要到京都必由京都火車站,即京都驛出入。這座1997年建成的超現代宏大建築物,似乎和有幾百千歷史的佛寺有點格格不入。 京都驛是日本建築大師原廣司設計,為鐵骨和鋼筋混凝土構造。京都是日本重要的交通網絡:日本火車(JR)、新幹線和地鐵絡繹不斷,每天出入人數不知凡幾。但京都驛不只是火車站,事實上是座龐大現代化的百貨商場:酒店、似乎有數不盡的食肆:壽司魚生、抹茶雪糕、鐵板燒、拉麵店等等;同時是美術館,空中花園。 京都驛不止於此,建築物本身也值得花時間欣賞。我每次到京都,必在火車站內流連忘返!因為我相信這座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火車站! ...
伊東豊雄——2013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與安藤忠雄同樣是日本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深刻的建築哲學而聞名。為台灣人最熟悉的是台中的國家歌劇院。 伊東豊雄設計的「三朵蘑菇」公廁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用,其位於代代木八幡宮入口處的樓梯旁,顧名思義,廁所正猶如從代代木八幡宮森林中誕生的三朵蘑菇。三間獨立的公廁,分成男廁、女廁與無障礙廁所,並有一條相互連通的小路、消除空間死角,加上夜晚時,燈光會從屋頂透出,猶如點亮樹林的三盞燈。 他的作品不僅注重形式的美感,還深入考慮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他成功地將建築設計與自然環境結合,並以此為基礎創造出舒適的公共空間。透過這個公共廁所,伊東豊雄希望挑戰人們對公共設施的傳統認知,即公共廁所不必僅僅是一個功能性的空間,而可以成為一個提升生活質量的場所。 ...
好友回應上周東京公廁相集: 「日本人做事的認真,讓人驚嘆,竟把本是平凡的公廁變得不平凡,其實核心構思是對使用者的重視,也是對人民的愛護。」 電影《Perfect Days》(香港譯作「新活日常」)説日常生活的樸實無華,我先談一段在日本親身經驗的小故事。 今夏在日本金澤,下午坐計程車回酒店,途經一小路,有一年約8、9歲日本男孩想過馬路,計程車司機停下來,讓小朋友過馬路,但小孩揮手請司機先行,司機再示意孩子先過,不過小孩仍請計程車先開走,如此互讓三次,結果司機和男孩以猜拳決定。 最後,小孩子勝了,互相微笑,男孩恭請司機先走。這樣公民互讓的事,我從未在任何地方遇到,也相信只有日本人從小開始的公民教育才有這樣的人民素質。 見於微小...
2023年的日本電影《Perfect Days》(香港譯作「新活日常」),由德國導演雲溫逹斯(Wim Wenders)執導,日本影帝役所廣司主演。故事情節簡單至極,役所廣司飾演一位公廁清潔員,每天到東京不同的公廁進行清理,展現他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的公廁不是虛構的場景,而是實際位於街道上的公廁。這些公廁是東京涉谷區政府與財團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設計的「東京公廁」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邀請了16位日本及國際頂尖建築師參與,興建了17座公廁。 儘管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但建築公廁本身卻頗具挑戰。公廁看似僅是提供方便的場所,似乎對美感和環境的配合沒有任何要求。然而,日本的文化與藝術在此方面卻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不同著名建築師的手中,公廁可以變成一件實用的藝術作品。 隈研吾是眾多獲獎建築師之一,上周我介紹了他的作品——村上春樹圖書館。木材是他設計中的主要元素,因此,當我們從遠處接近這座公廁,看到它的木板結構,就能夠辨識出這是隈研吾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