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年歐遊,火車偶遇巴西作家與美國遊客,言談之際,遊客好奇問作家著作的「title」。巴西作家不諳英語,困惑此詞,遊客反複唸著:「What’s the TITLE of your book?」作家仍茫然,遊客語塞,不知從何表達。我不禁插口道:「What’s the...

  • 幼年時週末無所事事,午間電視無播卡通,惟有賽馬與體育節目,臥視天花旋轉風扇,時光漫長有如定格。那份沉悶和孤獨,乃童年遙遠回憶。有時自問,也許正是對這種寂寞的內化排斥,是以喜好讀書寫字。當初寫作不為分享,僅作日記記事,及至網絡興起,才有機會發布校園回憶及遊記等文章。說到旅行者之修養,寫作應是其一。外人以為旅行多彩絢麗,實情常伴隨不安、焦慮與孤單,即使資歷日增,還是無可避免。猶記得於「九一一事件」翌年到訪阿富汗,起行前問清情況,得知人身安全才出發。然當年配套不多,戰後生活費高昂,旅費有限,雖換來甚深體驗,卻倍感身心消耗。於喀布爾所居旅館簡陋,四壁一窗,晚間電力欠奉,只靠石油氣燈光照明,幸有紙筆相伴,書寫日夜得失,渾然不知時日,宛若「心流」(flow)。入心流者,思如泉湧,寫字速度追趕思緒,有如人筆合一。為記清晰,須細意觀察,幾近正念(mindfulness)。寫作亦為思辯,釐清觀點,時刻保持開放心境。書寫教人樂觀,偶爾遭逢不順,如遇盜賊報警,亦能趁機記下當刻細節,體會不同警局快慢節奏,在逆境中總能有所得著。間中讀回昔日遊記,遠事如新,猶讀他人行跡,聆聽往日想法,像聆聽三方感受,除能自省,更添同理與包容。以紙筆直面內心世界,應對孤寂,整理混亂思想,在迷亂中尋找意義。若言旅行是人生,寫作則是對人生的深刻洞見。於筆者而言,長途旅行最重要技能,書寫必然是其中之一。 照片: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居住的旅館,名叫 Zar Negar Hotel,22...

  • 曾與某旅行社商談業務,對方請來資深主管,自噓熟知西藏。短談之間,已覺不妥,連拉薩基本地理亦不明白。提及布達拉宮對面藥王山觀景台,主管一聽「山」字,誤以為涉足登山,連聲反對。後知觀景台屬市中心,似不欲於下屬前失體面,反復問遊客登「山」若有高原反應,如何召援呼救?救傷車幾分鐘到埗?猶如雞同鴨講。不禁問他如何熟悉西藏,原來只數年前進藏數次,卻自詡為「西藏通」。亦記起某年乘火車自新疆烏魯木齊至中國首都北京,遇一自稱「新疆通」的中國天津商人,居新疆數載,於車中大談對維吾爾人及伊斯蘭教看法,終言多為虛構,甚至冒犯。如誤以為穆斯林不食豬肉是為尊重、混淆聖誕為開齋、視齋戒進食為文明指標,令人詫異,匪夷所思。「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兩者相輔相成。吃喝無罪,然若出遊只顧玩樂,何能深入了解當地風土?讀書雖好,然若不放眼世界,何能明白箇中人情?欲識一方土地,始終在於行者本身特質——自發、專注、求知、勤學、開放、包容,缺一不可。論遊歷次數或逗留時長,猶如履歷所載年份,或職銜前「資深」二字,或似戀人相識年期,與真實功夫或相互理解程度固無必然關係,甚至大相逕庭。間中聽聞「資深」人士之言,或無知自大,或肆意歪曲,其可厭之處,遠勝素人。 照片: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方,藥王山觀景台在其西側(圖外),遊人競往該處取景,擠擁不堪,口角頻生。我拍下不少宮殿照片,於觀景台取景甚少。攝於 2019 年 5...

  • 遊埃塞俄比亞北部提格里州阿克蘇姆城,投宿旅館。室似整潔,我卻疑其未換床單,質問職員,起初否認,待出示證據,對方心虛,最終更換。過程經歷四階段:懷疑,求證,揭發,行動。詳述如下。懷疑:何以入室即疑未換床單?因早晨至旅館,昨夜賓客剛去,室未整理,遂外出買物。一小時後歸來,見房間猶亂,前台召來清潔工,不消三分鐘已完成打掃,如此神速,疑竇頓生。求證:心存疑團,入室查證,果見房間邋遢。僅用一法即能判定床單有否更換,辦法甚簡——檢視床單上有無十字摺痕。床單經洗摺疊,當有摺痕,若無摺痕,即覺可疑。揭發:若對職員道出無十字摺痕而斷言床單未換,一來欠缺說服力,二來亦不欲傳授此法。我未明言其故,只說床上發現毛髮。職員先抵賴,追問下終心虛,砌詞推搪床單新洗未乾,未能更換云云。行動:職員雖認疏忽,卻拒不替換,我轉告前台,經理跑到房間,親自換上全新床單枕套。換床單四步曲完成。旅遊多國,偶遇地方條件不佳,未能日常更換,也非罕見,如在西藏轉山、尼泊爾徒步。然埃塞北部絕非荒地,不換床單,絕非條件所限。職員若想偷懶不換床套,完美造假,實非難事。必先確保室中逗留時間足,至少十分鐘,太短易惹懷疑;其次須細察床鋪有無髮殘;為除床單皺紋,可輕噴水花,有助撫平:最後於合適位置摺十字痕。如此操作,定能瞞天過海。然而與其費神造假,不如直接更換床單,豈不更為省事?重用床單易露馬腳,虛構多有瑕疵,造假消耗更巨。與其勞神捏造,不如真誠相待,更覺輕鬆。 照片:非洲旅行常有人邀我拍照,我見他髮型,不禁問他是否看過《龍珠》,他拿出低清平板電腦搜尋,說回家要看漫畫。相中人名叫 Dawit Gebru,當年 21...

  • 過往寫作題目,從旅遊文章至近年時務政論,反映世態速變,見證苦難之時,連「節日快樂」亦難以啟齒,遑論談吃喝玩樂,寫作心境隨經歷變遷。記得有讀者見我寫文方向改變,或因見解不合,屢次留言,一時如僧伽說佛勸回頭是岸,一時動之以情嘆懷念昔日文章。然而我過去文字取態鮮明,若讀者後來才感變化,乃因當初未曾相識。虛心聆聽,是為美德,如文中理據有誤,觀點不清,得讀者指點,總願受教。然若涉立場主張,觸及核心底線,又或人身攻擊,強辭奪理,則寧堅守原則,拒絕迎合。願文字久存文始於興,若非所喜所好,焉能下筆?隨心而行,方能穩守平和,不為外物所動。時或吃力不討好,仍願留下書寫,皆因創作及研究過程自得其樂,遂能堅持探索。若有讀者共鳴,更屬萬幸。要知事情是否心之所動,不妨反思,若無利益或讚賞,還能甘心做事?一味追逐讀者喜怒,又或盤算商業所得,只管奉承,忽視內在動力,萬一外因離去,寫作之志豈不盡失?經年累月,近日重新動筆撰書旅遊主題,不慕風花雪月,但記途中感悟,願文字久存,以啟讀者之思。致力行文精煉,文白相間難免,僅求用詞確切,避用生僻字句。此文風昔日常見,非筆者所創,粵語古字多,諳者明白不難。斟酌用字造句,視之為練習挑戰,筆者亦能樂在其中。固心志,守文風,由心而發,始能保有動力。時刻內省,願亂世中不落俗套,免隨波逐流。 照片:印度恆河,與鹿野苑日月山法輪寺的僧人前往恆河做法事,攝於 2002 年 2 月...

  • 昔日於西藏,曾遇四名外地遊客,三蓄雜食,一專素餐,四人相約包車前赴阿里西北僻地。 行程開始,肉食三人已覺不妥,原來素食者堅執,標準極嚴,為確保素食不加動物油,餐前必入廚房檢查,且要求店家肉、素分鍋。店家稱條件有限,他強入廚房洗鍋,還自鳴得意道:「不是很容易嗎?為甚麼做不了?」 他不禁止團友食肉,然每見葷,總說動物可憐,不忍食其屍體。素食者或真顧及生靈可貴,卻似漠視同伴感受。同行者其後告知,每餐也如煎熬。行程尾聲,素食者見惹眾人厭惡,力圖修補彼此關係,忽說當夜由同伴選擇餐廳,一切皆可。同伴向來和善,此時卻淡然回應:「沒關係,行程快完結了。」食素本欲積福,反種怨心。 誡律守持者,或因宗教,或當遊戲挑戰,更或只想減省選擇,簡約人生。若因自律而自負搶佔道德高地,或甚強套規範於人,終非善果,更易招尤。 身教勝於言傳 曾有相識,好於傳教,道德教化只容於口,側重限制他人自由,然於言語行為愛心信心之間,枉己正人,反不見信徒榜樣。我聽甚厭,直問他終日傳教不倦,可有想過別人不信甚至反感其宗教,或關乎傳教者本人,對方一時語塞。...

  • 某年遊張家界,位處中國中部湖南省,自火車站乘公車至市中購糧。下車之時,一中年禿頭男「不慎」用腳踏我鞋面,我欲拔足而不得,心中疑惑,何故如此費勁,遂拍其肩告之。對方「驚覺」,連聲道歉,甚至卑躬屈膝以手擦我鞋面,不絕口稱:「小師傅,太對不起!」 我說無妨,然對方堅持徒手擦鞋,初覺好笑,再三言毋須如此,秃頭男子仍堅持替我擦鞋,終覺異樣,背上突生一度寒意。下意識摸褲袋,錢包已失,當下未及深思,急指旁邊另一人道:「你偷我錢包!」認定他與秃頭男乃同黨。該人心虛,立即離座,座下即見錢包。 異常必有因 旅途著重觀察,異常必有因,宜信直覺。直覺之奧,在於初起不察,及後方能細數其理。直覺實亦有科學支持,涉多巴胺及神經網等,每當預期不符,偏離常軌,多巴胺水平變化,激活大腦中之前扣帶皮質(ACC,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其負責檢測錯誤、分配注意、調節情緒等。ACC 之激活,遂釋放壓力荷爾蒙,引生理變化如表皮血管收縮,寒感由生(註)。...

  • 於古巴夏灣拿市中心乘老舊的士去巴士站。上車前議價付錢,將至目的地時,司機忽說機件故障,下車檢查車尾,又請我幫忙托著尾廂蓋,司機返回前座尋找工具,回來只敲數下便說修好。 我觀其行,卻未見他修理何物。細想忽覺毛骨悚然、心跳加速、掌心冒汗。旅途中每遇此感,常覺不祥。古巴民風純樸,遊玩時戒心未嚴,背囊置於前座下方,錢包亦在其中。下意識檢視細軟,竟少了百多 CUC(CUC 乃「可對換比索」,折合約 100 美元)。 晨早僅食過早餐,錢財不應有失,我盯視司機,覺他嫌疑大,但怕錯怪好人。司機見我眼神疑惑,以西班牙語問有何事,我乾脆用英語質問:「你偷我錢?」...

  • 過往數年筆觸,多論及時政、密幣、資安、人工智能等,反而少寫旅遊雜記,然此乃我最愛題材。我計劃定期撰寫文章,先行網上發佈,稍後匯集成書,付梓出版。計劃雖有所向,書卻未定其端,落筆後始明道路,方入境界,如同旅行。所謂旅遊寫作,少談風花雪月,但記途中所思所感所悟,偶陳哲思,自我提醒之餘,亦望讀者有所啟發。 書寫有二途:一則默默耕耘,成書後方告天下;二則日寫短章,定期發佈,免得埋沒於櫃。過往屢有籌劃新書之志,然目標過大,宛如未竟事務清單,積蓄於彼,內心自責,與其湮沒於時光,寧將半熟散文先呈讀者,不待完善而發,非棄品質,旨在盡速示人,祈得讀者反饋,修文改篇,但求對得自己對得人。 作者之限,在於寫後數度翻閱,猶有遺漏。日後覆檢,方覺辭句不順,辭不達意。幸今有網絡,能得讀者反饋,再行校訂。文章發佈於網,亦不惜持續修改,有時謹為一字之差,但求文意流暢。網上寫作過程有如雕刻,初出粗糙,後以細膩修改,去蕪存菁。 所謂「共學書寫」,乃作者與讀者互動最佳成果。讀者既為良師,提醒錯別字、觀點陳述、邏輯推論等。若真有不明不慎之處,我亦即當及早修補。對評語持開放包容之心,若違己所守,則寧堅持我見。接受他人意見之餘,亦相信本身判斷,不盲從以迎合。即使讀者不留言,但一讚一分享,亦為寫作動力,像益友加油打氣。 今向各讀者申明意向及目標,如許諾以自勵,亦願與讀者共睹成書過程,算作見證。 書名未定,暫稱「逍遙訓練場」,風高浪急,逍遙為重。...

  • 徒步於尼泊爾安納盤娜雪山,夜投茶館,原以為有熱水淋浴,某天館主卻說日照不佳,太陽能熱水器儲水少。眾人遂以布擦身,我卻照樣淋浴。朋友見我髮濕,詫異問何以洗澡,我答冷水。當時氣溫近零,海拔四千,眾人驚呼。 走出舒適區 其實以前長居西藏拉薩老城區,電壓所限,恐負荷過重,居處從無安裝熱水爐,冬季亦習以冷水淋浴,視作磨煉。冷水不像熱水舒適,只是快速以水濕身,於腋下(armpits)、臀部(bottom)、陰側(crotch)三處擦肥皂後沖洗,即謂「ABC 沐浴法」,用時不過兩分鐘。洗髮時側身,免水流至軀體下肢,減緩降溫速度。 又於崗仁波齊轉山,正值冬季,寒風凜冽,朝聖者稀疏,沿路商店多休業,一時無茶館可歇。出發前問明晚宿寺廟均有運作,知晚餐可得,故不隨身攜糧,非無準備,只是途中不食也罷。因慣於斷食,曾數度辟穀十天,知身體機能,即使終日行走,十餘時不食亦無憂。 旅遊實樂非苦,然每當言及遠行如修煉,意指放棄原有習性,適應新區,當作磨礪。偶遇艱難,如旅館無熱水、茶館休業,則冷水沐浴,或斷食半天,走出舒適區,反覺自在。無法控制陰晴,但總能決定是否冷水洗澡。不可控時,慎選應對之態,由被動變主動。 世度荒唐逍遙以對...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