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年乘搭四川航空回拉薩,座位毗鄰緊急通道旁邊,空少提醒勿觸碰機艙門的開關,我與友人皆說知道。過了一會,空少又回來,再次叮囑不要觸碰艙門,剛才不是已說了?我雖覺怪,還是應好。未幾,沒想到同一空少三度回來,千叮萬囑莫觸門掣:「真的不要打開呀!」我們不禁笑了,問以前是否有人打開過?他像得到理解兼解放,一匹布細訴以前遇過亂開艙門客人,後來還跟我交換微信。 我上網搜尋相關新聞,果有人會因奇怪理由擅開艙門,然世道雖荒誕,類似情況還屬罕見。飛行安全固然重要,有人或認為講多句無損大礙,然而對於這種萬中無一的事件,卻要三番四次花費唇舌及精力屢提乘客,似無必要,變相過度警示。 限時上網一小時 想起往事一樁,昔日曾在西藏經營咖啡館,某日下午歐洲情侶來店,只點飲品一份,一直插電使用 Wi-Fi。反正午市客稀,有多餘桌椅,任其久坐,一坐就是六七小時。晚上顧客越來越多,全店滿員,我從經營者角度去看,如他們不再點單,最好讓出桌子。我問他們要否再下單,回答說不需,但並無離開之意。那實在不好意思,地方淺窄,我只好以「科學方法」不讓他們上網。情侶見他人能上網,唯獨他們斷線,也沒敢多問,過一會就自動離開。 那天以後,我覺得任由客人上網也非良策,乃在...

  • 上星期我們剛發表了《香港人權報告2023》,又完成了聯合國對中國(包括香港)的人權審議,還沒來得及和大家分享,政府又啟動23條立法諮詢。 人權打壓接踵而來,筆者猜想有人不禁會問:「人權報告有用嗎?侵害已發生,受害者在承受,人權工作能改變什麼嗎?」 老實說,無力感經常來襲。但目撃出生地被破壞,總不能撒手不管。尤其是政府每天在扭曲人權概念,在本地、國際場合大放厥詞,對使用國安法例在香港進行的人權侵害、警暴、市民參與選舉的權利等文過飾非。更甚的是,政府的高壓手段令政治審查成為日常,把國家安全大於一切的意識形態植根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決心要將香港人權問題仔細記錄,撰寫報告,將事實公布以正視聽,也提交聯合國的人權機制跟進。 18個國家的45秒發言 我們去年就聯合國的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 上一輯聖斯德望主教座堂是維也納最重要的歌德式建築,和所有其他歐洲歌德式大教堂一樣,教堂外以尖拱和飛扶壁支撐外牆以建立高聳和寬大的空間,外在的尖塔和內在屹立的石柱讓信眾向上曕望上天。處身於歌德式教堂內,面對巍峨而陰暗的大殿,自覺渺小卑微。宗教改革之後,羅馬基督教教堂建築有顯著變化,尤其是17世紀開始的巴洛克式建築。隨著基督宗教對救贖觀念的改變,教堂亦從歌德式的冷冰設計轉為充滿希望、光彩裝飾的巴洛克式建築。聖嘉祿堂(St. Charles Church) 是維也納著名的巴洛克式羅馬天主教教堂,完工於 1737年。大殿中央圓頂上的壁畫描述天堂幸福快樂的景象。第四相片,則是從教堂外貌到內部大殿和歌德式教堂全然不同。建築風格改變亦顯示基督宗教,特別是羅馬天主教思想的轉變。 ...

  • 孩子上了中學,聽她細說同儕間的趣事、入錯課室上錯堂的烏龍事,也夠嚇人。作為一個已經不算太港媽的港媽,聽著她的分享,對照印象中的香港中一生涯,只發覺學習環境不同,對一個人的塑造的確有很深很深的影響。 女兒的歷史科老師發信邀請部分初中同學,參加一個新成立的「歷史秘聞會社」(History Mystery Club),參加者要連續每個星期一下課後參加活動和討論。女波牛最初收到邀請,不斷想前想後,說自己星期二、三、四課後都要運動,雙腳很累,星期一還要聽歷史、用腦會好崩潰……我立刻歷史鬼話連篇幫老師賣膏藥,告訴她既然老師花心思改了一個得意名字,不如參加看看吧。或者就像我們一家都喜愛的電視節目Horrible Histories一樣,好搞笑呢?! 哪個女王較血腥...

  • 英國人愛看書?在我看來,是因為太多時間要用來等巴士或者等火車,若有一本能解悶的書總好過滑手機一小時吧。對,等一小時車不是什麼奇事,有時焦躁起來什麼字都不能入腦,幸好手上是這本由 Robert Peal 撰寫的 Meet the Georgians...

  • 自移民潮出現以來,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留港」與「離港」之間的爭執。常見的不滿,有留在香港的不滿已離開的,一天到晚取笑香港變壞,好像是要透過貶低香港來證明自己離開的決定,亦沒有看到「留下來的人」如何繼續在香港努力發熱發亮。反過來,已離開的則說自己背負巨大付出,所以才刻意義無反顧地用最辛酸的語言來批評香港的情況,認為這樣才對得起所擁有的相對自由。 介懷因對彼此仍抱有希望 如果我們能抽離一點去看,當然不會認為這些爭論有絕對的對或錯,畢竟兩個群體當中的內部差異,肯定比雙方之間的差異要來得要大。無論是留港或離港,都會有昔日聲嘶力竭說要戰鬥到底的,今天變成天天只講食玩買;同樣道理,無論是在香港、英國、加拿大,或是在台灣,一樣有港人在持續努力,堅守信念。只高舉任何一邊的美麗或哀傷,明顯都是十分片面,恐怕只會變成內向的自我安慰。 我們不能排除真的有壞心腸的評論者,也說不定有立心不良的人要利用爭端挑撥離間。然而我希望,之所以有爭吵,是源於大家對未來和對彼此仍抱有希望,所以才會對昔日的同路人如何走下去有所介懷。至於到底該如何走下去,我懷疑分野之處未必在於離港或留港,也未必有可供清晰判斷哪條路才是正確的方法或標準。 過早批評背棄了理想 相對留港離港之爭,即使同樣留港,我也聽過不同朋友對如何堅持下去有完全不同的判斷,同樣會互相批評。舉個例,在資源和發聲空間越來越少的前提下,要不要和體制合作,以保持能量和網絡,也就是所謂的「賺藍養黃」?問題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又會否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體制的一部分,最後自我麻木,變成「說好香港故事」的花瓶?這條問題,我懷疑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特區政府公布23條立法諮詢文件,建議新增多項法例保障國家安全,並大幅提高現有法例的罰則,令人關注香港的人權與自由將繼續倒退;另一則是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恆大集團清盤,淸盤人能否取得內地司法部門協助,順利重組恆大集團的資產與債務,備受金融市場關注。 23條立法諮詢文件 特區政府提出的立法諮詢文件,有以下多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國家安全」概念 (1) 文件建議全盤採納內地的「國家安全」概念,指「一個國家之內的任何地方,必須適用同一套國家安全標準」。內地「國家安全」概念「涵蓋二十個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重點領域,包括: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國土安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以及數個新型領域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極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和數據安全)。」...

  • 曾於西藏旅居多年,常有人問我高原反應之事,事涉醫療,當然戴好頭盔,人之體質各異,有事最好看醫生,又或到衛生署的旅遊健康中心查詢。自己算是幸運,當初入藏均走極為緩慢的路徑,對高原氣候有充足調節,及後多年也未曾有明顯反應。 高原病的主因就是缺氧,調節呼吸是重中之重,然而不少人卻因缺氧導致呼吸既急且淺,節奏紊亂,呼吸不足,加深缺氧,引致更差的缺氧,變成惡成循環,像下降的螺旋,情況只有惡化再惡化。 有些人難受過後,自然能走出來;但有些人則是不斷惡化,甚至還沒有完成適應的過程,便匆匆打退堂鼓坐飛機離開西藏,以後對高原充滿恐懼,見過鬼怕黑。這種恐懼甚至會影響他人,以前舉行過不少西藏旅遊講座,總會遇到參加者跟我說一直不敢前往西藏,原因只是「因為他的姐夫個表弟個同學個伴侶,曾經到訪西藏而有高原反應,嚇得身邊眾人都不敢再去」(或類似的原因)。 調整呼吸是關鍵 有關高原反應的用藥情況,衛生署旅遊服務中心建議服用 Diamox,但在香港屬處方藥,部分人有過敏。服用...

  •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的地標,是12世紀的聖斯德望主教座堂( Stephansdom Catherdal )。座堂是羅馬式和歌德式建築,到今天仍是維也納最重要的宗教場所。這座超過八百年的古老教堂經歷過維也納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更見證了哈布斯堡皇朝乃至於奧地利的興衰。不少主教貴族長埋在教堂內。 到教堂內參與彌撒和其他宗教儀式的信眾亦十分多,教堂同時是音樂活動的地方,差不多每晚都有音樂會,這當然因為維也納是上幾世紀的音樂首都。參觀教堂不需入場費,每天開放給民眾到晚上。 教堂內雕塑和繪畫當然值得仔細欣賞。...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