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雨傘烏托邦不能忘記,三年前中文大學從九月到十一月中出現的悲壯事件,我們中大人和香港人更不可能忘記。這些在2019年前從未在校園出現過的景象,相信之後也永遠不會再發生。這一年將香港和中大從歷史分割出來,自此之後,中文大學再不是我們熱愛的自由開放、尊重科學與人文價值的大學。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理工大學。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八年前十月到十二月底的中環,旺角和銅鑼灣是我們香港人集體浪漫的夢!盼望自由民主能真正出現在我們的家鄉。我們哪位沒到過這幾個「烏托邦」流連忘返? 俱往已!自由民主烏托邦逝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個獨裁者天下第一之「夢」。悲夫! 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些影像和日子! ...
「攝」意指「吸取而保存之」,「相」是呈現眼前種種現象。「攝相」是透過相機,在特定四維時間空間,將面前的視覺經驗轉化成二維的平面上。相片所展現的是攝相者的過去經驗。上星期第一輯相印集刊的是倫敦相片,儘管有不同的環境因素,仍可以再次隨時到泰晤士河旁拍攝;但香港再也歸不得,這輯我城相片,全是過去的歷史紀錄而已。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説得對,無論在任何情況,儘管可能在痛苦和悲憤之中,我們都不要沒有藝術的美在心裡。是以藝術創作: 音樂、電影、攝相、繪畫、雕塑等都是維持我們生命意義的原素。《綠豆》的《破土》專欄容許我在文字專欄之外再開一空檔,以《相印集》為名,以我的相片和篆刻作品為內容,每次刊出大概十個作品和大家分享。每次刊出一個主題:人物、風景、城市、建築、線條、抽象等,有黑白,有彩色,也有我的篆刻作品。第一輯是倫敦的近作。又:《鏡遊集》暫停兩週,因為現在寫勞思光先生的銅像。業師於2012年10月21日逝世,至今匆匆已十年,這篇銅像故事是為紀念他而寫,是以在10月22日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