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有數則,包括香港特區律政司司長向法院申請禁制令,尋求禁制《願榮光歸香港》這首社運歌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訪問中國,尋求恢復高層溝通機制,降低中美對峙擦槍走火的風險;美國刑事檢控部門控告前總統特朗普違反保密法律,離任後私下收藏多箱官方機密文件。 (一)禁榮光歌影響深遠 香港過去是一個高度自由的城市,雖有管制不良刊物和審查電影的法律,但從沒有把一首流行歌曲列為禁歌。此次律政司司長向法院申請禁制令,把《願榮光歸香港》及其一切演奏、改編版本列為禁歌,試圖逼使國際科技龍頭企業谷歌把這些版本從YouTube平台上移除,以及阻止其搜尋器程式在用戶搜索「香港國歌」時展示這些版本,反映香港特區政府對被指觸犯國安法的文藝創作,正採取一切法律手段予以封禁,香港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和國際科網平台將首當其衝,若不主動下架便可能被封網及控告。至於身處海外的香港居民和外國人,雖可繼續傳播這些禁歌,但日後進入香港時或會被指違反國安法而惹上官非,事件的影響因此相當深遠。 6月12日(周一)早上,禁制令聆訊在高等法院開庭,法官陳嘉信要求律政司代表澄清,禁制令針對哪些人,即案件的被告是誰。律政司一方澄清,禁令不是針對全世界,僅針對有違反禁令的行為(以任何方式傳播榮光歌)以及意圖(具違反國安法意圖),正在干犯和有意干犯的人。但法官對此定義並不滿意,認為這並不包括從沒干犯任何行為但在禁令生效後違令的人,但律政司一方卻認為這些人也受禁令所限。法官認為事情有點奇怪,遂批准延期讓律政司代表索取指示,釐清被告身分涵蓋範圍,案件押後至7月21日再訊。從聆訊過程看,律政司代表的準備甚差,連最基本的資料也沒預備好,以致庭上屢次被法官問到「口啞啞」,散庭時竟然不回答記者自己的名字與職銜,專業素養令人質疑。 或涉封網或斷網行動 假若法院批出禁制令,並把禁令向谷歌送達,谷歌將要採取措施,防止香港用戶搜尋到這些禁令列明的歌曲版本(申請文件上列出了32條YouTube片段)。但香港法院的禁制令在香港境外並無約束效力,谷歌可以容許非香港用戶繼續搜尋和傳播這些歌曲,特區政府若要阻止香港互聯網用戶接觸這些在海外平台傳播的禁歌,便要把禁令送達所有在港營運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和電訊公司,要求他們採取措施封阻香港用戶登上這些傳播禁歌的海外平台,這會涉及相當複雜的封網或斷網行動,而用戶亦可能採用各種翻牆軟件和加密通訊軟件,嘗試繞過通訊系統的封阻。...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治新聞是「六四」事件34周年,香港警方用盡千方百計,阻止民眾到維園及其他公眾地方悼念「六四」,令原本象徵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與內地有所區別的維園燭光消失。這個禁止悼念的新聞,比一般國安法案件的影響更大,有力地向國際社會說明,香港的自由環境已經改變。過去三年,特區政府假防控疫情之名,反對民間組織舉辦「六四」集會。今年六月,防疫措施已盡撤,特區政府不再掩飾,擺明車馬就是禁止民眾公開悼念「六四」。不單反對任何集會申請,還動用大量警力截查接近維園的市民,但凡身穿黑衣或帶備蠟燭鮮花的,便安插一些懷疑罪名帶走調查。法院過去從未有判處悼念「六四」屬顛覆或煽動叛亂,保安當局卻全盤接收中央政治定調,但凡紀念「六四」即意圖顛覆,把支聯會曾經在集會使用的政治口號「結束一黨專政」無限上綱為顛覆中央政權、違反經修訂的中國憲法及國安法律,並把所有不涉這口號的悼念活動等量齊觀,作為全方位鎮壓封鎖的依據。多年來,這種全方位封殺「六四」悼念的行為,只在內地執行,例如提前把天安門母親帶離北京,禁止她們公開悼念,又在互聯網上全面封阻意涉六四的文字或圖像。這些封禁行動被香港及國際記者廣泛報道,令全世界都知道,即使三十多年過去,八九年以坦克和子彈鎮壓天安門學生運動,到今天仍然是北京領導人的政治忌諱。正因如此,「六四」後的三十年間,香港能夠每年在維園辦六四悼念晚會,公開記念「六四」死難者,便成為了一個標誌,說明香港與內地在政治和法律上有區別,香港這一制可享有內地沒有的自由。如今這標誌消失了,連最和平的以燭光記念死難者表達哀思的自由都不容許,其他自由便可想而知。連續三十年都出現的維園燭光,在疫後復常的社會中竟然徹底消失,還有誰相信香港自由不變?對於留意香港時事的人,以上說的其實早已了然於胸,特區政府會封殺「六四」悼念,完全是意料中事。但到了接近「六四」這天,海內外的民眾還是緊緊盯著,香港特區政府每一個「過分緊張」的無理舉措,例如向戲院施壓要求取消包場觀影活動,那怕看的電影與六四或政治完全無關,都在網上社交平台迅速傳播,種種當年今日的資料一再重現,充斥網上空間,彷彿抗議著當局的審查下架,提醒著民眾毋忘六四。不單如此,各種打擦邊球方式的創作,也大行其道,例如多個西方國家的駐華使館,便以各種意涵相關的圖像,測試中國當局的審查機制,暴露政治審查的荒謬。這些微枝末節,成了「六四」34周年的獨特政治風景。蔡玉玲的查冊案香港電台前節目編導蔡玉玲的查冊案終極上訴成功,終審法院於六月五日宣布,撤銷她的定罪裁決,也受到廣泛關注。這宗案件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警方選擇性執法,報復蔡玉玲製作七二一事件特輯,深入挖掘警方縱容白衣人在元朗行兇。香港記者以運輸署網上查車牌機制作新聞調查,每年數以千百計,警方卻單單針對蔡玉玲進行刑事調查,並視為較嚴重罪行,以控罪書形式控告,而在《大公報》記者黃偉強被揭發,於同一時期也曾以查冊為證據作報道,檢控當局便以較輕的票控方式處理,而同一名主審法官也對黃從輕發落,准他自簽保二千元守行為一年便撤銷控罪。這些執法上的選擇性與差別對待,令香港新聞界清晰看到,監察警權會遭政治報復!其二,運輸署在整件事上完全沒有捍衛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反而盡力收窄查冊制度,只容許有關汽車買賣或交通意外訴訟的查冊,對於其他符合公眾利益的查冊行為,例如記者調查使用汽車犯法的兇徒背景,或者盡職調查機構調查公司資產誰屬等,都被運輸署視為與交通運輸無關。進行網上查冊便視為使用虛假資料查冊,這種狹窄的法例詮釋竟獲各級法院認可,以致蔡玉玲一再敗訴,直至上訴到終審法院,才成功推翻運輸署的無理詮釋。運輸署會否服從終審法院裁決,還原昔日的寛鬆查冊制度,還是修改附屬法例,維持狹窄的查冊範圍,將會顯示香港特區怎樣看待資訊透明度這個重要課題。▌[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數則,香港方面較受關注的是數千市民取消器官捐贈,特首竟然要求警方調查;國泰航空三名空姐私下取笑乘客,被偷偷錄音後曝光,竟然遭內地媒體鞭撻、被國泰解僱,還讓建制派議員借機要求,加快立法禁族內歧視。至於中國內地及國際方面,較矚目的是雲南強拆清真寺圓頂,引發大規模衝突,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成功連任,令歐洲局勢更添動盪。市民取消器官捐贈5月23日,特首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留意到近日取消器官捐贈出現不尋常情況(過去五個月共有5785個取消申請,當中約一半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登記)。器官捐贈屬崇高理念,近期取消器官捐贈情況不尋常,非常反對任何人嘗試破壞系統,認為目前情況屬非常可疑的破壞行徑,他譴責破壞者,形容他們是恥辱,將要求警方調查當中是否涉及違法行為。為什麼特首反應這麼強烈?這是因為最近這一波取消器官捐贈潮,很大程度上源於政府宣布與內地建立器官共享制度,讓兩地病人均有機會受惠於民眾的器官捐贈。官方認為這安排對香港病人更有利,因為內地人口眾多,港人受惠於內地市民捐出器官的機率,大於內地病人受惠於香港市民捐出器官,而共享機制亦可減少器官無合適移植者被浪費的機會。不過,香港市民普遍對內地的器官捐贈制度抱有疑慮,抗拒在現階段推行器官共享,導致許多人主動取消登記。就算當中包括一些對內地政治生態反感的市民,借取消登記來宣洩政治不滿,行政當局只要改進登記系統,確保只有已作有效登記的市民才能取消登記,杜絕未登記卻申請取消或重複申請取消,便能把所謂不尋常的、破壞系統正常運作的狀況消除。餘下來的有效取消捐贈申請,不論其背後動機如何,當局都只能尊重,畢竟器官捐贈並非責任,純屬市民自願的慈善行為,不可能用警力調查來改變,只能通過長時間的宣傳教育,讓愈來愈多市民自願登記捐贈。這個道理非常顯淺,為何貴為特首的人會不懂?原因在於他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他要向內地的港澳政策主事官員負責,這些官員一旦認定有港人在搞軟對抗,借一些合法的舉措來宣示對內地的不滿,便會向特首及整個特區政府施壓,要求他們採取措施對付搞對抗的人。警隊出身的李家超特首想不到辦法,便只能祭出警隊調查這道唯一板斧,向北京的上司交差。他有這種反應,這不是第一次,之前面對長者被指濫用二元交通津貼優惠、內地訪港旅行團要站在街頭食兩餸飯,他都有類似反應,以致坊間評論者取笑他,在拿著錘子的人眼中,一切事物都是釘子。國泰解僱三空姐國泰航空解僱三名空姐事件,與特首的小題大做,動輒把小事化大,背後原因其實是一樣的,同樣是內地政治壓力使然。個別空姐不懂得尊重乘客,私下取笑乘客英文欠佳,被乘客錄了音投訴,一般航空公司只會小懲,處分道歉了事,鮮有即時解僱。但這次事件被內地官媒刻意炒作,提升為港人空姐歧視內地乘客,並視之為普遍現象,煽動內地民眾仇港情緒,借機向國泰航空施壓,為國營企業他日取代英資控制國泰鋪路。國泰在這樣的政治操作下即時跪低,解僱三名涉事空姐,以為可以平息事件,其實只是飲鴆止渴。建制派議員奉承上意,已趁機要求盡快訂立族內歧視法,用刑事法律來對付斗膽笑謔內地同胞的香港市民,日後再有空姐失言被錄音,遭到的報復就不止解僱,還有刑事檢控或民事索償!雲南強拆清真寺圓頂雲南強拆清真寺圓頂引發的衝突,讓人想到文革期間的雲南。同樣由於政府粗暴干涉回民宗教生活,引發大規模武裝衝突,以致外界認為,在習近平管治下的中國,正在重演文革的許多極端舉措,乃有文革2.0的説法。這個描述比較籠統,實際情況是今天內地的政治與經濟面貌,與文革時期大為不同,即使出現同樣的最高領導偶像崇拜,或鎮壓異見消滅異聲,具體展現手法和社會影響也和過去不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文革2.0之說作為媒體標題固然吸睛,實際內涵卻頗含糊。雲南沙甸伊斯蘭信眾聚居地「通海納家營」,因改造清真寺而引發的回民示威,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為貫徹習近平宗教思想,要求清真寺「中國化」,所以要拆除仿阿拉伯建築的圓拱頂,並且在寺內掛習近平像,確保信眾聽黨話跟黨走。這種宗教改造手段,並不是單針對伊斯蘭教,對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當局推行的也是類似的措施,只不過強拆的宗教標誌不同,在雲南清真寺是圓頂,在浙江一帶是十字架!換言之,所有外國傳入的宗教,都要經歷一個假「中國化」之名推行的以中共領導人為最高服從對象的文化改造,拆圓頂拆十架只是「中國化」的表象,掛習近平像聽中共領導人指揮,才是「中國化」的真實涵義。這種宗教改造會在香港發生嗎?有留意宗教新聞的人應該知道,日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內地官方認可教會合辦了一場大型研討會,廣邀基督教界領袖及神學院參與,主題正是基督教中國化。中美關係在國際新聞方面,中國特使李輝游說歐盟諸國,接受俄羅斯佔有已取得的烏克蘭領土的事實,換取俄國同意停火,這個主張受到廣泛譴責,進一步削弱了中國試圖作為俄烏戰事調停人的角色。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峰會期間透露,美中關係即將改善,令外界密切觀察此段時期中美兩國的官方接觸。但即時浮現的卻並非破冰之舉,而是中國宣布制裁美國儲存記憶芯片製造商美光,指其產品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禁止中國境內企業使用。這宣布即時引起美國商貿部門抗議,而國際輿論分析則指出,禁令能否成功,會否反過來打擊中國自身經濟發展,將視乎中國能否以南韓生產的芯片來取代美光的芯片,事件將導致美中兩國同時向南韓施壓。土耳其總統選舉除了這兩則新聞,土耳其總統選舉是近期最受關注的事情。埃爾多安成功連任,令西方國家普遍感到失望,俄羅斯則大為高興,普京迅速發出賀電。從歐洲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埃爾多安連任令地區局勢更加動盪不安。首先是土耳其經濟瀕臨崩潰,通脹達到40%以上,貨幣匯率持續受壓,若埃爾多安繼續拒絕加息,只能實施外匯管制,才能阻止資金外逃,但外匯管制勢必重創土耳其經濟,打擊正常貿易及外來投資。一旦土耳其陷入經濟危機(匯率失控、債務違約),歐盟將如何回應?會否像當年拯救希臘那樣出手援助?土耳其又是否願意接受援助必然附帶的改革條件?這是未來一段時期土耳其政局最大的不明朗因素。其次,土耳其對中東局勢有舉足輕重影響,其與俄羅斯對敍利亞一帶地區的軍事干預,造成了大量難民湧入歐洲,衝擊歐洲諸國的保安政策和經濟政策。難民問題更刺激歐洲國家的右翼政治勢力崛起,以強制手段排阻難民為號召,取得許多民眾支持,正在改變歐洲的政治版圖。而埃爾多安本人的政治強人形象,在公然反抗執行歐洲法庭裁決後,在歐洲右傾勢力圈中亦大受歡迎,尤其受匈牙利、波蘭等國保守勢力推崇。他與普京的作風相似,二人惺惺相惜,以致芬蘭和瑞典因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而申請加入北約時,埃爾多安公開反對,指二國支持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搞恐怖主義,成功拖慢了兩國加入北約的步伐。凡此種種,顯示埃爾多安連任是對歐盟及北約的一項挑戰,目前俄羅斯仍是歐洲安全的首要威脅,歐盟和北約對土耳其只能忍耐,一旦俄羅斯兵敗普京倒台,埃爾多安恐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兩個峰會,一是中國在西安主辦的中國與中亞五國峰會,另一是日本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前者雖富麗堂皇,打造萬國來朝的盛唐氣象,但時機不對、脫離現實,客觀效果恐怕會弄巧反拙;後者雖樸實無華,卻有多個重要國家列席,還有烏克蘭總統親臨,形成以孤立俄羅斯來結束俄烏戰爭的國際共識,很可能成為重劃國際政治版圖的重要里程碑。中國與中亞五國峰會,從地緣政治上來分析,有兩方面的重要性。其一是挖俄羅斯牆腳,把過去屬於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幾個中亞國家收編,納入中國政治勢力範圍,這種明擺著架空俄國、深入其後花園收編盟友的舉措。這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是難以想像的,反映中國判斷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將以失敗告終,或者兩敗俱傷,國力將大不如前,所以可以公然招攬其「藩屬國」。另一點是突顯中國主導國際秩序的野心,大張旗鼓地舉辦中亞峰會,而非低調地逐一收編,彰顯的是大國實力。中國承接著之前一系列的外交攻勢,成功拉攏巴西及中東等國家,這次中亞峰會原意是要突顯中國有能力組建廣泛的國際連盟,建立一種可以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抗衡的國際秩序,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同時藉此鼓舞國民士氣,強化民族自豪感,以萬邦來朝來提升習近平的大國元首地位。不過,這次峰會舉行的時間正值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之時,三年疫情衝擊剛過,國計民生元氣未復,這個時候以大唐盛世的宮廷禮儀款待中亞五國,還承諾大灑金錢以260億元人民幣資助五國,看在民眾眼內,自然感到不是味兒,覺得官方宣傳脫離現實。至於廣島峰會,在地緣政治上也有很多看點,值得逐一分析。其一,峰會最大亮點是澤連斯基親臨,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烏克蘭與俄羅斯仍在熱戰之中,從歐洲坐飛機到日本,沿途的保安極不容易,但澤連斯基借助他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交情,獲法國租借政府專機,出奇不意地空降廣島,這就令廣島峰會變成解決俄烏戰爭的國際峰會,而解決方案的大原則,也不再是中國過去倡議的無條件無前設式和談,而是烏克蘭向來主張的以恢復烏克蘭原有領土為前提的止戰方案。其二,美國在峰會前夕突然宣布,同意北約盟國把他們的 F16 戰機供應給烏克蘭,而美國會派員訓練烏克蘭的機師。 F16 戰機對俄烏戰爭的制空權甚為重要,烏克蘭使用的是舊式俄製戰機,一直要求西方盟友供給 F16 。荷蘭、法國等由於戰機升級,也很樂意把快退役的...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香港政治新聞是有40年歷史的尊子漫畫被迫停刊,與此關連的新聞是公共圖書館把大批圖書下架,部分內容涉及政治,部分與政治無涉,只是作者或出版人被政府列入黑名單。而由一名外國人營運的交通新聞網站 Transit Jam ,其創辦人向夏寶龍請願後,被中共喉舌媒體連日點名攻擊,亦於日前宣布停止運作。這連串新聞顯示,香港的言論自由正大幅倒退。 關注香港言論自由變化的人會知道,自2019年反送中社運遭政府強力鎮壓後,政治表達的自由就不斷被收緊,而在2020年中北京替香港訂立國安法後,更是每況愈下,其中以《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要員被拘、機構被迫停運,最為標誌性。如今這一波政治清洗,針對的已經不是嚴肅的政治新聞報道,而是政治諷剌、政治類圖書、打政治擦邊球的小型網上自媒體,反映北京主導的香港管治轉變,其目標並不限於封殺所謂反政府媒體,而是全面清除觸犯官方禁忌(例如六四)的各類出版物。 尊子漫畫停刊,《明報》並沒有明確解釋理由,只是感謝尊子四十年的持續貢獻,而尊子則表示是與報社協商後的決定。但《明報》的讀者和關注事件的公眾都看得清楚,這個既不符合報社理念與傳統,亦違背市場規律討讀者厭惡的決定,唯一可能理由就是政治——過去一年政府官員六度公開點名抨擊尊子漫畫,積累的政治壓力太大,以致報社和尊子都感到備受威脅,若不停刊便有可能步羊村繪本案後塵,被控以發布煽動刊物罪。...
五月六日黃昏,一條長長的車龍,載著以千計的平民,在恐慌中爭相離開扎波羅熱市。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這是因為該市靠近核電廠,去年佔領該市的俄羅斯突然下令居民疏散,相信是準備應對稍後烏克蘭對該市進行反攻,事件令歐洲各國高度關注,烏克蘭戰事不但會迅速升溫,而且可能波及核電廠造成核幅射擴散。隨著歐洲氣溫轉趨溫暖,烏克蘭東部地區告別濕寒季節,泥土適合坦克前進。歐洲多國預期,烏克蘭籌劃多時的大反攻將一觸即發,美國和歐盟過去數月加緊供應的武器,將會成為大反攻的重要助力,而俄羅斯對此亦作了大量準備,包括在全國各處大量徵召新兵,向僱傭軍集團供應彈藥等,激烈的戰鬥一觸即發。五月八日周一,俄羅斯發動大規模的無人機空襲,目標是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次先發制人,外界認為俄軍是搶在戰勝納粹紀念日前造勢,振奮士氣軍心。而扎波羅熱的大疏散,則被視為俄羅斯借核電廠作掩護攻擊烏克蘭軍的部署,在雙方激戰中,假如發生核電廠幅射外洩,兩方都會把責任推向對方,但客觀現實是,幅射將主要影響烏克蘭和歐洲的居民,對俄羅斯影響較輕微,而這種「核意外」會令歐洲各國重新評估戰爭風險,或會施壓逼烏克蘭同意停火,屆時俄羅斯可望保存大片軍事佔領的烏東土地。如果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要完全避開核電廠一帶,便無法順利推進,令核電廠一帶成為難以克服的瓶頸。對亞太地區的影響烏克蘭戰況起伏,不單影響歐洲政局,對亞太地區的影響也是立竿見影。隨著戰況膠著,中俄拉近關係,形成反美同盟。美國也積極拉攏亞洲盟友,成果較顯著的是日本與南韓峰會,兩國領導人暫時放下戰爭仇怨及領土糾紛,全面加強經濟與防務合作,餘波所及,南韓駐華使館與中國官媒為了南韓總統對長津湖戰役的講話公開罵戰。除了日韓展示共同進退姿態,菲律賓棄中親美的步伐也令人意外,尤其主導這個外交政策大轉彎的菲律賓民選總統,竟然是小馬可斯。他父親是因貪污被迫下台的前總統,流亡美國並隱匿了大量財產,小馬可斯一度成為追討對象,長期不願踏足美國,以免捲入官司,如今訪美並獲拜登高規格接待,答謝他開放四個軍事基地供美國使用,這種緊密關係是台海局勢緊張造成,而台海局勢升溫則是烏克蘭戰事導致,可見地緣政治是一環扣一環。中國頻繁的外交動作面對這種圍堵壓力,中國的外交動作也相當頻繁。近日較矚目的是國家副主席韓正出訪英國、葡萄牙、荷蘭;外長秦剛出訪德國、法國、挪威,以及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主持中國與中亞峰會,深入俄羅斯後院拉攏中亞諸國。不過,韓正訪英之行在國際輿論上失分多於得分,主要因為香港情況近年急劇惡化,人權自由排名大跌,而韓正過去數年在中共領導層負責港澳事務,所以英國媒體報道指北京派他出席英王加冕大典,是故意羞辱英國,在報道加冕儀式時也當他透明。但英國政界和商界是相當現實的,商界代表參與歡迎韓正晚宴大談英中貿易,英國派商業及貿易大臣赴港跟進,這些都是英國功利現實的一面。中國與加拿大互相驅逐使館人員一事,也看見政治立場對抗與經濟利益妥協並存。事件源起於加國華裔議員莊文浩在國會提案,譴責中國苛待新疆回民構成種族滅絕,中國駐加使館收集了莊的家庭背景資料,交內地安全部門向其在香港家人施壓,莊向杜魯多政府投訴求助,但杜魯多正忙於與北京修補關係,彌補孟晚舟事件對中加貿易的衝擊,把莊文浩案按下不表。結果有媒體爆料,指杜魯多政府沒盡力捍衛國會議員不受外國滋擾,沒阻止中國滲透影響加國選舉,加國外長為平息風波,下令驅逐中國外交官趙巍。中國立即報復,驅逐一名加拿大駐上海領館人員,並放任網民發起杯葛加拿大鵝牌羽絨服,以經濟損失來懲罰加拿大。這宗外交風波顯示,中國市場對西方國家吸引力很大,一般情況下政府官員為了和中國做生意都願意作政治妥協,但民意敵視中國已成主流,善於駕馭這股民意的政治人物和游說組織,也有能耐逼政府採取措施針對中國,這種角力會在歐美政壇反覆出現。另一則值得關注的中國與國際新聞,是外長秦剛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五月八日在北京會面。會後中方發表的信息指,去年十一月習近平與拜登在巴厘島成功會晤,達成重要共識,但此後美方連串錯誤言行,破壞了這得來不易的積極勢頭。如今應當穩定關係,避免螺旋下滑,防止出意外,要冷靜專業務實地處理意外偶發事件。這次會晤及公開信息,相信是因應烏克蘭戰況升溫、台海局勢緊張而發出,不想氣球事件重演。美國方面看來也有這個意願,不想在明年大選前發生嚴重衝突。中國未來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在中國經濟方面,過去一周最矚目的要聞,乃二十屆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就中國未來的產業發展,提供了一些大原則大方向。其中較受外界闗注的有三點,其一是在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時,要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這個表述顯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領導層對虛擬經濟甚有戒心。儘管近年冒起大量創新科技企業,都是以互聯網上的數碼活動為依據,例如虛擬金融、電競電玩、人工智能,但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是世界工廠,近來中國在外交上取得進展,說服多個國家答應使用人民幣結算雙邊貿易,基礎就是中國製造的商品切合這些國家的貿易需求,所以製造業是中國的硬實力,不能脫實向虛。另一點與此相關、互為呼應的,就是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這個表述反駁了內地企業界一個流行的說法,即提升產業結構除了要積極發展高科技、高增值的産業,也要淘汰一些過時的、落後的、產能供過於求的低端產業,讓這些低端產業轉移去其他發展中國家。現在中共中央定出的方針卻是不能退出,要堅持把這些低端產業轉型升級,這便為許多地方政府提供了藉口,可以保留一批虧損的、不具經濟效益的國企。第三點受關注的會議公布,是關於人口政策,說人口發展是關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體策略包括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這些表述反映,習近平領導的中共中央對於人口紅利消失、人口總量被印度超越,看來頗為介意,要嘗試扭轉內地生育率下跌的趨勢,繼開放二孩、三孩後,將會再出新政策鼓勵生育。國殤之柱被檢走至於香港新聞方面,政治新聞較矚目的是警方把過去長年擺放在香港大學的國殤之柱,列為一宗顛覆案件的證物予以檢取。之前港大已把這件雕塑移離校園,存放於石崗的嘉道理中心,雕塑物主丹麥藝術家高志活一直想取回。此次警方取走雕塑,並沒有與高志活聯絡,乃是運用國安法附屬法例賦予的權力,將雕塑列為證物予以接管,將來審訊結束如何處置、會否歸還,則屬未知之數。這種行事手法,連同禁止六四晚會、封殺六四紀念館等,顯示港府正落力消除香港的「六四」記憶,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務。另一則值得關注的香港新聞,是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美國聯邦快遞將亞太區域總部由香港遷至新加坡, FedEx 發聲明指只有少於15%職位會遷移。這則新聞向公眾印證了企業界早已知悉的趨勢,即中美經濟脫鈎下美資企業不會把亞太總部設在香港,不論中國如何震怒,設法懲罰這些美國企業,恐怕都無法扭轉這趨勢,這不代表美資企業放棄中國市場。聯邦快遞的聲明說得清楚,他們會設法保持在這市場的領先優勢,但營運總部是另外一回事,那關乎管理層的人身安全和管理數據的保安,在香港國安法強力運作下,美資企業怎敢冒這個險?▌[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一是中國元首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稍為紓緩了緊張的中國與歐盟關係;另一則是中國通過了新的《反間諜法》,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搜查及拘捕了多名與西方有關係的人,令外資企業在華投資風險驟增。 習近平會與澤連斯基通電話 習近平會與澤連斯基通電話的傳聞,在習近平出訪俄羅斯與普京會晤時就甚囂塵上,但不知何故遲遲沒有發生,使習近平出訪一事變成一面倒拉近與俄羅斯關係,使西方認定習近平是要與普京結盟共同對抗西方,而非充當中間人調停烏克蘭戰事。其後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電視台訪問,說前蘇聯加盟國的獨立主權國地位未定,在歐洲引起一場外交風暴,歐盟國家強烈質疑中方立場,中國外交部急忙澄清。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與澤連斯基談電話約一小時,而事後澤連斯基對通話又給予正面評價,便在一定程度上紓緩了緊張的中歐關係。 不過,從澤連斯基與習通話後的對外發布來看,無論北京是否介入,烏克蘭與俄羅斯暫時還不具備條件重返議和談判桌。澤連斯基只是爭取中方理解和尊重烏克蘭的立場,即烏克蘭不接受以領土換和平,和談必須以1991年烏克蘭獨立時的彊界為基礎,即既包括去年被俄軍侵佔的烏東領土,也包括2014年被俄羅斯奪去的克里米亞,以及請求中方協助向俄羅斯施壓,促使俄方加快遣回逾萬名被擄的烏克蘭兒童和戰俘,並不涉及任何俄烏會談的實務安排。俄國其後發表的聲明也顯示,俄方認為烏方主張等同拒絕政治談判,俄方會繼續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目標。 換言之,中國的外交斡旋只是做到與俄烏兩國最高領導者都能直接溝通,為日後時機成熟時介入促成和談奠下基礎,對烏克蘭當前戰局暫時沒有影響。這次外交斡旋,更大的作用在於向歐盟表明,中國有誠意紓緩歐洲局勢,並非一面倒親俄挺俄,向普京提供各種支援,助他欺壓烏克蘭。假如中國能守住這條界線,不向俄羅斯提供軍備或民用轉軍用設備,則烏克蘭的親華姿態(包括對華發表正面講話、重派駐華大使等)便有價值,歐盟諸國內部的親華派(如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有發言空間,否則歐盟可能會走上全面敵視中國的軌道。 新修訂《反間諜法》...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中國新聞有兩則,其一是內地開展農業執法,被稱為「農管」的執法隊進入多個農村,引起農民不滿,衝突片段在網上迅速傳開,引發民眾熱議;另一則是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一電視台訪問時,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指前蘇聯陣營國家缺乏有效的主權國地位,觸發多個歐洲國家強烈質疑和批評。 香港方面,立法會通過動議,支持引入大灣區勞工,每天從內地來港工作,晚上返回內地,而醫管局則去英國招聘醫生,發出了過百份有條件聘用合約,顯示特區當局正從低端到高端全面引入境外勞動力,填補移民潮造成的就業空位。 農管執法 農管執法亂象近日成了內地民眾關注的議題,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農地是農村居民的生存依據,也是他們唯一的經濟資源,隨著城市邊界不斷擴展,許多昔日位處偏僻的農村,已經變成靠近城市的近郊。土地價值颷升,農民為了獲利,紛紛在宅基地上加建住宅樓房,由於沒有正式地契,只能以非產權房形式用較低價發售,令市場上出現大量僭建房屋。此外,原來用於農耕的土地,由於靠近城鎮,許多改變了用途,變成飲食消閒娛樂等場所。這些既定事實存在已久,政府過去隻眼開隻眼閉,如今忽然認真執法,要清除農村的非法違規事項,由此觸動的利益極其廣泛。 其二,農管進村,除了規範農民不能做什麼,還夾著向農民徵費的任務。徵收理由各處不一,有徵收基建費的、有徵收排污費的、有徵收養老費的,徵收水平一般不高,但農村居民擔心一旦開了這些新收費項目,往後每年加費,將會成為農民的沉重包袱。昔日中央政府主要向城市富裕人群及企業徵稅,然後以財政轉移支付方式補貼農村,給農民各種津貼,以穩住留守農村生産糧食的人口,如今全國多處向農村居民打徵稅收費的主意,反映不少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自地産市場泡沫爆破後失去賣地的搖錢樹,於是向農民伸手要錢。 其三,中央不但開綠燈給地方政府搞農村執法,還積極鼓勵地方政府以先行先試方式,盡快組建專門的農村執法隊。這些有制服有裝備的「農管」,為了替地方政府向中央邀功,非常積極地發掘和打擊農村的各種違規違法現象,但其實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立法機構仍未就農業執法制訂詳盡完善的法規。好些地方仍在諮詢醞釀階段,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政府搶閘邀功,任意妄為在所難免,情況猶如過去許多城鎮未有完善的環境管理規章制度,便組建「城管」執法隊四出執勤,結果許多外來打工人口因證件不齊全或手續未辦妥,被城管監禁罰款,甚至被虐打致死,以致「城管」二字臭名遠播。...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新聞是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夏寶龍訪問香港,一面強調社運的政治風險未消,國安部門須加強防範,一面向港人和外商派定心丸,強調中央支持下香港經濟前景美好。此外,中國與美國抗衡的外交策略初見成效,繼法國總統訪華後,巴西總統盧拉亦到訪中國,並參觀受美國制裁的華為,顯示巴西不會跟隨美國針對中俄。 夏寶龍訪港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釋出了多個值得關注的信息。首先是習近平第三任政府中誰主導港澳工作。據香港電台報道,夏寶龍在港考察期間,曾向與會人士提到,主管香港事務的是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丁薛祥。丁薛祥是政治局常委,在七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港台較早前報道指他已接替卸任常委的國家副主席韓正,出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管香港及澳門事務。 港台又引用澳門《新華澳報》報道說,港澳辦副主任楊萬明上周三會見澳門新聞界高層訪京團時表示,丁薛祥出任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有五人,分別是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石泰峰,政治局委員兼政法委書記陳文清,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王小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秦剛,以及夏寶龍。至於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包括那些部委和機構,楊萬明稱仍在協調。 丁薛祥長期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於2007年出任上海市委秘書長,成為習近平當上海市委書記時的政治秘書,獲習近平賞識。他於2013年上調中央,即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總書記辦公室主任,成為習近平貼身幕僚。2015年明確為中央辦公廳管常務工作的副主任,陪同習近平訪問美國。2017年換屆後成為政治局委員,接替栗戰書當中央辦公廳主任,其職責猶如大內總管。 夏寶龍訪港釋出的另一個信息,是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上的講話,據法廣網報道,夏說「條例風波這場港版顏色革命雖然沒有得逞,但這是香港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是我們永久的痛」。而據明報報道,他指維護國安與表達利益訴求並不矛盾,而表達渠道和方式各種各樣,「遊行不是表達利益訴求的唯一方式」,環保民生等訴求很易被騎劫,香港應形成包容共濟、求同存異、理性溝通的濃厚氛圍,希望香港「天天辦會展、搞創科、拼經濟,跑馬、跳舞、炒股、搵大錢」。夏寶龍講話後,原本申請在五一辦遊行的勞聯即表示要再考慮,其後以不再等警方不反對通知書為由取消遊行。...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三則,其一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聯袂訪華,一個獲熱情接待另一個則遭冷遇;其二為大陸一連三日發動軍事演習包圍台灣,報復台灣總統訪美獲眾議院議長麥肯錫會晤;其三為香港女子冰球隊於世錦賽歷史性摘金,這是在男子隊播錯國歌、冰協遭建制強烈批評後的突破,難能可貴。馬克龍與馮德萊恩訪華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5至7日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強,於4月6日下午進行中法歐三方會晤。但除了這個官式會晤,馮德萊恩並未獲其他高規格接待,甚至入境也只是使用普通旅客通道,與馬克龍明顯有別。馬克龍獲中方安排紅地氈歡迎、國宴款待、閱兵和禮炮儀式,並由習近平陪他一起出席記者會,又安排他去廣州中山大學參觀,沿途獲民眾及師生夾道歡迎,習也親自去廣州與他再作非正式會晤,並設晚宴款待。這種冷熱有別的對待,傳遞了重要的外交信息。其實,在訪華行程前,馮德萊恩與馬克龍就已明確了兩人的分工角色。馮德萊恩飾演黑臉反派,公開批評中國的烏克蘭停火建議沒要求俄羅斯退出烏國領土,又強調歐盟在保護尖端科技上應有一致立場,不能被中國分化,要防止敏感技術落入中國之手;馬克龍則一面倒替中國講好說話,肯定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貢獻,希望在多個領域擴大法中經濟合作。中國對這個分工看得很清楚,也就設計了黑白分明的兩套待遇,評論者說北京刻意分化法國與歐盟,讓馮德萊恩在媒體眼中成為輸家,這故然是事實,但也可以說是中國順應法歐取態有別的自然反應。儘管待遇有別,中國還是在馮德萊恩訪華時提出了一份新的中歐經濟合作協議,對法國更安排了高規格的中法企業家會議。由此可見,北京向歐盟和法國發出的信息很明確,就是不要理會美國發動的對華制裁,不要跟從美國限制對華輸出尖端科技產品(例如高端芯片),這樣才可持續在中國龐大的內銷市場分一杯羹,獲得中國熱情款待。歐盟各國對這信息會如何回應?答案取決於美國施壓的力度大小,美國畢竟是北約的首領,在國防事務上處於領導位置,出於國防安全的對華限制,歐盟國家很難獨自行事。但與軍事無關的領域上,例如汽車生產及銷售、電力及環保等工業設備,歐盟諸國是絕對不會放軟手腳的,尤其當美國電動車領頭人馬斯克親自去中國,啟動大型超級儲能設備工廠,歐洲企業怎能不眼紅?那怕是軍民兩用的核電,法國看來也是堅決要對華出口的,美國用什麼理由來阻止?在這場歐美分化對華各取所需的戲碼中,利益受損的可能是台灣。這是由於馬克龍離開中國後,對媒體表示歐盟不應捲入中美衝突,不值得為台灣問題派兵,這個表態剛好在中國策動對台軍演之際出現,加倍受國際注目。對歐盟來說,台灣位處遙遠,與烏克蘭截然不同,軍援烏克蘭是為了切身利益,阻止俄羅斯向歐洲擴張勢力,但軍事援助台灣對歐盟完全沒好處,卻會得罪中國這大客人,自然希望置身事外。而且,假如台灣受到軍事打擊,台積電的芯片生產停頓,歐洲製造的芯片就可以稱霸市場。對美國來說,中國取代俄羅斯,成為軍事及經濟上主要競爭對手,這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而且在未來十至二十年恐怕都不會改變,因此不論是拜登的民主黨,或是麥肯錫的共和黨,都採取了聯台制中的策略,一面增加對台軍售及軍事訓練援助,一面提高官式會晤規格,突顯美國軍事保護台灣的決心,意圖令中國不敢啟動台海戰事。因此,不論歐盟如何不情願,美國都會繼續推進其圍堵及箝制中國的大戰略。大陸一連三天對台軍演關於這次一連三天的對台軍演,不少評論者指規模稍遜於去年八月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北京出動了山東號航空母艦,遠至台灣以東海域,在航母上出動了至少120架次飛機,演示了包圍整個台灣島進行攻擊的謀略和實力。與過去主要靠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有所不同,從包圍台灣這個象徵意義來說,今次軍演較上次更進一步,信息強度絕不亞於上次。不過,美國也擺出了強硬的回應姿態,安排米利厄斯號導彈驅逐艦駛進中國南沙美濟礁對開海域,明顯是挑戰中國對這海域提出的領海主權主張,警告中國不要只顧針對台海,忽略了東海有日本、南韓,南海有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都是美國軍事上的同盟,或者與中國有領土爭端,中國很容易後欄失火。減少對美元倚賴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發表的親華言論中,除了冷待台灣,另一點是呼籲歐盟國家減少對美元的倚賴。過去一段時期北京大力策動主要貿易伙伴(如俄羅斯、巴西、東盟等)放棄用美元作雙邊貿易結算,改用本國貨幣與人民幣直接結算,這是要削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地位,令美國無法恃著無限量印美鈔的實力遏制中國。對歐盟來說,國際社會減少對美元倚賴,等如歐元地位相對提升,這符合歐盟自身利益。不過,中國實施這個打擊美元地位的戰略,會對香港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港元長期與美元掛鈎,聯繫匯率已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保證了國際資金可以一美元兌七點八港元的水平自由進出。一旦美國決定對中國的貨幣戰予以還擊,港元可能遭遇池魚之殃,只要美聯儲發表不支持港元的言論,國際資本市場對港府能否堅守聯匯制度就會有懷疑,資金就可能離開香港,這是中美角力下一個可能產生的風險,屆時港元可能被迫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籃子裏會有許多與中國友好國家的貨幣。播錯國歌風波香港在中美對峙的動盪局面中,可以做什麼來自保?這是一個很值得特區政府思考的課題,但現階段香港特區政府的注意力並不在此,它更多關注的是北京的信任,以及適應改由黨中央直管的港澳辦,保持政治正確是港官的首要考慮。這個政治取態,在許多小事上都自然流露。例如,香港男子冰球隊二月在世錦賽得第三名,特區政府本應表達祝賀,但因為主辦方不慎播錯國歌,政府便聯同港協便對冰協大興問罪之師,把冰球運動員的努力成果一筆抹殺,不願聆聽冰球隊的解釋,以致冰協被迫發出對抗式聲明。最難得的是,冰協屬下的冰球運動員們在這樣蒙冤受屈的艱難境況下,並沒有氣餒或自暴自棄,女子冰球隊仍然發揮出運動員的專業精神,在比賽中全力以赴,最終憑實力取得史上第一塊金牌。領隊在比賽前一再複查,也發現了主辦方為何播錯港隊國歌。領隊一早將存有國歌的記憶棒交給主辦方的職員,但這職員並沒有與負責播國歌的職員交接,播歌人自行上網搜查,再次因為谷歌搜尋器沒把國歌置頂而犯錯,證實了錯誤與港隊職員或運動員無關。其實,港協或港府只要保持冷靜,願意與冰球隊共同查找錯誤來源,就可以發現和避免,不用與冰協互相批評,既丟香港人臉子,又令香港運動員心寒。冰球事件還有一個小插曲,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女子冰球隊摘金後,發表短文讚揚球隊表現,附帶評論港府近月積極提倡香港成為家族財富管理中心。他説其實那些什麼中心的主張多數不切實際,因為香港能夠發展成為什麼中心,不是政府由上而下引領達成的,政府只要把保障投資的環境做好,制訂具吸引力的稅務法規,並維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投資者自然會來,家族財富管理辦公室自然會增加,這個法則不單適用於香港,也適用於大灣區。大灣區如果能夠率先使用香港法律制度,來保障國際投資者,自然就能吸引外資進駐。這個大膽的提議,突顯了香港雖然細小,卻蘊藏巨大的能量與優勢,問題只是決策者是否懂得珍惜運用。▌[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