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創作人都知道,能否說好香港故事,並不取決於作者主觀意願;但只要以香港文化底蘊作本,反映香港時、地、人的經歷和思想,那個故事就會「好香港」。 你的香港故事,還記得嗎?創作自由對文化、藝術、學術界等十分重要,近年不少香港人選擇到更自由的地方發展,繼續理想。當電影、出版、劇場,來到自由土壤,可以在另一端開花,在異地裁種出來的,是香港文化嗎?離開熱愛的這片土地之後,還能拍出帶有本土情懷、真實反映香港的的創作嗎?英國製造,真的可以呈現港產味道? 《記香港人.話》來到第四話,嘉賓張燦輝教授、戲場監製列明慧、導演伍嘉良,將會分享人在英國與香港流行事物的聯繫;文化人編寫文章、攝影、舞台製作到拍攝電影,創作背後的動機,是愛還是責任,又或者兩者俱備?香港文化隨族群流散各地,又會衍生出怎樣的文化現象? 當小島被浪潮不斷洗刷,香港文化和每代人的集體意識亦會不斷演變、承傳。他們相信不必急於一時,沉澱過後,融合各自經驗,或許是英國版《秋天的童話》,或許是重新以英語演繹的香港人氣劇作,各地觀眾將會看到更多「好香港」的故事。 [01:35]...

  • 收看節目 不少港人移民到英國,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長絕對是主要的考慮。在英國入學,面對新的教育體制,學童和家長在適應上會遇到什麼處境?孩子們功課量大減,究竟學生在學校學些什麼?如何訓練思考、獨立,以及關心社會社區?有否遇過欺凌問題? 《記香港人.話》第三話,主持和兩位均育有子女的嘉賓莫宜端、伍嘉良,交流親身經驗:由申請入學,學生哥開學準備,帶飯與否,一直談到全英語學習環境,在新校園重新建立身份和友誼等,分享英國中小學教育對家長和子女帶來的衝擊和嚮往。 有掙扎亦有啟發,同時亦無時不提醒自己要了解小孩感受,一起在不太一樣的英國文化土壤,繼續好好生活。講到底,無論家長還是子女,來到英國仍然是《最緊要返學》。 [00:50] 開學準備...

  • 收看節目 陳文敏 、 馬仲儀 、 王惠芬三位嘉賓,雖然同處英國,但分布不同城市,《綠豆》團隊透過視像連結各人,進行真誠交流,奢侈地暢所欲言,由適應新生活...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