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 因為曾經有位大學校長被戲稱為亞瑟王(King Arthur),也許我們對這「歷史人物」特別有感。但他是誰,他真的存在嗎? 亞瑟王是古代不列顛的傳奇國王,不完全是虛構,可能基於一位歷史人物改編,也可能是多位人物的合成,並融入了民間故事和文化象徵。 為什麼他這樣著名?據說是因為他在五或六世紀時與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作戰。根據九世紀的歷史學家奈紐斯(Nennius)的記載,這位亞瑟在公元518年於巴頓山(Mount Badon)擊敗了撒克遜人,並於公元537年死於坎蘭(Camlan)(坎蘭的具體位置至今仍不確定)。 英國史學發展的主要人物喬弗里‧蒙茅斯(Geoffrey of...

  • 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教育部限令學校停止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多元公平共融)相關的政策,否則將失去聯邦資助。港人移民在各地雖然應算是少數族裔,卻同時不乏反對DEI的聲音,認為違反唯才是用的原則。道理上,用人唯才當然是好事。不過怎樣才算是用人唯才,卻有不少值得仔細思考之處。 香港人認同唯才是用,本身十分合理,畢竟這期望符合大多數港人的成長經歷,甚至視為香港的成功基石。回想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起飛時期,社會各行各業急需人才,而很多出身底層的年輕人都得益於社會流動改善生活。這一段經歷,在香港主流論述中被理解為港人只要有能力、敢冒險,自然就可以出人頭地。事實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往往以大學入學試作為社會流動門檻,相對於中國大陸講究階級成份或政治忠誠來分配資源,無疑相對來說要公平開放得多。 當然,如果我們深究下去,昔日香港那個「獅子山下」的故事其實有眾多盲點。例如少數族裔的語文政策問題,很大程度打擊了他們在公開試中公平競爭的機會。聲稱香港是個唯才是用的社會,往往忽視了「沒有相同起跑線」這個事實,純粹站在終點宣告比賽公平。只因受負面影響者屬社會少數,唯才是用的迷思才得以留存。 DEI破壞了公平? 道理上,當港人移民到外地,從社會中的大多數變成可見少數之後,應該更有可能理解少數的弱勢地位,對補償少數的社會政策更為支持。事實卻不一定如此。相反,港人移民後不一定會覺得自己是被邊緣化的少數,不少覺得自己是所謂的「模範移民」,認為那些補償少數的社會政策反而會對他們不利,甚至覺得反對這些政策才能更讓主流社會接納他們。...

破土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