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甚麼問題可能比大選有更多英國人關心?路面坑洞(Potholes)是全國問題,具體數目說法不一,有汽車保險公司估計過,全英國路面最少有100萬個坑洞。每年發表報告監察道路結構的瀝青行業聯盟(Asphalt Industry Alliance)指出,去年修補的坑洞數目已經超過200萬個,按年升逾四成。有手機應用程式專為方便車主,報告路面坑洞位置,程式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用戶提供的路面片段,收集得全國大約一成三路面資料,按比例推算,估計路面坑洞數目,可能高達1100萬個以上。每一屆政府都承諾改善Potholes問題,但每一屆政府都不成功,工黨新政府會如何處理?請收看EP102《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長和系李家第二代統帥李澤鉅,突然以回應傳媒查詢方式,公開表示「會就於香港成立家族辦公室一事制度化」,並指「管理人包括多年友好同事及家族成員」。李氏家族由家長李嘉誠發跡起,已經在香港設立各式各樣投資,成立家族辦公室﹐會否多此一舉? 李嘉誠次子李澤楷旗下媒體《信報》特別指出,這是香港大家族當中,首個響應政府在港設立家族辦工室,將會起帶頭作用。響應背後李氏家族是否另有盤算?請收看EP102《兩邊走走》的「小島大風吹」。 ...

  • 收看節目 教授國家安全先於一切? 教育局公布20間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當中包括3間服務自閉症,中度至重度智障生的特殊學校,均被批評在國安教育方面有不足,有待改善。 有曾在特殊學校任教的前教師表示,未通過國安法之前,教育局已加強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要求滲透在每一科內。他又說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因為要學習國民教育,所以減少了他們課堂上,學習生活技能的時間及機會。想知道前教師在特殊學校的所見所聞,請收看EP102《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港府:特殊學校國教未達標,前教師:懂數數字較國歌重要;李嘉誠家族成立家族辦 「制度化」分清自家人?英道路抗洞問題嚴重 影響全國經濟生產。 《兩邊走走》第102...

  • 收看節目 新首相施紀賢訪美 施紀賢擔任首相不夠一星期就外訪,首站是美國。他在華盛頓出席北約75週年紀念活動後,到訪白宮與總統拜登會面。施紀賢強調美英關係格外重要且更加牢固。拜登道賀施紀賢勝選,稱美英是最佳盟友,英國在北約中扮演連結角色。作為阿仙奴球迷,施紀賢送拜登印有其名和46號的阿仙奴球衣。施紀賢還在北約活動中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重申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不變。 盧旺達計劃已死獲退款機會微 新內閣上星期六首次會議後,施紀賢在記者會中表明,不會執行保守黨將難民送到盧旺達的計劃,稱該計劃已經死亡。對於上屆政府給予盧旺達政府的2.4億英鎊,盧旺達總統曾表示可商討,但政府發言人聲明協議無退款安排,盧旺達無義務退錢。超過300個難民和人權組織致信施紀賢,敦促改革難民政策,要求重新允許船民申請難民資格,並在6個月內完成審批,以便他們貢獻經濟和融入社區,減少軍營和酒店安置費用。...

  • 收看節目 港府放棄量入為出的理財哲學? 特區政府公佈本財政年度首兩個月的財政狀況,至5月底首兩個月總開支為1,206億元,但收入僅509億元,加上要償還的政府債券78億元本金後,實際支出達到1284億元﹐錄得775億財赤,財政儲備進一步跌至約6,570億。 政府發言人解釋,財赤是由於大部份的薪俸稅與利得稅,會在財政年度較後期收取;然而,收稅時間因素的影響每年相同,若比較過去幾年同期數字,港府於疫情之後的開支無明顯縮減﹐但收入就一直下降,導致赤字逐年上升,財政儲備持續減少。想知道還有甚麼因素影響港府財政狀況,請收看EP101《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港人在英參政由起點開始。 崔天成2021年來到英國,他從未有參政經驗,郤在2022年參選大倫敦南部,Sutton and Cheam選區的地方議會選舉,成為自由民主黨候選人,得到超過1200票,但最終得票數目「梗頸四」,選不上當區的三個議席。...

  • 收看節目 《英國這邊事》EP13|2024.07.5|本周新聞重點: 英國變天 工黨大勝執政經過通宵點票後,截止今朝11點,全部650個議席已經有大部分結果。工黨取得過半數,至少412席,成為執政黨,壓倒只僅僅取得超過120席慘敗的保守黨,打破保守黨連續執政14年的局面。工黨黨魁施紀賢今日接受英王查理斯三世任命,將正式成為英國第58位首相,入主唐寧街10號。施紀賢在清晨5點左右發表勝利演說,稱「改變由現在開始」,新政府會啟動國家重建,但承認過程不容易。雖然工黨議席較上屆多一倍,但總票數比例只增加少於2%,主要因英國改革黨分薄保守黨的票。工黨在幾個回教徒集中的選區失利,未能超越1997年貝理雅帶領時的418席。大選投票率僅60%,較上屆67.3%低,為史上第二低,反映投票意欲不高。保守黨失去超過240席,只留住120多個議席,是歷來最差成績。多位內閣成員落馬,包括國防大臣、司法大臣、教育大臣等,前首相卓慧思和下議院領袖莫佩琳亦議席不保。首相辛偉誠承認落敗並道歉,已向查理斯三世請辭。自由民主黨取得自二戰後最佳成績,破紀錄71席,取代蘇格蘭民族黨成為第三大黨。蘇格蘭民族黨只得9席,而英國改革黨得4席,黨魁法拉奇第八次參選終於取得議席。數以千計選民未獲郵寄選票 或影響競爭激烈選區結果數以千計的選民因郵政延誤、脫歐及人為錯誤等原因,未能及時或完全收取郵遞選票,影響投票意向。有歐洲選民指出,脫歐後郵遞時間延長,導致需自資速遞選票回英。即使在英國,也有選民未能如期收到選票。某些選區因印刷錯誤延誤了9天寄出選票。這次郵寄選票延誤可能影響選區投票結果,有分析指競爭激烈選區可能會就結果興訟。Royal Mail則表示責任在政府,呼籲檢討郵寄選票程序。數據指英國擺脱經濟衰退...

  • 收看節目 英國大選已在眉睫,選民準備好未? 英國自2021年1月推出BNO簽證計劃以來,短短兩年半已有超過15萬港人移居英國,由於當中BNO護照持有人擁有投票權,令這批港人選民,在今次英國大選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在英港人組織積極推動港人對大選的認知,舉行公民教育活動,甚至在不同選區,舉辦在分區屬罕見的選舉論壇,讓各黨候選人回應香港人關注的議題﹐移英港人聚居熱門地之一,在Sutton的選舉論壇,有近一百人出席;在Reading的選舉論壇。按不同選區分成五場舉行,每場都有幾十人出席。想知道這批港人對選舉有何訴求,請收看EP100《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