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Outstanding、Good已成歷史。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公布,在諮詢過教育界和家長意見之後,決定一改沿用近20年的做法,關乎學校聲譽、影響家長選校,甚至置業決定的Ofsted視學報告,不會再以單一字眼評級﹐判斷學校屬於突出(Outstanding)、良好(Good)、需要改善(Requires Improvement)或欠佳(Inadequate)。局方的研究發現只有不足四成家長,及三成教師贊成這個評級方法,未來學校視學報告會改為引入成績表模式,不過具體做法未有細節,要等下年諮詢公眾。想知道新政策如何惹來家長和在野黨批評,請收看EP10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新人事安排能否令港大重回正軌?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會上決議全面接納政府委任「港大內部運作事宜調研小組」建議的副校長委任名單,但未有公佈細節。不過多間傳媒隨即引述消息,披露出相同的人事任命名單。想知道新的人事任命有何特別之處,當中人物有何關係,請收看EP10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香港主要發展商處境如何?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香港地產商賣樓毛利率在兩年內急跌,由過去的超過四成,跌至近期最低只有11%,若毛利率跌至10%,地產商未來財政年度的基礎盈利,將下挫4至24%。四大地產商之一新世界發展,發出盈警,預計將出現20年首次「年度」虧損,截至今年6月底的預計全年虧損﹐可能高達200億港元。想知道其他發展商的情況,請收看EP10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新世界發展發盈警,預視港地產市況? 今年四月,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香港地產商的賣樓毛利率在兩年內大幅下降,由過去的超過四成跌至近期的11%。若毛利率跌至10%,未來財政年度的基礎盈利將下跌4%至24%。《金融時報》也報導,恆基地產與長江實業旗下的兩個商業項目出租率不理想,反映香港商業和住宅物業市場同時下滑。 作為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的新世界發展,於8月底發出盈警,預計將出現20年來首次「年度」虧損,虧損額可能高達200億港元。消息一出,新世界股價急跌,創下2003年「沙士」以來的新低。分析認為,虧損擴大的原因是融資成本上升及人民幣貶值。 除了新世界,其他港資地產商如麗新集團近期也在出售物業,包括友邦金融中心及將軍澳的商業樓層和停車位。此外,麗新還傳出有意出售海洋公園萬豪酒店。市場對港資地產商的未來走勢表示擔憂。...
收看節目 偷渡小艇沉沒最少12死一艘載有70名船民的小艇在英倫海峽法國北部海域沉沒,造成至少12人死亡,包括6名小童和1名孕婦。法國政府表示,小艇在海上破裂,乘客全數墮海,只有8人穿救生衣,主要死者為女性,推測來自厄立特里亞。今年以小艇偷渡至英國的人數已超過21,00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法國指出,英國出資加強執法後,人蛇集團改用更危險路線,導致小艇更易損壞。英國慈善組織呼籲政府提供安全通道處理難民問題。智庫指削non-dom免稅年期得不償失工黨政府計劃自明年4月起將「非稅務居籍」(non-dom status)海外收入稅豁免期由15年縮短至4年,預計每年可增加30億鎊稅收。然而,Oxford Economics 警告此舉可能導致有錢人離開英國,計劃可能得不償失。調查顯示,32%的non-dom人士可能減少,而至2029年稅收可能減少9億鎊。63%的受訪者表示兩年內打算離開,96%表示離開後會減少投資。大量有錢人離開可能削弱英國經濟及稅基。諾丁山嘉年華共2死上周報道,32歲母親在諾丁山嘉年華受刀傷後不治,41歲杜拜廚師在倫敦被發現昏迷後亦搶救無效。兩案各有一名疑犯被捕,警方以謀殺案調查。同時,80歲退休男子Bhim Kohli在李斯特郡散步時遇襲致死,警方曾拘捕5名少年,最後扣留一名14歲男童。據報導,警方早前接到舉報,指受害人在七月曾遭受種族歧視言語侮辱。獨立調查工黨有否違規聘任上周報道指工黨涉嫌允許大額捐款人自由進出首相府並獲得有薪職位,引發私相授受的指控。政府宣布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此事。公務員委員會已要求各部門首長解釋自7月1日至上月底未經正常招聘程序的所有任命。根據規定,某些職級可進行「格外」任命,無需委員會批准,但需每季通知,通常適用於短期或高度專業技能職位。國會議員被揭乃無良業主新任國會議員Jas...
收看節目 政黨輪替後政策亦有改變? 工黨大選後,取代保守黨上台執政,曾經承諾在100天內「審查」英國與中國關係。還未到一百日,首相施紀賢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成為兩國領導人自2022年3月,29個月來首次向外公布的官方對話。 工黨由執政開始,曾提出對中國交往的3C準則,Compete,Cooperate,Challenge。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七月底出席東盟峰會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林德偉向王毅提出「英國公民」黎智英的案件,並呼籲香港當局,停止有政治動機的檢控,和立即釋放黎智英。究竟英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如何?有甚麼蛛絲馬跡反映?請收看EP108《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鍾沛權:如實記錄和報道,是新聞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立場新聞》案於2022年10月31日開審,預計審訊20天,最終歷時57天,至2023年6月控辯雙方完成結案陳詞。原定於2023年10月裁決,但法官郭偉健三度押後,令整個審訊橫跨近兩年。2021年12月29日,國安處以「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多名《立場新聞》高層,並凍結其母公司6,100萬港元資產,《立場新聞》隨即宣布停止運作。控方指出,《立場新聞》不僅是網媒,更是政治平台,尤其在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透過17篇文章進行煽動,內容包括「民主派35+初選案」、「12港人潛逃案」、「境外勢力倡議國際制裁」等。控方認為這些文章發布時間配合社會事件,旨在攻擊香港及中央政府,煽動社會不滿情緒。辯方反駁,指控方選擇性引用文章作為證據,未能證明被告具有煽動意圖。辯方強調,這些文章如實反映了社會現實,並無虛假陳述,且媒體有責任報道公眾關注的議題,批評控方指控含糊不清,未能證明《立場新聞》構成實際國安風險。審訊過程中,控方多次提交新證據,辯方認為此舉令人措手不及,增加了審訊的不公平性。法官郭偉健最終裁定17篇文章可作為呈堂證供,並拒絕辯方要求永久終止審訊的申請。本案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的激烈討論,辯方認為,若以如此低的標準入罪,將對新聞自由產生寒蟬效應,最終影響香港的新聞環境。英中首腦破冰對話,新政府對華趨軟?工黨上台後,首相施紀賢在執政百日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成為兩國領導人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官方對話。英國首相府聲明提及雙方討論貿易、經濟和教育合作,並強調在香港、俄烏戰爭及人權議題上進行公開對話。然而,中國外交部的公告卻隻字未提這些敏感議題,僅強調兩國在多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在對華政策方面,工黨採取了3C準則(競爭、合作、挑戰),但外界認為其對華態度較為溫和,推遲了敵對國家說客登記法的實施,並擱置了大學言論自由法案,被指是為方便英國大學在中國等威權國家繼續運作。此外,中國政府再次提出在倫敦建立超級大使館的申請,此舉將牽動新一輪外交博弈。評論認為,工黨政府對中國的政策趨向溫和,可能會削弱英國對華政策的力度,並引發對言論自由和國家安全的擔憂。施紀賢政府的外交舉措未來仍將面臨諸多挑戰。財相擬削燃料補貼,工黨內部起反對聲英國首相施紀賢於首相府發表政策演說,宣布政府將對冬季燃料補貼進行入息審查,以保護最弱勢的退休人士並改善公共財政。該補貼自1997年起推行,原本向所有年滿66歲的退休人士提供最多300英鎊的資助,但新政策將大幅減少受惠人數,預計可為庫房節省14億英鎊。隨著十月能源價格再次上漲,該政策引發了廣泛反對聲音。長者權益組織擔心此舉會讓許多退休人士難以應付冬季能源費用,並發起簽名運動,已獲超過45萬個簽名。反對黨和部分工黨議員也對此表示不滿,警告如果政府不提供其他補助,部分長者可能難以過冬。能源價格高企仍是英國生活成本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工黨政府計劃成立國營電力公司,投資本土潔淨能源,期望2030年實現電網零排放,但要達成此目標仍面臨重大挑戰。
收看節目 英揆表示預算案將帶來痛苦 英國首相施紀賢在唐寧街10號的「玫瑰園」發表《修復根基》演說,預示面對上屆政府遺留的220億鎊公共財政赤字,十月公布的預算案將會是「痛苦」的。演說中,施紀賢宣布撤銷1958年9月23號前出生、居住在英格蘭及威爾斯的退休人士冬季燃料津貼,該福利原本適用於所有退休人士,現在僅保留給領取社會援助的老人,預計今年可節省14億鎊公帑。 施紀賢表示,政府財政狀況在好轉之前將會惡化,並暗示可能推出加稅措施,向有能力的人徵稅以填補赤字。儘管如此,首相府重申不會提高現行25%的企業稅,以免影響營商環境。此舉引發了一些租盤業主的擔憂,他們擔心利得稅將從20%激增至45%,因此在預算案公布前急於出售物業。 施紀賢訪德法冀增合作剌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