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非常手段就可為「北部都會」添加「新引擎」?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北都成為重中之重﹐被形容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報告更獨立成章介紹加快北都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李家超提出以新的專屬法例增加政府權力﹐可簡化法定程序﹐修改土地發展規模,為園區公司設毋須經立法會審批的「專項撥款渠道」等。《施政報告》寫明要簡化行政程序「拆牆鬆綁」﹐加快北都發展,其中包括提出由「價高者得」招標方式,轉向「產業綁定」方式甄選企業進駐。想知道北部會區發展為何對特區政府重要,請收看《兩邊走走》EP163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董建華年代提出的高官問責制仍存在嗎?特首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第二章,就提出強化治理體系,而新政策是增設「部門首長責任制」﹐即在政治問責制之外﹐對執行行政指令的公務員系統增設懲處機制。機制可以最終對涉事嚴重的部門首長,勒令退休以至革職的懲處﹐而新機制下的調查結果,不一定會公開。想了解新設的「部門首長問責制」帶出甚麼管治問題,請收看《兩邊走走》EP163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施政報告再谷「北都」「拆牆鬆綁」綠燈全開 特首李家超在最新《施政報告》中宣布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形容為經濟「新引擎」,並以專屬法例賦權,簡化程序、改動土地規模,並設「專項撥款渠道」。招標方式將由「價高者得」轉為「產業綁定」,並引入直接批地、分階段補地價等措施,另會推出優惠政策包,吸引高增值產業落戶。報告提出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以低密度設施先行「預熱」地區。 決策架構亦提升,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由財政司長、政務司長及財政副司長分別領導,爭取明年有初步進展。李家超強調三年已鋪墊,現時進入加速期,否認「特區中的特區」之說,稱會分工避免權力過度集中。 樓市方面,業界建議如「購房資金通」、放寬印花稅門檻及重推租置計劃均未獲採納,僅把投資移民的物業門檻降至三千萬元。政府亦提出...
收看節目 「不提及代表不存在」主義再興起?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仍然將「明日大嶼」計劃的交椅洲填海工程,列為年度工作計劃一部份,但她最近書面回應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質詢政府關於交椅洲項目時間表時,就明確指出:「政府目前沒有為交椅洲項目制定推展時間表,實際上填海工程亦未有條件﹐於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展。」另外,2023 年9月特區政府推出的「香港夜繽紛」,借「夜經濟」推動疫後復甦,去到今年三月,有網民發現「香港夜繽紛」的官網已無更新活動,最近同一位網民又發現「香港夜繽紛」官網無法連接。想了解「無聲無息」消失,是否已經變成港府對部分大型項目的取態,請留意《兩邊走走》EP162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今個星期,《綠豆》製作咗兩條有關 BNO 簽證嘅報道,喺有限嘅人手同無乜資源嘅情況下,真係做到「綠豆仔」肉體同荷包都好大嘅損失! 話說星期一,英國國會辯論 BNO...
收看節目 ▌「明日大嶼」成「明日黃花」 《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前景再添變數。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仍指2027年啟動填海,但最新在立法會書面答覆中明言,政府現時未有推展時間表,亦無條件於本屆政府內展開,意味計劃已暫緩。該構想自2018年林鄭月娥提出,原估算工程費用約5800億元,賣地收入料7500億元。土木署去年已向環保署提交環評,但因未有具體安排,報告一直未進入公眾諮詢,以免引起揣測。政府現轉向集中北部都會區發展,惟相關地皮屢次流標,七月更臨時叫停首兩個片區招標,市場信心受挫。 與此同時,另一經濟刺激政策「香港夜繽紛」亦疑告終。該計劃於2023年9月推出,並擴展為「18區日夜都繽紛」,曾被寄望帶動疫後消費,但今年三月起官網已無更新,近期更無法連接。雖然「18區」網頁仍在,但活動僅列至九月底。財政預算中,2025/26年度已不再將其列為重點項目。立法會議員查詢撥款及成效時,民政總署僅強調商戶滿意,卻未披露具體開支或盈利數字。據估算,至少42項相關活動獲批逾2800萬元「社區參與計劃」資助,但不少地區資料已下架,透明度受質疑。審計署雖將檢視納入五年計劃,卻未明言審核時點。 整體而言,無論是填海還是夜經濟,兩大旗艦政策均陷入停滯或疑似淡出,顯示政府在大型發展與推動消費策略上正面臨重大挑戰。...
收看節目 「港版淡馬錫」與真身「淡馬錫」有多大分別?「AI國際人才峰會」由「港版淡馬錫」,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主辦,雖然香港媒體未有廣泛報道,但就受到中國內地媒體關注﹐而中聯辦網頁亦有記錄活動。港投用公帑直接投資企業,表示參與 120項投資項目,但一直未向公眾交代所管理的620億公帑的去向。想了解「港投」的不透明的運作,以及近期港府以公帑投資,換來爛尾收場的例子,請留意《兩邊走走》EP161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韋雅蘭為漏稅下台 工黨內閣隨即改組 副首相韋雅蘭因被揭少付印花稅,在辭職信中承認失誤,強調無意逃稅或隱瞞,並已補交約四萬鎊。她感謝首相施紀賢及同僚支持,表示榮幸能由北部小鎮的年輕母親,走到政府高層服務公眾。施紀賢回信表示難過,仍視她為工黨重要人物。事件起於她出售與前夫及信託共同持有的物業,再以收益購買新屋。三名律師當時建議她只需繳標準稅率,後來才被稅務律師指出錯誤,因她與前夫仍輪流居於原物業並照顧兒子,稅務上仍算持有權益,需補稅。 外界質疑她一邊推動加稅政策,一邊卻涉稅務爭議,令其問鼎首相的前途受挫,工黨施政亦被批偽善。財相李韻晴將於11月公布延遲的秋季預算,面對通脹高企、生產力疲弱及債息創27年新高,財政缺口嚴重,勢必考慮加稅,引來民意反彈。民調顯示過半要求撤換李韻晴,近半要求改組內閣。首相府近期增設首席經濟顧問及秘書,被視為削弱李韻晴權力。...
收看節目 英國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仍未就置業衍生的問題,解答傳媒提出的疑問。 爭議涉及四月開始落實,英格蘭各地市政府有權向業主的第二間或以上居所,例如度假屋,加徵最多雙倍市政稅,以紓緩房屋短缺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韋雅蘭將位於她所屬選區,曼徹斯特東部 (Ashton-under-Lyne)的一間物業﹐列作主要居所,而她的第二居所﹐就是為方便履行公職而入住﹐位於首相府附近Admiralty...
收看節目 審訊超過150日,何時才有裁決?代表辯方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重申,涉案的161篇文章沒有任何一篇屬於煽動﹐沒有達到譚德志案訂明的嚴重削弱中港政府權威,或嚴重損害政府與人民關係﹐又指《刑事罪行條例》訂明﹐依法指出政府錯誤﹐法庭裁決時須考慮基本言論自由。辯方回應法官李運騰問及,政府推出《逃犯條例》修訂,如何被誤導或犯錯,指政府在有強烈反對下仍推行修例是錯,涉案文章指出政府錯誤。想知道法官及控辯雙方,在結案陳詞中的互動,請留意《兩邊走走》EP160的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