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監獄規則先立法後審議,國安為上削在囚者權利?當局建議修訂《監獄規則》,授權懲教署按國家安全、監獄秩序及更生需要,限制或禁止探監安排。建議列明探訪須以協助在囚人士更生、重投社會、維繫家庭或提供支援為法定目的,懲教署可按探訪者的「主要目的」作出審批,甚至拒絕探訪。曾有人以人道名義探監,實際煽動仇恨政府,當局希望防止濫用。即使宗教人員或律師,如違反規定,亦可受限制。修訂亦建議在有充分理據下,裁判官可發出手令,禁止候審或已定罪的在囚人士與指定律師或法律團隊聯繫,以防危害國安、妨礙追討利益或干擾司法。此舉引起法律界關注,法律學者陳文敏指出,不論已定罪與否,在囚者都有選擇律師及獲法律代表的基本權利。若以政治理由限制律師探監,形同剝奪公平審訊保障。此外,當局擬取消還押者穿私人衣物及進食外來食物的安排,稱此舉與海外司法區慣例不符。惟曾在英國懲教機構任職的前高官指出,當地強調尊重囚犯尊嚴,普遍容許穿私服、接收日用品及律師探訪,並無政治審查。英國制度以助更生為本,重視減低再犯風險,而非透過限制自由作為懲罰。港環團被指「軟對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近日建制媒體《文匯報》連續刊登多篇專題報道,點名批評綠色和平及本土研究社,指其以環保與研究為名進行「軟對抗」,抹黑政府政策如生態旅遊與回收計劃。相關指控回應了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對「軟對抗」的警告,特區官員亦相繼表態各政策範疇均需提防類似行為。綠色和平回應指其建議具建設性,無意反對生態旅遊,只希望政府重視生態風險。另一方面,《文匯報》再批評本土研究社早前調查機場物價,稱其「唱衰香港」是典型的軟對抗行為。同時,立法會計劃引入新《議員守則》,列明議員須擁護憲法、基本法、維護國安及行政主導,提出建言須具「建設性」,不得刻意貶損政府威信。守則雖未禁止批評,但界線模糊,引起部分學者與議員關注。有評論認為,守則可能令議員「自我審查」,不敢就具爭議議題發聲,影響議會監察功能。《信報》亦披露多位議員收到內部「風聲」,被建議避談如網約車、外賣員權益等民生問題,擔心輿論失焦,妨礙政府主推「拼經濟、謀發展」的施政方向。美延部分貿談限期,地緣敵我局面漸現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布自8月起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包括日本、南韓及多個被指為「中國洗產地」的東南亞國家,稅率最高達50%。他透過致各國領袖的信件強調,如發現產地造假,將按原產地徵收更高稅率,並警告若報復,美國將再加徵25%。南韓、日本等盟友批評美方未有事前通報。與美達成協議的越南獲降稅至20%,而特朗普致函巴西總統,更要求其撤銷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指控,引起外交風波。中國則批評美方行為為「單邊霸凌」,強調貿易戰無贏家。中美雖於六月簽署貿易框架協議,中方承諾加快稀土出口,但若未能於8月12日前達成更進一步協議,美方將加徵新關稅。歐盟方面則與美方達成臨時協議,將對等稅率降至10%。中方則積極尋求與歐洲加強聯繫,惟因俄烏戰爭立場差異,雙方出現摩擦。歐洲不滿中國支持俄羅斯立場,原定的中歐高層經貿對話與數碼合作論壇被取消。中歐峰會雖計劃月底於北京舉行,但原定的合肥行程亦被中方取消,顯示中歐關係受俄烏戰爭和中美競爭影響日益緊張,歐方日漸關注中國角色可能帶來的戰略風險。

  • 收看節目   設法減少國民對福利救濟倚賴,鼓勵就業及紓緩公共財政壓力,是工黨政府上任一年的重點方針。落實這個方針的推動改革福利法案在國會二讀,政府提出收緊發放傷殘和長期病患等,個人獨立補助(PIP)的計分準則,引起黨內超過120名議員反對。 在法案二讀期間一直立場強硬的政府,在表決前突然大幅讓步,將收緊發放津貼計分標準的建議全部刪除。雖然法案最後二讀過關,但核心內容已被抽空, 有議員質疑表決意義,財相李韻晴就突然在首相答問環節中,疑似落淚。想知道法案硬闖和財相落淚帶來甚麼影響,請留意《兩邊走走》EP152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穩定幣」會是香港對面貿易戰的生路? 為香港引入發行人發牌制度,去發行掛勾法定貨幣的穩定幣,8月1日生效後,金管局開始接受牌照申請。 當公眾還在理解什麼是穩定幣的時候,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上月中在《明報》撰文,以「為何外界對穩定幣條例關注度遠超香港」為題,說明穩定幣對香港以致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他指出香港的穩定幣條例,是制衡美元霸權的重要部署,相信得到中央支持。究竟「穩定幣」怎樣運作,令中港官員都押注?請留意《兩邊走走》EP152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穩定幣」成中港新寵,為港元脫鈎聯匯鋪路?香港立法會於今年5月通過《穩定幣條例》,8月1日起生效,並由金管局實施發牌制度,監管發行與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穩定幣具區塊鏈技術優勢,交易快速、手續費低,目前主要用於買賣加密貨幣,但亦具潛力應用於跨境支付與國際貿易,或成為傳統金融以外的新支付工具。政界與市場普遍關注穩定幣對金融秩序與貨幣主權的影響,部分觀點認為香港可藉此推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提升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性,並制衡美元主導地位。美國近期亦加快穩定幣立法進程,全球主要金融與科技企業紛紛投入相關應用與發行試驗。雖然穩定幣帶來效率與創新,但國際金融機構亦對潛在風險發出警告,包括削弱監管透明度及資本外流風險。香港正處於制度建立與市場測試初期,未來發展仍需審慎推進,並強化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合作。工黨政府落實削移民,BNO簽證安排露端倪?英國工黨政府於7月1日公布首輪移民制度改革措施,主要針對技術勞工簽證,包括將年薪門檻提高至41,700鎊,並刪除111個原本符合條件的職業。護理工作簽證的海外申請途徑將取消,改設「臨時短缺清單」,只限特定關鍵職位可在無學位情況下獲得短期簽證,且不得攜同家屬入境。企業亦須加強本地培訓,措施最快於7月22日生效。人道安排方面,阿富汗人重置與援助計劃(ARAP)與阿富汗公民重置計劃(ACRS)已於同日關閉。英國政府稱,多數合資格申請已處理完畢,現存大量申請並不符合資格,繼續接收將延誤真正有需要人士的遷移。阿富汗公民仍可透過一般難民途徑申請庇護。至於港人關注的 BNO 簽證,目前未見新變動。工黨議員 James Naish...

  • 收看節目 工黨政府對中政策會有多大改變?批評過往保守黨政府對華政策幼稚、立場不一的工黨,去年七月上任後展開中國政策審視 (China audit),外相林德偉 (David Lammy)...

  • 收看節目 美軍介入以伊戰爭對全球局勢有何影響?美國總統特朗普到荷蘭海牙出席北約領袖峰會,會議焦點仍然落在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的行動,以及造成多大打擊。特朗普表示,美軍派出B2 轟炸機,成功及精準地攻擊伊朗核濃縮設施,促成以伊「12日戰爭」停火。特朗普在會議期間,抽時間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約50分鐘,澤連斯基透露烏克蘭會購買美製防空系統,以及可能共同發展無人機技術,特朗普亦在會面後的記者會上,形容與澤連斯基會面氣氛良好。想知道美伊互動如何觸動俄羅斯及中國,請留意《兩邊走走》EP151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英外相指中國屬「威脅」 仍尋求可行領域合作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近日在國會公布對中政策審視結果,首次明確將中國定性為「威脅」,與工黨以往使用「挑戰」的說法不同。他強調,中方多個實體支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英國將投資6億鎊加強情報及應對跨境鎮壓,並設立中國專責網絡,培訓千名公務員以提升中國政策理解。雖立場強硬,但林德偉亦指出,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及科研合作對象,與中國在貿易、教育及創新方面仍需保持務實合作。...

  • 收看節目 中聯辦換人後夏寶龍首訪港。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周三(18日)傍晚,完成澳門之行轉到香港,展開5日的考察。他隨即到禮賓府與整個治港班子會面,包括特首李家超、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中聯辦主任周霽、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中央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亦有在場。 港澳辦的新聞稿引述夏寶龍指,李家超帶領特區管治團隊,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擔當作為、銳意進取,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相信特首和港府定能切實擔起,作為特區當家人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想知道夏寶龍今次行程有何不同,和反映了甚麼,請收看《兩邊走走》EP150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要落實打擊誘拐仍是漫漫長路。 英國在九十年代末至2013年間,至少過千名女童被幫派誘拐、性侵及強姦,一直爭取在全國層面徹查事件的受害人,終於獲得政府同意,展開全國研訊。工黨原本反對,國會年初亦以大比數否決有關動議,政府改為委任上議院的中立議員Louise Casey,在地方及全國層面,檢討幫派性侵兒童問題。 她的報告指出警方及多個市政府管理層,為避免被指為歧視,挑起種族矛盾和破壞社區和諧,故意隱瞞相關案件疑犯的種族身分。想知道工黨政府對報告的反應,請收看《兩邊走走》EP150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以伊互轟局勢未緩,特朗普參戰態度反覆 以色列上週展開代號「雄獅奮起」的空襲行動,針對伊朗核設施、軍事基地及能源基建,導致多名伊朗革命衛隊將領及核科學家喪生。伊朗則以「真實承諾3」軍事行動反擊,襲擊以色列多個軍事設施。雙方更互攻核設施與醫療中心,局勢急劇升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停火,強調外交才是解決核問題的正道。 報告顯示伊朗儲存的高濃縮鈾已增至400公斤,引發各方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態度反覆,一度批准對伊朗開戰計劃後又撤回。美國調派大批軍用加油機赴歐備戰。英國內部亦就參與合法性產生分歧,歐盟則重申以色列有自衛權。 同時,美國對伊朗相關影子銀行網絡發起新一輪制裁,牽涉多間在港公司,控罪包括協助洗錢與規避石油出口禁令,並透過中資銀行清算巨額資金。中方在以色列的撤僑行動則被指反應緩慢,終在壓力下發出撤離通知。整體局勢已引發全球關注。...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