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15國與美洽貿易協議,中謀突破拉攏東南亞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於4月17日訪問白宮,成為美國宣布暫緩對等關稅措施後,首位前往華盛頓與特朗普會談的歐洲領袖。她表示有信心與美方達成經貿協議,並透露特朗普已接受邀請,將於稍後訪問意大利。與此同時,日本亦加緊與美方磋商,力爭在90日內完成協議,以應對汽車、鋼鐵及鋁產品等高額關稅。與美國角力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啟動對越南、馬來西亞及柬埔寨的國是訪問,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涵蓋科技、基建、農業、簽證等領域,並發表「命運共同體」聯合聲明,強調加強區域合作、反對單邊主義與關稅保護措施。不過,越南早已與美國展開關稅談判,並加強打擊中資貨品借道越南出口美國的「洗產地」行為。面對國際貿易局勢的動盪,東盟在4月10日的部長會議上決定不對美方實施報復措施,傾向透過談判化解壓力。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則表明希望在中美之間保持溝通和平衡,雖然承認難度甚高。儘管中國首季經濟增長達5.4%,高於市場預期,但因應中美貿易風險,多家國際投資銀行已下調中國未來兩年的GDP增長預測。▌京官下令配合關稅戰,全港學習「抗美援朝」路線?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中共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上發表強硬講話,重提韓戰時「以戰止戰」,並強調香港每位市民都需為國家安全負責,無人可置身事外。評論指出,這番話如同向香港下達「作戰令」,意在提醒港人要有心理準備應對美國無底線打擊。行政長官李家超也批評美國對港打壓,但強調會維持香港自由港地位。因應美國取消中港小額免稅寄件安排,香港郵政宣布即日起停止收寄平郵往美國貨件,空郵亦將於4月27日暫停。郵政指責美方濫施關稅,表明不代收「所謂關稅」。同時,中央亦要求香港工商界堅守國家利益。長和出售港口的交易亦受影響,買方陣容出現變動,將改由意大利企業主導大部分港口收購,而美方則主導巴拿馬兩個港口的交易。此外,美國商會指出美方對港政策已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並導致香港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香港與美國的貿易總額高達338億美元,創造約14萬個美國就業機會。美商會重申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及獨立關稅區,仍維持自由港地位,對香港目前困境表示遺憾,期望局勢儘快平息。▌中資扼緊英鋼鐵咽喉,關鍵產業勢國有化?英國國會在復活節假期罕有地召開緊急會議,通過法案挽救英國鋼鐵(British Steel),防止其唯一的原生鋼煉爐關閉。擁有該公司的中資敬業集團取消原材料訂單,導致供應中斷危機。若熔爐熄火,重啟成本極高,或令英國喪失原生鋼生產力。政府迅速從美、澳等地進口原料暫時應急,英國鋼鐵每日虧損70萬鎊,引發國有化討論。商務大臣韋諾韜批評過去讓關鍵產業落入中資之手過於天真,強調未來中資在英投資需經更嚴審查,並表明不排除將British Steel收歸國有。中國外交部回應呼籲英方勿將經貿合作政治化,強調敬業屬民營企業,雙方應以互利原則處理分歧,保障中資正當權益。英國智庫統計指出,過去十年中國對英國投資累計達820億英鎊,涵蓋能源、交通、製造與娛樂等關鍵產業。中國企業或基金參與投資希斯路機場、泰晤士水務、核電站、LEVC、Cineworld、Clarks等多間本地企業。英中經貿關係盤根錯節,英方預計6月完成全面審查,後續將影響未來投資走向。 ...
收看節目 英國地區議會再注入移英港人聲音。蔡嘉源(Richard Choi)一直從事設計,2008年移居英國,十三年前開始已經在Sutton 定居。2021年英國政府推出BNO簽證後,他看見愈來愈多香港人搬到這裡居住﹐就在Facebook建立「Sutton 香港人」群組﹐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他在Sutton Central...
收看節目 ▌特朗普暫緩對等關稅 ,全球貿易秩序重組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9日突然宣布,因超過75個國家有意與美國商討新貿易協議,決定暫緩執行原訂的「對等關稅」措施90日,期間僅向未採取報復行動的地區徵收最低10%關稅。然而,特朗普同時對中國加徵高達125%關稅,指責其不尊重國際市場。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率先赴美洽談,越南、日本、南韓、印度等國亦積極回應,提出降低對美關稅或增加採購美國產品。歐盟則暫緩原訂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但強調會繼續談判。...
收看節目 工黨政府因為只被美徵收10%對等關稅而鬆一口氣?美國在當地時間上星期三(4月2日)「解放日」中,向所有國家的美國進口貨加徵最少10%對等關稅,當地時間4月5日生效。英國為其中一個被加徵最低稅率的國家,比歐盟以及瑞士、挪威等多個歐洲國家為低。不過同時特朗普宣布針對進口車加徵25%關稅,當日午夜已經生效,首先針對已經完成裝嵌的汽車﹐到五月關稅範圍會擴大﹐到引擎、傳動系統等接近150種零部件。想知道英國政府對今次徵收關稅,有何反應和對策,請數看《兩邊走走》EP139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美國關稅傷人還是自傷?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他定名為「解放日」宣布針對全球各國的關稅政策。特朗普是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推出全球通用的最低10%關稅,又指加入市場限制及滙率操控這些因素,中國對美國的實質關稅達到 67%,所以會向中國徵收 34% 的對等關稅。中國財政部指美國做法不符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中方權益,同時公布報復措施﹐將由四月十日起,向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在現有關稅上,再額外加徵 34%...
收看節目 ▌特朗普式全球徵收關稅,中國回擊再限稀土出口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解放日」宣布對所有國家實施最低10%關稅,並針對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加徵個別「對等關稅」,中國、越南、泰國等亞洲製造業國家受影響最深,稅率高達36%至49%。中國因匯率與市場限制因素,被徵收34%關稅。此外,特朗普亦取消來自中國及香港的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待遇,打擊中國電商。作為反制,中國於4月10日起向所有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並限制稀土出口及制裁16間美國企業。特朗普政府強調,關稅有助吸引投資與重振製造業,並宣稱短期內已帶來5萬億美元投資。 新關稅政策引起國際強烈關注,多國領袖雖表態不滿,仍希望與美方磋商避免貿易戰升溫。加拿大則宣布對美汽車產品徵收25%報復關稅。環球金融市場受挫,道指與恒指皆重挫,出口股成重災區。多位分析師批評政策欠缺邏輯,形容美方是在懲罰全球低成本國家,最終將成本轉嫁至美國消費者,損人不利己。台灣廠商則指即使轉移生產地亦無法避稅,已做好長期應對準備。香港市場因避險情緒大跌,恒指失守23000點。評論普遍認為,美國此舉或將引發全球貿易格局重構與更廣泛經濟震盪。 ▌美徵重稅叠加效應,英造車業叫苦連天...
收看節目 推緊縮政策違反工黨競選宣言?英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到國會宣讀春季聲明,傳統上是承接去年秋季預算案,向國會交代最新公共財政狀況的例行公事,去年秋季預算案以填補保守黨「財政黑洞」為主題,公布400億英鎊加稅方案。不過事隔五個月﹐李韻晴又要應付另一個財政缺口﹐秋季預算案提出加稅和加大借貸等措施﹐原本估計到本國會會期結束的2029至30年度﹐政府達到收支平衡。想知道政府財政狀況如何影響納稅人,請留意EP138《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長和下周未簽協議,港口交易臨門現變數? 長和計劃出售43個港口業務,交易總額達1500億港元,原定4月2日前與貝萊德財團簽約。然而,香港媒體報道交易延遲,未來一周不會簽訂協議,原因未明。同時,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確認對長和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印證中國政府調查傳聞。 此外,《彭博》報道指出,中國政府已指示國企暫停與李嘉誠及其家族企業的新合作,但現有合作不受影響。長和重組遷冊後,大部分業務轉移至歐美及澳洲,僅12%收入來自中港。另一方面,李嘉誠次子李澤楷旗下富衛保險欲拓展中國市場,但批文多年未獲批准。 官方及建制媒體《大公報》頻頻批評長和交易違背國家利益,未進行全球招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顧問則警告,若中港政府阻止交易,恐引發外界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疑慮,對長和及香港未來影響深遠。...
收看節目 3月4日長和公布出售巴拿馬以及中國以外的港口業務,港澳辦數度轉載批評長和的評論文章,到上周五(21日)《大公報》又刊出第三篇評論,不點名指「某知名港企」拋售港口的交易是「完美配合美國的遏華戰略」。《彭博》報道長和將於4月2日之前,與貝萊德財團簽署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正式交易協議。據兩名近日有接觸他的消息人士透露,長和創辦人李嘉誠精神相當好,似乎沒受到近日的爭議困擾。想知道長和今次交易細節,與中方相關態度,請收看《兩邊走走》EP137的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