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香港「冒版水」事件,與長和有關?「飲用水風波」纏擾多日,物流署長陳嘉信終於在8月21日公開致歉,承認採購程序有不足,並答應檢討。事件源於政府今年將部分供水合約批予首次中標的「鑫鼎鑫」,惟其供應的「觀音山水」並非標書所列的「樂百氏」。直至樂百氏回覆指從未授權鑫鼎鑫供貨,事件全面爆出。物流署其後報案,並終止與該公司及相關人士所有合約。警方拘捕鑫鼎鑫董事夫婦,控以欺詐罪,保釋遭拒;海關亦指其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外界質疑政府為何突然轉用中國水,亦關注審批責任。據悉今次合約涉款近5,300萬元,低於6,000萬元的「中央投標委員會」審批門檻,但委員會成員包括多名財庫局高層。傳媒翻查資料發現,中標公司的實力有限,規模遠不足以應付政府龐大需求。事件更被置於政治角度審視。過去由屈臣氏長期供水,但自長和集團被官媒批評「漠視國家利益」後,標書出現重大轉變。與此同時,政府高調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營造「飲水思源」氛圍。風波至今,政府聲稱實際損失僅二千多元,並暫由屈臣氏補上供應,但制度漏洞及政治因素仍惹廣泛爭議。▌黎智英案結案陳詞,最新審訊總結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進入結案陳詞階段。他本周出庭時佩戴心電圖監測儀,被旁聽人士形容明顯消瘦。控方由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代表,主張涉案文章具煽動意圖即可,不需證明被告有煽動意圖,並認為「制裁」可涵蓋針對個人。控方指黎透過《蘋果日報》文章虛假描繪中央政府,鼓勵外國制裁,並強調他熟悉國際遊說,態度積極,承認視中共為敵人。《蘋果》則被形容為「反共報紙」。辯方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則強調,支持言論自由及人權並非罪行,不愛某政府甚至國家也無錯。報道遊行屬公眾利益,不等同煽動;涉案文章不足以證明串謀。辯方反駁法官對帖文「隱性請求制裁」的解讀,強調應有無罪推定。對於黎曾稱「習近平下台是唯一方法」,辯方指只是意見表達,非請求外國行動。三名法官多次追問黎的言論是否反映違法決心,辯方則重申其動機是保護價值、引起關注。案件將由三位國安法指定法官裁決,社會高度關注最終判決對香港新聞自由及言論空間的影響。▌俄烏戰事,特朗普斡旋未果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市周二晚再遭俄軍無人機襲擊,引發大火多人傷;頓涅茨克亦有三死。澤連斯基呼籲國際持續向莫斯科施壓。烏方指俄軍在周一發動一個多月來最大規模空襲,出動270架無人機及10枚導彈,波爾塔瓦能源設施受重創,更有無人機墜落波蘭境內,引發外交風波。戰火未停,美國總統特朗普先後與澤連斯基及普京會面。特朗普在白宮會晤澤連斯基,首次承諾協助歐洲保護烏克蘭,並推進900億美元軍售;會議擴大至歐洲多國領袖,強調仿效北約集體防衛。但會中途,特朗普竟致電普京,透露可能安排美俄烏三方對話。有報道指特朗普曾建議烏克蘭割讓頓巴斯部分土地予俄,以換取停火承諾,但遭澤連斯基及歐洲領袖拒絕。上周五特朗普更在阿拉斯加與普京舉行歷史性峰會,會談三小時後舉行聯合記者會。普京稱希望戰爭結束,但須解決衝突根源;特朗普則指談判有進展,但關鍵分歧未解,之後在訪問中形容「特普會」滿分。外界關注,特朗普在與兩方領袖會後,態度似有矛盾,和平前景仍充滿不確定。

  • 收看節目 大學聯招仍能幫助多少港生升學?香港的大學聯招在本月六日放榜,但獲派 8 間資助大學的人數創歷屆 DSE 新低,只有...

  • 收看節目 說好的保護兒童目的呢? 英國國會2023年通過《網絡安全法》,今年七月底開始分階段實施,任何網站或應用程式,如果使用演算法推送內容,互動用戶人數超過3400萬,約為英國人口一半,就屬於第一類服務供應商,需要透過人臉識別、有相片的身分證明文件﹐或信用卡驗證等方式去確認使用者年齡﹐避免未成年用戶接觸到色情﹐鼓吹自殘甚至自殺等﹐被認為會危害兒童的內容。 官方網絡監管機構Ofcom發表聲明,在英國提供及使用VPN完全合法,但家長要留意﹐兒童一旦用上VPN﹐將無法得到《網絡安全法》所提供的保護。究竟立法作用在哪裡?請留意《兩邊走走》EP158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香港「借殼辦學」愈揭愈有,內地生湧港爭學位成大勢? 香港大學聯招今年錄取率創新低,僅約28.6%,獲資助大學學額的人數更跌至12,357人,是DSE以來最低。雖然報考人數增加9%,並有大量自修生參與,但卻引發關於「借殼考試」的爭議。深圳補習社「摘星教育」聲稱旗下學生成功獲香港大學取錄,並與香港崇正中學合辦課程,引起媒體關注其是否讓內地學生冒認本地生參加DSE。教育局隨即暫停該校營運。 同時,有中國機構如「香港力邁學校」,以DSE課程吸引內地家長,並與北京分校銜接,實際校址與去年被取消註冊的「柯士甸學校」重疊,董事及校監亦與其他問題學校有重複。另一間涉及「雙重學籍」醜聞的一諾中學,也牽涉財務問題及非法收費,教育局已拒絕其註冊續期。 面對學籍混亂與升學漏洞,李家超近日與中國教育部部長會晤時,仍強調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特區政府將繼續推廣「留學香港」及深化中港高教合作。...

  • 收看節目 ▌國際關注港擴大跨境鎮壓,英警要求劉珈汶低調 香港警方國安處7月25日指流亡港人籌組的「香港議會」為顛覆組織,並懸紅通緝9名籌組者及10名宣誓為議員的人士,每人賞金20萬元,另有5名當選者未列入名單。港府隨後在《憲報》將16人列為潛逃者,禁止資助並撤銷其中12人的特區護照,部分人另被禁止出任董事。港府指他們在海外從事危害國安活動,違者可判監七年,並禁止「香港議會」及「香港民主建國聯盟」在港運作,使國安處全球通緝名單增至38人。 多國包括英、美、加、澳、德及歐盟譴責港府跨境鎮壓。身處英國的劉珈汶稱曾收匿名恐嚇信並被建議避免集會、勿離境,批評英警欠支援;澳洲通緝者則獲較積極保護。 另英國擬修《引渡法》,將香港列為「非條約地區」,允許「個案式」引渡,政府稱不會容許政治動機引渡,強調屬切斷合作;惟有學者指建議時間敏感,難免令在英港人憂慮。...

  • 收看節目 敵我陣營就此設定?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 收看節目 ▌歐盟購美國能源倍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蘇格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就「對等關稅」達成貿易框架協議。歐盟承諾三年內每年向美國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能源,美國則對歐盟商品統一徵收15%關稅。協議還包括大規模採購美國軍備,但細節未明。外界質疑能源採購目標過高,恐引發全球能源競爭。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對俄立場趨強,縮短要求普京停火的期限,並批評其拖延戰事。美國同時向中國及印度施壓,反對其向俄購買能源與軍備,威脅加徵高額關稅。北約高層警告,俄中可能於2027年同時在歐洲與太平洋發動戰爭,歐美及東歐多國正加強軍備與防禦準備。 波蘭、丹麥等國響應美國呼籲,提升國防開支並部署軍力。丹麥國會批准美軍使用格陵蘭軍事基地,強調在面對俄中威脅下須加強合作。專家指出,美國對歐洲的軍事存在是威懾與保障關鍵,但若美國撤援,歐洲將面臨更大風險。...

  • 收看節目 英國水務危機是否已變成惡性腫瘤?工黨政府去年上台後,下令檢討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水務行業,由英倫銀行前副行長康利夫(Jon Cunliffe),領導的獨立檢討委員會,分析和研究了九個月,並整合五萬多份公眾回應後發表報告,提出88項建議。包括成立單一的水務監管機構,取代現時的水務監管局(Ofwat),和食水監管局(The Drinking Water Inspectorate),新機構有權指令,甚至接管營運欠佳的水務公司。想知道水英國水務公司的問題,是否從此得到解決,請留意《兩邊走走》EP155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港府突然停止北部都會招標代表甚麼? 特首李家超5月底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仍強調北部都會區要以新思維,結合公私營合作模式儘速開發,不過不足兩個月,發展局突然叫停,原定在七月廿五日截止的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產業用地招標。 港府解釋是為「強化政府主導角色」,並把元朗用地交由科技園負責﹐洪水橋則會研究作產業園區,據原先計劃兩幅用地用作發展多層產業大樓﹐以便轉租給受到發展影響的棕地作業﹐兩幅地市值合共約62億元﹐但用地招標過程並不順利。想知道終止招標背後涉及甚麼因素,以及財經人士看法,請收看《兩邊走走》EP155的編輯推介。 ...

  • 收看節目 ▌台24立委面瀕罷免,選民發聲立院易手? 台灣民間團體「青鳥行動」發起「大罷免」行動,針對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主導立法院期間擴權、刪減預算及削弱國防等具爭議性的法案。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局面,在野兩黨推動的多項法案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此次罷免對象包括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民間視之為對立院施政的公投式審判。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案若通過,將在三個月內進行補選,可能改變國會權力版圖。儘管國民黨過去亦發起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但多次因程序問題未能成功。這場罷免戰不僅關乎立法院的主導權,更象徵著社會對民主程序的捍衛與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也吸引了部分香港人聲援參與,反映出跨地域的公民連結與對抗威權干預的共同訴求。青鳥行動被視為台灣近年罕見的大規模草根民主運動,意義深遠。...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