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非農報告 經濟放緩鐵證

剛過去的星期五,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7月非農就業數據。數據之差,不僅打破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幻象,更在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積極施壓聯儲局減息之際,為兩位持不同意見的聯儲局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與鮑曼(Michelle Bowman)——的立場增添了幾分理據。
誠然,7月非農新增職位僅7萬3千,遠遜市場預期的10萬,若只此而已,尚可歸咎於暑假效應或計算誤差,然而數據真正震撼之處,在於5月及6月的就業增幅遭大幅向下修訂,兩月共「蒸發」25萬8千個職位,這並非瑣碎的技術調整,而是足以改變整體趨勢的根本性修正。三個月平均新增職位由15萬銳減至僅3萬5千,是明顯的警號。
消息一出,特朗普立即於社交媒體發文要求解僱BLS局長麥肯塔費(Erika McEntarfer),並再次揚言應「把鮑威爾趕去養老院」。此舉既引發市場對統計誠信的深層憂慮,亦令人回想1970年代尼克遜總統操控勞工數據,以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干預央行的歷史先例,皆導致通脹惡化與資金外逃的教訓。
MacroPolicy Perspectives創辦人科羅納多(Julia Coronado)直言:「這些數據原本是極具公共價值的服務,一旦喪失公信力,後果將是災難!」
勞動需求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7月30日FOMC議息會議上,鮑曼與沃勒已投票主張減息0.25厘,成為1993年以來首次有兩位聯儲局理事(而非分區代表)聯手對抗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決定。當時尚未公布非農數據,兩人已憂心勞動市場放緩,特別是私營部門聘用接近「熄火」狀態。果不其然,最新數據印證其判斷,私營部門7月新增職位僅8萬3千,6月經修訂後僅增3千,幾可視作零增長。
從分項數據觀之,修訂向下的部分不僅限於政府部門(例如暑假教師流動),亦涵蓋製造、建築、零售、專業服務及餐飲等多個核心產業。更重要的是,被視為衡量聘用廣度的重要指標——私營職位擴散指數(diffusion index)——自4月起連續三月跌穿50,即表示裁員行業多於招聘,顯示市場整體聘請氣氛由擴張轉入收縮。
聯儲局歷來偏好「家庭調查」(Household Survey)中的就業參與率與就業人口比例,此番亦無好消息。7月就業人口佔比下跌至59.6%,創本輪復甦以來新低,自去年11月高位60.4%持續滑落。鮑曼亦曾指出此一比率「今年已顯著下降」,雖跌幅漸進,但趨勢明確,足見勞動需求放緩。
就業參與率亦下滑至62.2%,而失業率則由6月的4.1%回升至4.2%,與聯儲局對「長期均衡失業率」的估值持平。然而,細讀未經四捨五入數字,實為4.248%,技術上已創新高。這些微差可能於傳統經濟學上不具意義,但對政策制定者與市場參與者而言,卻可視作風向轉變的先聲。
未來數個關鍵日子
另一方面,沃勒指出,當勞動市場轉弱時,往往轉得非常迅速。鮑曼則認為,企業或因疫情後勞動短缺記憶猶新,仍傾向保留現有員工。這一說法得以從JOLTS報告佐證:總聘用人數已降至2018至2019年水平以下,而同期裁員及解僱數量則遠低於2016至2019年間的均值。亦即,企業明顯減少招聘,但仍未大舉裁員——「還未動刀」,但市場已感寒意。
非農就業數據公布後,市場即時反應激烈。美元兌主要貨幣回吐升幅,兩年期美債息應聲跌穿4.1%,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9月減息機率由65%躍升至90%。
在7月會議上,鮑威爾曾強調要「再多觀察幾組數據」,而8月12日將公布7月CPI、9月5日為8月就業數據、9月11日則是8月CPI,三關若都走弱,聯儲局或於9月16至17日的會議上轉軚。更重要的是,8月21至23日的Jackson Hole央行年會,或成鮑威爾釋放政策轉向訊號的關鍵舞台。
▌[遠山近水]作者簡介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