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移民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思前想後,Agnes 跟 Ken 帶著6歲的女兒到台灣生活。因著 Agnes過往曾在台灣留學,很容易便可以拿到居民證到當地展開生活。她很快便找到工作,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Ken不懂國語,也不太心急找工作,便順理成章在家中照顧孩子。Agnes以為自己可以放心努力工作,讓Ken好好照顧家庭。在這三年間,Agnes投入當地的生活,認識很多很愛護她的同事、朋友;Ken卻愈來愈變得內向安靜,Agnes每次放工回家,聽到的就是丈夫在向女兒訓話,女兒滿臉委屈,Agnes愈想幫忙,Ken就駡得更兇。

Agnes明白長此下去不是辦法,希望藉著環境改變,一家人關係可以有轉機,於是一家人再移民,今次目的地是英國。到埗不久她便忙於找工作及為女兒找學校,但對於慣用中文及國語的女兒,對學校新環境卻感到非常焦慮緊張, 而且孩子已習慣在台灣的生活,要離開自己的好朋友,確實非常不捨,情緒也受到影響,時常發惡夢甚至尿床。

但父母卻看不到孩子的不適應, Ken覺得女兒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於是對她更加嚴厲。Agnes心痛女兒但又不敢作聲,直至女兒情況越來越嚴重,Agnes怕女兒一旦開始進入青春期,情況更難處理,希望能跟Ken一起商量,如何處理女兒的問題。

 

一家在痛苦循環裡

Ken一坐下便說:「其實女兒沒有問題,Agnes太緊張太縱容女兒。如果她對女兒嚴厲一點,便可以。」Agnes只道:「我不想你照顧女兒,你去找工作吧。」一說到找工作,Ken便不作聲。 Agnes續說:「我在台灣時,每天下班回家,站在門口已經很緊張,很怕聽到你對女兒訓話。」Ken不忿:「這是你每天很晚才回家的原因嗎?我一個人照顧女兒也很辛苦的,你卻在外逍遙快活。」Agnes反駁:「你為甚麼要說這些,是你跟女兒的關係出現問題。」Ken問:「真的嗎?你沒有責任嗎?」

Agnes也意識到是夫妻間出現問題,每當她對女兒特別愛惜,Ken對女兒便愈見嚴厲; 當Agnes跟Ken的想法不一致又不敢出聲的時候,女兒卻像洞悉一切,不聽爸爸的指示,結果女兒又被Ken責備,於是一家便在這個循環裡。Agnes在台灣時為了逃避這循環,不自覺地盡量晚一點回家,女兒跟Ken關係卻更見惡劣。 現在大家在新環境,一家人困在一起,關係便更見緊張。

 

不表達自己需要

沒有想太多的情況下,再移民到英國,不單要重新適應新生活,更要重新處理三人的關係。 各人在兩次移民中也有很多的掙扎,過程中也沒有在情感上得到對方的支持。 生活上也有很多實際事情要處理,從而忽略了對彼此的需要。

Agnes指:「當初是我想離開,Ken為了我而移民,我不可以對他有太多要求。回到家見他已很累,我不敢再加重他的負擔。」Ken說出心中感受:「我也想找工作,只是找不到。我知道Agnes在外工作辛苦,還敢說自己的痛苦嗎?她回到家,最想見的卻是女兒,我好像對她不重要。」Agnes這時哭起來:「你的說話太傷人了,你愈對女兒不好,我愈不想接近你。」

就這樣,他們的對話也開始從只談女兒,轉移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在移民轉變的過程中,他們好像為了對方而盡量不把自己的需要表達,但心底裡卻希望得到對方的關心。在困境中,兩人各自以自己的方法安慰自己,一家人是在一起生活,情感卻變得疏離。今次再移民到英國,也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規劃家庭藍圖,好好面對婚姻關係中的問題,不把孩子成為雙方的磨心,一起面對再移民的許多挑戰。至於再移民為女兒帶來的不安全感,下次再談。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

最新內容

  • Disturbing scenes bid farewell to 2024

  • 「已完」喎,身份咁尊貴,不過花嗰十零廿萬,(更何況係有重大任務在身)應使則使,應食則食,鄉港人唔好咁細眉細眼啦!!唔係,俾人喺小紅書唱衰:窮遊日本就羞家囉⋯⋯。

  • 人間世_西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