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習慣被滅聲 —- 消失的反對玫瑰崗中學停辦聲音

玫瑰崗中學辦學團體突然放棄辦學,定於3年後停辦,接辦團體將改辦學費高昂的國際學校,導致現時在校的初中學生前路茫茫。原辦學團體將辦學權私相授受無視學生利益,政府卻又放任縱容等等問題,固然備受爭議;但校長及學生發聲後所遭受的壓力,才最教人心寒。

九月中當停辦消息傳出之後,玫瑰崗中學校長蘇佩婷隨後發出聲明,指辦學團體提及中學收生不足及有財政困難等說法不實,事實是中學一直收生穩定,而學校在政府資助下不可能出現財政問題,相反突然宣布短期內停辦,對學生帶來壓力,亦無視學生利益。然而,校長的聲明其後在學校網頁消失,校長亦從此未有再公開表達意見。

「不正確的價值觀」

隨後的一個月裏,家長教師會及個別受訪家長,均反映辦學團體未有就學生未來的安排與家長溝通,教育局亦沒有協助,並沒為此成立任何委員會或召開任何會議。

直至10月11日,該校的Youtube頻道上載「請讓我們相信希望- 致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信」為題的短片,由一眾領袖生及風紀站台,並由2022/23年度傑出學生讀出公開信,表達校方、家長及學生對學校停辦均感錯愕、呼籲特首關注事件、要求政府為學校提供新校舍等等。短片發出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應指,當局「非常關注」同學在短片內的情緒表現云云。

10月14日校方終於與家長及學生開會商討,辦學團體只重申決定不變,立場強硬,各方未能達成共識。同時,上述短片於10月14日突然下架,無法再收看。當教育局再被傳媒詢問時,未明言有否介入,但卻稱「任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舉動必須立刻制止」,並且表示,所有持份者應以保護學生的福祉為首,學校「有責任確保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學生被無故滅聲,不禁令人懷疑教育局「非常關注」同學情緒表現的方法,原來不是去處理及解決同學關心的學校停辦、升學安排等問題,而是立即制止同學公開表達意見。同時,所謂「學校有責任確保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似乎在暗示學生公開表達意見,特別是質疑終止辦學的「異見」,就是「不正確的價值觀」,並且威嚇校方不能引導甚至同情學生這些取向。

《我們習慣了》

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法,似乎就是先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是多麼熟悉的中國模式。

這令人想起早前中國內地一篇轉瞬即被刪的網上文章《我們習慣了》,提及九月開學以來,發生多宗大學生甚至是中學生的自殺事件,然而當權者以一貫的箝制言論手法,官方傳媒沒有報道,肇事家人及朋友被禁聲,網絡平台的討論、相片、短片等被屏蔽刪除,若有同學發聲更會被校方施壓,終令事件無法曝光。於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作者對學生自殺問題得不到正視,反而接二連三繼續發生感到無力無助無望。

尚幸香港仍有不少專業的傳媒工作者,報道不同的聲音,但當權者則竭力壓抑異見,製造表面的和諧,同時要大家習慣被禁聲,走向中國模式的社會。

不要被習慣。

▌[老師早晨]作者簡介

李四為退休資深通識老師

最新內容

  • 港書展下架界線欠奉書商難從|大學生「心理專家」主辦學校講座|英國成為歐洲「在家工作之都」

  • 我的工作點滴

  • 保守黨11月選黨魁|列斯暴動縱火燒巴士警拘20人|蘇格蘭或再出現垃圾滿街

你也可能喜歡